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谁主讲

2014-10-24 12:03王丽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同学

王丽艳

这是入夏以来的又一个第五节课,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师生问好,感觉学生问候声明显低沉,有一两个学生还在熟睡。天气炎热,许多学生没有养成午休的习惯,下午的第一节课常常犯困。想想,今天何不变换一种授课方式。于是,我设置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坐过高铁吗?宝麟铁路即将竣工,届时将极大解决麟游煤炭等资源外运困难。你们知道当今铁路运输靠什么带动?那最早的火车又以何作动力?

二、活动课方案

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讨论中,我引出本节课题:“蒸汽”的力量。板书课题后,我提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案:六个学习小组中一、二小组阅读第一目“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三、四小组阅读第二目打造“世界工厂”,五、六小组阅读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各小组自由讨论生成三至四个问题,向和本组同一阅读内容的另一小组提问,并补充讲解或点评,最终由同学们评出优秀学生。限时五分钟。

三、新课学习

经过五分钟的热烈讨论,第二小组甲同学手捧课本走上讲台,她向第一小组的八位同学先后提出四个问题: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最先在哪个国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表现是什么?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的拓展状况怎么样?被提问的同学照着课本先后做了回答。第二个自告奋勇上讲台的是第三小组的乙同学,他面带微笑,轻缓地说:“我给大家带来两个有深度的问题,全体同学都可参与回答。”他的神秘引来在座的一阵笑声。他的问题是:大工业的狂飙时代,中国在干什么?中国一直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内陆,而英国则在海洋,为什么?话音落定,教室里出现了几秒钟的安静,随即开始有人窃窃私语。经过一分钟左右,他开始点名要求同学回答。学生分别谈到中国所在的历史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推理出康乾盛世,再答出中国闭关政策,重农抑商,处在封建社会落日的余晖中沾沾自喜。第二个问题则强调地域环境的重要性和不同文化理念等因素。这些答案最终由乙同学做了总结。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出人意料。问答结束,我第一个带动学生鼓掌祝贺。接下来第五组的同学丙上台提问,可能是受乙同学的激发,她声音清脆语速较快,共提出四个问题: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原因、表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其中最后一个问题带有拓展性。她问大家“假如你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面对西方殖民扩张,你是抵制还是顺应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学们侃侃而谈。

讨论题目呈现完毕,我最后做了本节课的点评。就这样,紧张而愉快地上完了这节历史课。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大工业狂飙时代,中国在干什么?中国一直把发展重心放在内陆,而英国则在海洋,为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面对西方殖民扩张,你是抵制还是顺应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如何定位这节课,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合作讨论探讨问题,最后面向全班同学发表看法,课堂上提取信息,归纳、分析、表述,锻炼了各方面能力。这应该算一节高效课。可是经过多次教学尝试,这种课不可能每节课每个班都有预期效果。对照分析,我的结论是:学生文化课学习水平、历史知识水平存在差距;主动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性不足;缺乏主动学习习惯。由此联想到学校三年前倡导的“一案三单分组讨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花大气力采取走出去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请进来邀请名师示教,最终那种以分组讨论、展示汇报、教师评价为标志特征的高效课堂模式为大多数学生所反感抗拒。何故?据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模式更适合于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不如听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教学练就的是少数学生,学生主讲下的课堂往往是课堂上慷慨陈词,课后一知半解。

有研究者认为: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高低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由此可见,评价一节历史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1)考查教师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组织方式、实施过程的适度和效度;(2)考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就教师角度而言,“学无定法,教无定法”。高效历史课堂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一切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目的。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同学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工业革命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工业革命的扩展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