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4-10-30 03:15陈宜菲林燕如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潮州市被访者环境保护

陈宜菲,邱 罡,林燕如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和环保技术的创新是远远解决不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提高当地公众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推动环保工作进行的根本动力[1].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居民[2-3]、大城市居民[2-4]、著名旅游景点居民[5-6]、学生群体[7-8]以及旅游者[9]开展了环保意识调查.关于沿海地区中小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潮州市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以及建设幸福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建设美丽潮州的重心之一,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全体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积极参与,搞好环保工作,建设美丽潮州,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潮州市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教育相对落后,有关公众环保意识的调查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开展对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水平的评估十分有必要.

本文根据社会学调查的一般方法,结合潮州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现状,引入公众对环境质量及环保工作等的评价,构建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交叉列联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探究各影响因素与环保意识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分析与掌握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的现状,以期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环保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进行环保宣传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潮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有效开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潮汕地区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根据潮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潮州市统计年鉴,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3 614 km2,2013年全市常住总人口267.16 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0.34亿元,人均GDP2.89万元.近年来,日用陶瓷、五金不锈钢、婚纱晚礼服等行业发展迅猛,有“中国瓷都”、“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等称号.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潮州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固体废弃物、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比较突出,环保工作亟待加强.从2012年3月,潮州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潮州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健全,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2 数据与方法

2.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二是测评指标体系,本文参考借鉴国内外学者构建环保意识体系的研究成果[10-11],结合潮州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态度、环境保护行为和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4个层面为核心的测评体系,其中环保认知主要包括对国家政策、著名环保活动以及人类与资源、环境关系等的认识;环境保护态度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建设、环境与生活协调关系等;环境保护行为包括环境保护与个人日常行为习惯的关系等;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主要是对潮州当前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评价.

2.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2013年5月,本课题组组织了8支环保志愿者队伍40名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潮州市8个人流密度大的地点开展调查,地点分布情况见表1.每个地点发出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问卷有效率为90.5%.问卷处理时,采用百分制赋分法,选项肯定、不太肯定、否定分别赋值100、60、0分,对于反向问题赋值过程则相反.公众环保意识的总体评价则根据测评体系中的4个层面为基础,进行均衡分布权值最后计算出环保意识的综合得分.

表1 调查问卷的地点分布情况

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1 样本特征统计

从样本的基本情况来看(见表2),受访群体特征如下:一是性别比例均衡,女性略多于男性,与潮州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构成基本吻合;二是年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格局,受访群体偏向中青年化;三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有较大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明市区居民的教育程度较高;四是职业分布涵盖各类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表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3.2 环保意识调查结果

由调查结果测算得到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平均得分为65.39,见表3.从构成环保意识的4大维度看:(1)公众的环境保护认知水平偏低,得分为64.90,59.4%的被访者对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环保局联合开展并已持续了十余年声势浩大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表示不知道;但多数被访者都不同程度地了解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的目的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及途径.(2)公众环境保护态度的得分最高,为80.02,这表明大多数被访者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被访者大多数认为保护环境非常重要,也比较支持相关的环保措施.87%的被访者赞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愿意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但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消极态度明显增加,对破坏公共环境行为仅有55.0%的被访者表示会予以阻止.(3)公众的环保行为得分较低,仅为60.26.对于一次性餐具仅有7.7%的被访者选择“不利于环境保护,坚决不使用”;对于参加环保活动,也仅有4.7%的被访者选择“经常参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特点是“知多行少,说多做少”,方便、快捷、省事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一大特点,却与环境保护背道而弛.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公众的环保态度与环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一方面对环境保护表示肯定和支持,但却很少有人能身体力行,将良好的环保态度转化为外显行为.(4)公众对潮州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总体偏低,得分为56.39.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潮州的绿化、水质以及卫生情况的评价总体还是可以的,但是对有关环保部门在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上的评价较低.

表3 潮州市公众环保意识得分情况

3.3 环保意识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3.3.1 交叉列联分析

(1)女性环保意识得分为65.65,略高于男性(65.08).从图1中具体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环保认知和环保态度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但女性在环保行为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男性,且对环境质量的诉求比男性高.

(2)环保意识的总体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4个年龄段的得分由小到大分别为67.03、65.40、65.22、62.55.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环境保护认知方面,高年龄被访者的得分明显低于低年龄被访者,但在环保满意度方面,则刚好相反,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环保表现的满意度也在增加;在环境保护态度上,40~60岁人群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这可能与他们的阅历有关,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历了环境状况由好变差的整个过程,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比其它群体高.

图1 性别对环境意识得分情况的影响

图2年龄对环境意识得分情况的影响

图3 受教育程度对环境意识得分情况的影响

图4 职业对环境意识得分情况的影响

(3)环保意识的总体得分随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61.45、63.89、66.63、66.97.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环保认知和态度方面,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访者与其它三者的差距明显,其在环保方面的认知处于劣势,在环保工作满意度方面则表现出较高的满足感.在环境行为方面,得分情况则出现“两头大,中间小”情况,究其原因,在45个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样本中有27位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他们由于勤俭节约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减少支出的环保行为.

(4)固定职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的总体环保意识得分分别为65.19、64.12、63.25、67.45,学生的得分较高,固定职业人员次之,退休人员的得分最低.从图4中可以看出,除环保认知外,固定职业人员和学生在环保意识的其它3个层面的得分均基本相同;退休人员在环境保护认知方面的得分最低,在环保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最高,这与前面年龄对环保意识的影响分析结果相同.

3.3.2 卡方检验

在列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卡方检验,卡方检验的零假设为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别与环保意识的4个层面相互独立,即变量之间不相关.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0.05(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环保认知方面,对于年龄(P=0.000<0.05)、受教育程度(P=0.000<0.05)、职业(P=0.000<0.05),应拒绝的零假设,即环保认知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之间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无关.同理判定: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态度具有相关性;性别与环保行为具有相关性;年龄与环保工作满意度具有相关性.

表4 环保意识卡方检验结果

3.4 样本特征要素影响程度分析

在完成卡方检验之后,从4样本特征变量判断其与环保意识的强弱程度和相关方向(见表5).从理论上讲,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强,由表5可知,对于性别,相关系数为0.145,对于职业,相关系数为-0.023;对于年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0.143;对于受教育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0.174.4个变量对环保意识的影响强弱顺序如下: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职业.

受教育程度与环保认知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也是最强的.这与国内外学者的众多研究结果相同[14],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环保认知的水平越高.研究者分析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就越丰富.既包含有直接或间接的环保知识与信息,更包含有其它综合知识,以提高个体对环保问题的理解水平.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国内外的环保动态,对环境问题也有更为透彻的认识,从而影响自身对环保采取积极的态度.

性别与环保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女性更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为.一方面,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了较高的教育,并走向社会,其掌握的环保知识与信息较丰富;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为细心和节省,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采取相应的环保行为以减少家庭的支出,因此女性将环保知识外化为环保行为的这种趋势更大.

年龄与环保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年龄大的人群对有关环保信息的了解渠道匮乏,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对环境状况的感受给出表面的评价,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能是年龄大的人群对环境问题具有更高的耐受性和更低的敏感性,面对同样的环境现状,可能做出较高的评价.

表5 样本特征变量与环境意识的相关分析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运用SPSS对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均对环保意识有影响,特别是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本次调查及统计分析的结果,提出构建以个人、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环保组织4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体系的建议.

(1)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本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对环保意识的影响最为显著,传统无差别的环保宣传模式很难在广泛的群体中收到相应的效果,因而应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此外研究还发现,潮州公众的环保意识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环保行为主要是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于自身的行为为主,而对于与自身无关或者需要增加支出的环保行为则相对较少.因此,在环保宣传教育中,应尽可能地以日常生活中微观环保内容为主,帮助人们建立环保利人利己的观念,使更多的人成为环保的实践者.

(2)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管理的职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潮州当前环境污染的归因,33.3%的被访者认为是政府的环保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其特有的强制力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方面应发挥重要的功效.政府应利用多种渠道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化,建立建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污染法律法规体系,以国家强制力推动企业、个人遵守法律法规,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公众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探索多渠道多媒介开展环保宣传时,可重点利用这三种方式进行.

(3)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开展.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8 项具体的环保措施,61.8%的公众选择了针对企业污染进行规定的3项.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强烈要求企业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多管齐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鼓励企业对能源及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促使企业的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同时强化企业自律,使之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忘自身应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4)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民间环保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一个平台.在本次调查的362个样本中,只有17位经常参加环保活动.大多数被访者表示自己愿意参加环保活动,只是不知去哪里参加.因此,我们应发挥公众这种环保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从而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高效便捷的对接渠道.

[1]叶军,李文婷,张立波,等.城乡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64-67.

[2]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保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3]阎国东,康建成.上海市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135-142.

[4]赵卉卉,王远,王义琛,等.南京市公众环保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4):406-411.

[5]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环保意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40-49.

[6]王蕾,魏宝祥.旅游地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景泰黄河石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23-8725,8765.

[7]陶文娣,王会,王瑾芳,等.北京市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130-134.

[8]谢红晖.我国大学生环保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10-113.

[9]吕军,陈田,刘丽梅.旅游者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地理研究,2009,28(1):259-270.

[10]田万慧,陈润羊.甘肃省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群体的分析[J].干旱资源与环境,2013,27(5):33-39.

[11]沈昊婧,谢双玉,高悦,等.大学生环境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地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4):702-707.

[12]刘辉.西方学者对环境意识与人口统计学变量关系的研究与启示[J].求索,2006(6):64-66.

猜你喜欢
潮州市被访者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潮州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气象服务对策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2015年9~12月卫浴领域节水认证(CQC)证书清单
潮州市湘桥区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