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2014-10-23 03:17张宾田福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复脉肥厚型室间隔

张宾,田福利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及传导系统受累为基本病变的心肌疾病。传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新的治疗进展包括起搏治疗及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等,但临床效果仍不甚理想,并且因费用高及并发症严重等原因而不能普及。中药制剂益气复脉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可使气阴复而脉气生的功效,本研究以灯盏花注射液作为对照药物,小样本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纳入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第251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HO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25~48(30.2±12.5)岁,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28~50(32.1±13.3)岁,给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HOCM诊断标准[1]: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壁及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之比大于1.3,静息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大于30 mmHg。

1.2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ATL-超9二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应用常规及文献[2]方法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左侧胸骨旁短轴、长轴、两腔或四腔心及主动脉瓣下平面等测量以下各径:室间隔(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及主动脉根部内径(AOD)。用连续多普勒测量左室流出道(LVOT)血流速度,并根据公式LVOTG(mmHg)=4V2(V表示血流速度m/s)来估计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采用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来观察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如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峰)、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峰),并计算左室舒张高峰充盈率(LVDPFR)、左室舒张高峰充盈时间(LVDPF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用M超声测定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程度。超声心动图SAM分级标准[3]:0级:正常;1级: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与室间隔间距≥10 mm;2级: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与室间隔间距<10 mm;3级: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与室间隔完全接触并占整个收缩期≤30%;4级:二尖瓣前叶前移在收缩期与室间隔完全接触并占整个收缩期>30%。

1.3药物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1.3~2.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40滴/分速度,1/日。对照组患者给予用灯盏花注射液30~50 mg加入5%葡萄糖250~500 ml中静脉滴注,40滴/分速度,1/日。疗程:两组患者连续静点28天为一疗程。肥厚型心肌病基础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相同。

1.4疗效评定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等综合指标进行判定。显效(符合大于4条):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脏SM杂音Ⅱ级以下,心功能Ⅰ级,LVOTG<40 mmHg,SAM 0~1级,心电图示早搏和传导阻滞消失。有效(符合大于4条):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心脏SM杂音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LVOTG 40~50 mmHg,SAM 2级,心电图示早搏较前减少或传导阻滞改善。无效(符合大于1条):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较前加重,心脏SM杂音Ⅳ~Ⅴ级,心功能Ⅲ~Ⅳ级,LVOTG 50~70 mmHg,SAM 3~4级,心电图示早搏或传导阻滞无变化或较前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使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27.8%,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VS、LVPWT、LVDED、LVSED、AOD、LVEF、CO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AM分级、LVOT流速、二尖瓣舒张期A峰、E峰、IVRT、LVDPFR、LVDPFT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之间收缩期时存在着压力阶差,如果休息状态下二者压力阶差大于4.0 kPa(30 mmHg)[4](1 kPa=7.6 mmHg),则认为存在心室内梗阻,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反之为非梗阻型。HOCM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形成和二尖瓣前叶前移(SAM)与肥厚的室间隔相碰,形成“虹吸效应”(即流体流过一个狭窄的通道时,流速很大则会与周围组织形成吸力)有关,即流出道梗阻;②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由于心肌非对称肥厚形成心肌顺应性降低所致,由于舒张压的升高和舒张期充盈阻力增大,造成流入道梗阻,进一步造成主动脉压降低及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流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③肥厚心肌可形成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内大量糖原堆积、线粒体增生和不同程度变性,造成传导系统受压及代谢紊乱,引起传导障碍,异位性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5]。

益气复脉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参、麦冬、五味子。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阴摄气,麦门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平心气、复脉,三药一补、一清、一平,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使气阴复而脉气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参含有多种皂苷和多糖成分,可增加免疫功能,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合成,提高血浆中环磷腺苷(cAMP)水平,cAMP在治疗HOCM起第二信使作用,它能促进心肌细胞内糖原的降解和利用,线粒体功能改善和 ATP增加,一方面改善心肌舒张顺应性和增加心肌正性肌力和泵血功能,具有温和强心功能;另一方面可减轻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缺血和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同时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在心肌舒缩功能得到改善的同时,二尖瓣前叶前移(SAM)状态延迟,室间隔呈反向运动,从而使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得到改善[6-10]。灯盏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灯盏花素,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改善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其成分单一,与益气复脉注射液相比不具有明显的提高血浆中cAMP的作用,其改善HOCM梗阻性症状的作用有限。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s)

注:VS:室间隔厚度;LVPWT:左室后壁厚度;LVDE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S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AOD:主动脉根部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CO:心排出量;SAM: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分级;LVOT:左室流出道;IVR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VDPFR:左室舒张高峰充盈率;LVDPFT:左室舒张高峰充盈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1

对照组(n=18)观察组(n=1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VS(mm)23.20±2.60 24.34±3.20 24.10±2.50 23.21±3.12 LVPWT(mm)13.21±2.60 12.80±3.00 12.50±3.50 13.12±4.13 LVDED(mm)39.23±7.35 40.12±8.00 40.13±8.14 39.12±9.15 LVSED(mm)28.17±4.25 27.53±3.50 27.00±3.50 28.17±4.15 AOD(mm)29.24±3.12 30.41±3.50 28.00±2.50 27.13±3.14 LVEF(%)60.34±10.52 58.48±11.65 58.23±8.20 55.34±8.00 CO(L/min)4.10±0.85 4.80±1.00 4.80±1.30 5.12±1.30 SAM分级 3.10±1.05 3.04±1.02 3.06±0.50 1.01±0.50ab LVOT流速(m/s)4.90±2.10 4.30±2.00 4.80±1.80 2.50±1.20ab A峰(cm/s)23.32±7.13 25.33±9.15 22.34±6.23 51.45±10.35ab E峰(cm/s)78.46±14.37 74.62±15.54 75.42±12.34 54.24±10.20ab IVRT(ms)96.52±18.34 94.00±16.00 105.52±20.43 55.00±14.00ab LVDPFR(EDV/s)3.80±1.40 3.60±1.50 3.06±1.30 5.80±2.10ab LVDPFT(cs)0.70±0.18 0.69±0.15 0.80±0.20 0.24±0.13ab项目

HOCM益气复脉注射液干预治疗的研究结果提示:①HOCM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和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解除HOCM流出和流入道梗阻;②益气复脉注射液可治疗HOCM引发的早搏、短阵室速和各类传导阻滞,当HOCM舒张功能得到改善的同时,心肌缺血好转,各种心律失常亦随之消失;③益气复脉治疗未见明显副作用,是治疗HOCM良好药物,其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孙剑萍,沈晓洁,周兢,等.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8):68-70.

[2]Panza JA,Petrone R,FananapazirL,et al. Utility of Continuous wav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J Am Coll Cardiol,1992,19(1):91-9.

[3]田福利,安东记,郭继鸿,等.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A-V间期改变与血液动力学变化2例[J]. 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1999,27(1):73-4.

[4]陈伟国,郑宗锷主编. 现代心脏内科学[M]. 第1版. 湖南:湖南科学出版式社,1994,783.

[5]田福利,曹进英,安东记.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综述[J].北京军区医药,1997,12(6):455-6.

[6]Perrot B,Danchin N,Terrier de Ia,et al. Verpamil: a cause of sadden death in a patient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Br Heart J,1984,51(3):352-4.

[7]谢鸣. 方剂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3-4.

[8]张子彬,郑宗锷. 充血性心力衰竭[M]. 第2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07-17.

[9]徐立宏. 益气复脉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作用的观察[J]. 临床医学,2009,22(11):2418-9.

[10]胡大一,马长生,王显. 心脏病学实践2010-中西医结合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9.

猜你喜欢
复脉肥厚型室间隔
从“复脉辈”初探中医理论之阴阳观*
基于复脉汤浅探复脉法*
心室短轴切面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诊断的应用价值
国医大师李士懋应用三甲复脉汤治疗高血压验案举隅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超声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