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历史

2014-10-23 03:40宋雪梅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观察历史

第一次看到蒋廷黻这个名字是在做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只是经常看到引自他的《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很有新意,于是就对他和他的《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兴趣。《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抗战危急关头的年代,全书从近代化的视角解读了我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认为中国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的兴亡。其独到见解,读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笔者摘取书中与我们现行高中教材中不同的观点与诸位共享。

1.对林则徐颇有微词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的觉悟了的。他到了广州以后,他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林则徐一直被呈现的是较高大的形象,学生评价林则徐时也往往会陷入思维定势:反抗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我在教学时把蒋先生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讲完《鸦片战争》《西学东渐》涉及林则徐的两节课后,设计了一个视角:林则徐与中国现代化。让学生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感受受传统文化侵染的林则徐的行为,更加客观看待林在近代上的地位。经过争鸣,学生都认为应该运用更多的角度,更多元地去评价林则徐和历史人物。

2.肯定奕讠斤、文祥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英法退军,中国并没有丧失一寸土地。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的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故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们大着胆子向前进,到国际生活中去找新出路。

在教科书中,《北京条约》一直被看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们也一直这样评价:“《中英北京条约》不仅完全确认了英国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获得的侵略权益,还对中国进行了新的勒索。通过这个条约,英国从中国再次割占了领土,勒索了大笔赔款,又一次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确认了英国公使驻京的权利,使英国得以在北京就近影响清政府;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同时,条约准许华工出洋,使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贩卖华工的行为合法化。总之,《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这基本上否定了《北京条约》。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互派大使,通商贸易、劳务输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只不过签订《北京条约》时我们是被迫的、不平等的,而今却是平等的、自愿的。因此把蒋先生关于《北京条约》使我们中国开始了外交的近代化,是奕讠斤与文祥抛弃了闭关时代,使中国更快融入到国际社会中的评价引进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评价现在看来也极具前瞻性。

3.关于“帝国主义”的独到见解

资本主义可变为帝国主义,也可以不变为帝国主义……同时我们不要把帝国主义看得过于简单,以为世界上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帝国主义了。……据我们所知,历史上各种政体,君主也好,民主也好,各种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也好,封建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都有行帝国主义的可能。

而在列宁笔下帝国主义是这样的: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808页)。

显然,蒋先生所说的帝国主义带有极强的贬义,是指一种政治主张和实践,是指对外扩张的倾向,是指凌驾于别国之上的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等。在我们教授的许多史实中都印证了蒋先生的这一观点,不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也有行帝国主义的可能,也有帝国主义的特征,这有利于学生更全面了解帝国主义。

4.义和团运动——“拳匪之乱是我国顽固势力的总动员”

毓贤向载漪、刚毅等大替义和团宣传,说他们如何勇敢,可靠。载漪和刚毅介绍义和团给西太后,于是义和团在北京得势了。西太后及想实行废立的亲贵,顽固的士大夫及顽固爱国志士都与义和团打成一片,精诚团结去灭洋,以为灭了洋人,他们各派的公私目的都能达到。庚子年拳匪之乱是我国顽固势力的总动员。

以前我们总是把义和团运动和清政府分开来看,认为义和团运动愚昧落后、盲目排外,却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而蒋先生在书中却把义和团和清政府同时看做顽固势力,这可以引起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失败整个过程以及义和团和清政府的关系重新思考。

另外,在书中蒋先生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的评述、对曾国藩湘军的评价、对李鸿章的看法等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蒋先生长期的从政经历使他的历史观不可避免的受到他的政治倾向影响,但是蒋先生看问题的前瞻性在当时的背景下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蒋先生反对我们死读书、读死书,《中国近代史》中很多新颖的观点就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启示。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强调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我们强调课堂的开放,把一些不同的史学观点引进历史课堂,这对于学生和教师大有裨益,这也是我介绍这本著作的初衷。

【作者简介】宋雪梅,女,山东省特级教师,德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王雅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