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75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

2014-10-27 04:12王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王霞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在其完成手术后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凸显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05-02

人工气道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将导管植入,进而形成一种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患者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呼吸通畅做出充分保障。针对患者在选择呼吸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有效方法实施气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为了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为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最终获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1±1.5)岁。将患有对最终治疗效果造成干扰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按照常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讲解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疾病知识。之后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确保导管始终通畅。同时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用手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患者出现意外脱管的情况 针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针对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需要利用胶布进行交叉缠绕,最后有效固定于患者的面颊部。并且选择透明敷贴(3M)对其进行固定,共需要固定2次。将患者颜面部的油渍以及汗渍及时清除。针对实施气管切开患者,需要对导管系带松紧度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可以容纳一手指为最适合。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选择在患者的颈部皮肤系带缠绕位置,粘贴透明贴(一圈),有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当患者临床意识转为清醒后,同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导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讲解导致表现出不适感的原因,并且使患者了解不说话的目的。引导患者利用非语言进行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全力满足,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使患者有效树立同疾病对抗的信心。针对在短期难以拔管的患者,对其选择药物镇静治疗的方法,将患者临床舒适感提高。与此同时,需要制定每天唤醒计划,即在每天停止使用镇静剂,一直到患者的临床意识有效恢复,对患者当前疾病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做到早期脱机以及早期拔管。针对表现出拔管倾向的患者,利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2]。②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针对未表现出任何禁忌症的患者,按照常规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为30°~45°。针对实施鼻饲饮食的患者,需要利用饮食泵对患者输注营养液,要求速度缓慢。与此同时选择加快患者胃肠蠕动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肠鸣音的情况给予认真观察,避免出现胃胀的情况。每间隔4h对患者胃内潴留量进行1次检查,当大于200min后,停止对患者实施鼻饲营养液,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口腔内部细菌表现出定植的情况,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小于2次的口腔护理。通常选择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当对患者留置人工气道的时间大于5d,选择益口漱口液。③避免患者深静脉栓塞的情况对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活动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要求患者穿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情况。

1.3评价标准主要对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统计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两方面,时间越短表示效果越好,并发症方面,结果越小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ICU患者完成手术后每一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本次研究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计统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于ICU住院时间较短,机械通气时间较短以及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