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10-22 02:19高全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一节课创设情境

高全胜

新课标实施以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实用性,能够促使学生的专业发展,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出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气氛活跃,参与积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有进步,有提高,有收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近几年又从事数学教研工作,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目标明确,使数学课堂更有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学目标对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是由教学目标的功能所决定的.首先它具有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能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是由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所决定的,这也是教学目标的首要功能.其次它具有评价功能,判断一堂课的好坏,评价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情境创设应围绕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其次,创设情境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民生.再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脱离年龄和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等于对牛弹琴.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多通过游戏故事设计,高年级则要多注意方法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三、认真钻研教材,确保知识有效

为确保课堂有效,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新课标,深钻教材.要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式,变教案为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学会合作和探究,学会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所获取知识更有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只有认真地思考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让自己融入教材,从整体出发把握教材,研读课标,明确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找准教学目标,才能为自己的有效教学注入清新剂,才能使学生所获知识更加有效.

四、注重学习过程,教给学生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学生如果学而得法,就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

六、从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后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反思每一节课才能去除糟粕,使宝贵经验发扬光大.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提高,使每一节课都具有高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只要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使每一节课都是高效的.

猜你喜欢
一节课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托马斯的一节课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