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问题

2014-10-31 01:15贺春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危机监管

贺春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及溶液能够在危机中保持平稳的发展,有较好的表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将目标定位实体经济的需求服务,从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的水平。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我国的金融业能够面对金融危机而不受到较大的影响,最主要依靠的是积极发展模式成功的转型。为了保证我国金融业的良好稳步的发展,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和高度都需要加大。该文就现如今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分析,借鉴国际金融业发展的监管经验,提炼出我国进行监管的主要模式,从而保证我国的金融业能够在国际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的产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于金融体系来讲,保证其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转变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从而导致整个世界的金融业都受到强烈地冲击,为此各国政府出台了各种金融业的监管方案来应对此次危机。对于我国来讲,虽然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国内的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远远小于其他各国,归根结底,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金融业具有较好的改革政策以及适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监管模式。虽然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业较他国而言稳健的发展,但是监管模式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和弱点。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经济的转型,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而保证金融的服务效率,其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出良好的金融监管的体制。

1、金融监管面临的风险

宏观调控转向的危险。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经济衰退。例如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大规模扩张财政政策等。此外,在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推出辅助性的政策来促进消费、振兴各个产业,利用宏观调控使经济地发展平稳进行。但是这些政策只是为了应急才推行的,其中所包含的弊端在推进过程中逐一显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就是加剧了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等。为此,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逐渐的将应急措施从金融业中缓慢退出。但是将政策撤出也需要把握好一个节奏,如果节奏上出现问题就会使得信贷出现较大的幅度波动。面对这样的社会经济,我国可能会反复进行宏观调控,而且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大。

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面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太大,我国才去的措施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凸显出很多问题。金融危机使得各种资源的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和环保成本跳跃式上升但是外需却不断地下降,这些压力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国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减轻短期压力,是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做的是,将原本大量的粗放式投入资源和资本的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的具有内涵式的模式;第二,要将产业的创建基于高科技、新技术以及产业重组,使得各个企业的创立都具有较高的实力;第三,我国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减轻对于出口的以来,转向不断地扩大内部需求。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我国的很多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需要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给予支持,但是就目前来讲,地方政府只有单一的资金来源,不具有开阔的筹资渠道,为了更好的将政策实施下去,只有依靠各类投融资的平台进行资金的筹备。根据实际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各类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急剧增加,这些资金的来源一半以上是银行贷款,并且资金的应用领域比较集中,主要是基础设施领域。这些现象使我国地方政府的负债更多,并且风险也会很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核心资产一般是将土地注入公司,然后将其进行拍卖所得资产当做银行抵押从而得到银行的贷款,最终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融资平台采用这样的方式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土地拍卖的过程中获得利益,进行还债。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隐患,给国家政府以及投融资平台的规范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1.4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风险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我国的资产价格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以后,出现了强有力的上扬趋势,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房地产市场,房价的上升趋势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结果。这样的情势下,我国的整个金融市场面临的系统性的风险将会波及整体的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不断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一个爆发的特殊时期。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一个机构出现问题而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情况发生的频率已经很小。这个期间发生的各种金融危机,包括2008年的这次,其发生的背景主要是信贷以及资产价格的不断增长,从而导致不断扩大的金融失衡的现象的出现。

2、金融监管面临的机遇

我国的金融业面对着这样的大环境除了风险也存在着很大的机遇。主要包括转变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调整方式以及消费模式。全球化的进程进入了新一轮,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很多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面凸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必须改变自身的增长方式,要将原本大量的向项目中投入过多的资产和资源的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以及自主创新来增加产品的产量,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做的是在节约能源的基础山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相比于从前的过多的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的结构调整,目前我国需要做的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国内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中,国家和集体占有的资源和产品是最主要的,而当经济不断地进行发展时,传统的消费模式应该转变为共享模式。所以在金融危机后,我国需要进行消费结构模式的调整,从而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这些变化虽然使金融业的监管有了更大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但是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3、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体系。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在危机逐渐淡化之后,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转变方向是不断地加强宏观监管的审慎性。对于我国来讲,进行监管系统的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保金融行业发展的稳定性。所以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是我国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首先,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需要进行明确,要不断的扩大央行的权限,实施对全国金融行业的监控。目前来讲,虽然央行的职能包括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但是它并不具有监测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所以我国可以根据国外的经验进行改革,不断地扩大央行的权限,使它成为监测和防范的专门机构。其次,相关的政府需要对金融行业进行动态的监管。

完善金融监管创新体制,将金融行业的创新和监管有机结合。对于每个行业来讲,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金融行业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利用科学技术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并分散各类风险,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可能。相关的单位和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金融行业的创新体制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我国才有可能在发展迅速的金融行业大步向前,逐渐超越。但是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关系需要处理好,否则将会使金融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首先金融行业需要明确金融创新的前提是服务实体经济,避免出现过度的追逐利益而进行创新的现象。其次,监管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有利的创新环境才能实现有效地风险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金融监管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金融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危机监管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金融业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