城市规划设计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2014-10-21 20:03李盛成
建筑遗产 2014年7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以人为本

李盛成

摘要:隨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繁盛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弊端,甚至一些问题对构建人性化城市带来了致命打击。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以期“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能够真正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全面有效的确保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以人为本体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想法设法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和发展需求。

1、以城市全体市民为本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城市全体市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一个关键就是对“人”的理解。对于一座城市来讲,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城市全体市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全体市民并非仅限于户籍制度层面的市民,而是指所有居住于该城市的居民。

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指向就是全体市民,要将城市市民的利益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种理念和现实中存在的“以GDP为本”、“以当代人利益文本”以及“以物为本”等现象呈现对立关系。“以GDP为本”本质上讲就是“以当代人利益为本”,没有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没有正确处理城市经济发展与之的矛盾。城市建设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急功近利,以牺牲自然环境和后代利益为代价进行城市扩张。

而“以物为本”则是物高于人,没有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人,而非物质本身,没有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所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强调个人行为自律,保护和尊重历史遗产,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经济发展与历史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此外,要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代际公平,充分考虑后代人利益,为后代人发展留下后路,真正实现待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全面满足和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以人为本,要实现对城市居民的全面关怀,在不断满足市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就要弄清到底要以人的“什么”为本。通俗来讲,“什么”就是所谓的“利益”。

马克思曾指出,利益就是人们的实际需要,本质上来讲,它是需要在社会形态中的外在展现,这里的“什么”,就是人们多方面需求的充分满足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全面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内在动力。城市规划设计要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实现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方面需求。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要在满足市民基本物质需求(包括安全住房、洁净饮水、顺畅交通以及健康生活环境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总之,以实现城市局面的全面满足和发展来引导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彰显出对市民的全面关怀,时刻关注市民的全面发展并为其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作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终极追求目标。

3、树立人本价值发展观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在城市发展的价值诉求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最为典型的当属“宜居”和“乐居”理念。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程式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城市生态危机、交通堵塞以及人居状况恶化等诸多现代城市病,城市发展日益暴露了其非人性的黑暗面,而这也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如此的时代语境下,许多城市明确提出城市规划设计战略和发展目标,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价值转向,就是说,城市建设从以往单一追求速度、GDP等物化指标转向城市居民民生指数和幸福指数的追求。主要包括“宜居城市”等体现人本价值的城市发展理念。本质上来讲,宜居城市就是能全面满足人性需求的城市,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公平、温馨、舒适和愉悦。

宜居城市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功能性宜居,一个是社会伦理性宜居。前者主要是满足市民基本物质需求,包括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健康性等,确保良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是其追求的侧重点。后者主要是指公平的城市和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城市,它要让全体城市居民感到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发展,能够挖掘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由于平等的缺失属于持续性社会负面力量,它能够抵消所有为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以及城市变得更加人性化所付出的努力。但是从理想居住环境角度来讲,仅停留在功能性或伦理性层面的宜居还是远不够的,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精神层面愉悦,达到一种自由与和谐的居住境界,这是对人性最高的认可和肯定。

4、调动市民积极主动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以人为本,还要充分尊重城市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多倾听市民的意见,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仅特别强调必须将人民群众利益视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突出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体性,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城市的积极性,不能将他们视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现象,就是许多地方政府在主观上确实想为群众做点实事,并且也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大量功夫,但却没有得到认可和好评。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倾听市民的呼声和意见,未能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公众参与性不高,没有让广大市民普遍参与到关系自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设计决策的具体制定中。

此外,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部分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实事求是,未能充分考虑民意,没有认真倾听城市居民的呼声,只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臆想,或是单纯为了迎合业主需求,而将相关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置之度外。如此一来便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也很难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更无从谈及让市民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正如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所说:“城市是大家的,不能只由政治精英、技术精英,或者是开发商来决定城市,不能听不到市民的声音。应有法定程序来规范公共参与,只有市民拥有了相当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城市才可能搞好,因为只有他们最热爱自己的城市。”。

5、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个核心因素就是要看市民自身力量的发挥程度如何,只有以民众力量作为强大后盾,才能够全面促进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更好地为城市居民利益服务,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世海:《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性设计要点》[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

[2]于洪东/杨蕾/王宇峰:《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3]郭银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以人为本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