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

2014-10-31 17:22王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躯体战场

王超

武警部队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由于应激源的刺激,官兵会出现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由此产生非战斗性减员,影响部队多样化任务的顺利完成。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对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过程中心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遂行多样化任务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的特点,情况瞬息万变、场面激烈残酷、矛盾突出尖锐,对官兵思想的震撼是巨大的、面临的生死考验是严峻的。”【1】在遂行多样化任务的特殊情境中,官兵会出现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只有了解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才能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最大程度地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一、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分类

在常规的执勤安保中,官兵一般不会出现心理疾病,但个别战士尤其是新兵仍然会出现一般性心理问题;在反恐、处突、抢险救灾、后方防卫作战中,由于斗争残酷,刺激强烈,官兵会大范围地出现一般性心理问题,少数官兵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疾病。

(一)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常见一般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指面对陌生环境、复杂严酷的现实或血腥的场面时,官兵心理产生的有具体指向性的恐慌、惧怕情绪。甚至出现退缩、逃避或者蛮干的行动。恐惧易发生在防卫作战、平定大规模骚乱暴乱等战场环境下,同时也易发生在官兵抢险救灾、抗震救灾现场的残酷、刺激场面时。

焦虑情绪。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的、不明原因的害怕或紧张不安。官兵对敌情信息不掌握,对执行任务无把握,对生命完整性和即将受到破坏和威胁的担心等都会使产生焦虑情绪。主要表现:胸闷、心悸、失眠、心跳加快、忐忑不安、烦躁、易怒等。

战场错觉。官兵长时间的疲劳、睡眠丧失、身体衰弱、精神过度紧张都会造成错觉的产生,主要表现为辨不清时间、方位、大小、地形等。战场错觉如果发生在指挥员身上,则容易导致判断失误,酿成严重后果,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

(二)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常见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

身心衰竭状态。身心衰竭状态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竭,是一种逐渐发生的,官兵作战能力崩溃并伴有躯体、心理症状的慢性战场心理应激反应。多发生在抢险救灾后期或部队休整期。

战场情感障碍。战场情感障碍是指因战场刺激因素导致的情感反应夸张、混乱和减退。主要表现为由受伤、疾病、疼痛、失败、胆怯等产生的焦虑;由悲伤产生的失落、暴躁、生气;由发怒产生的挫折感、威胁、疏远、失落、罪恶感;由无聊引起的倦怠、懒惰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遂行任务过程中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官兵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如脑中会反复痛苦地回忆、幻觉、闪现或梦到那些惨状。二是对创伤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也显得麻木,避免会引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点或人物。三是警觉性增高,有的官兵难以入睡,醒得早,睡得不深不稳,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易被激惹。【2】。

二、武警官兵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多样化任务中的各种应激源

多样化任务中的各种应激源是触发官兵各类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应激源可以分为两大类:躯体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躯体性应激源可分为环境性应激源和生理性应激源。其中环境性应激源与战场所处的气候、地理和战斗环境有关,如炎热、寒冷、潮湿、高原缺氧、险要陡峭的地形以及处突、反恐战斗本身所营造出来的恶劣环境等。生理性应激源来自持续或高强度地作战所导致的睡眠缺乏、脱水、疲劳等,也可能是受伤或生病。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是信息太多或太少,导致无法判断和作出选择,对官兵的影响也更加强烈,如恐惧和焦虑会使军人的战斗力降低或丧失,导致非战斗减员;目睹战友的死亡和经历惨烈的战斗所带来的情感伤害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官兵个体因素

官兵个体的素质特点往往会决定心理问题是否会出现以及出现问题以后的严重程度。

生物学特点。个体不同的遗传特点会形成不同的应激反应倾向,导致个体间不相同的躯体反应,此外,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广大官兵在遂行任务中的心理健康程度,有研究表明,年龄在25-35岁的官兵比15-25岁的官兵更容易发生军事应激障碍【3】。

心理学特点。个体由后天经验中所形成的人格和应对方式,在应激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人格调控着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评价,也影响着个体的应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产生及其程度。

三、武警官兵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在遂行多样化任务过程中,任务紧急,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心理工作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防止不良心理的蔓延,最大可能的减少部队的非战斗性减员。

(一)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

遂行任务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

确定问题。基层心理工作者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当事官兵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的问题包括:当事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重大事件和诱因;是否需要其战友或领导的参与;有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损伤;有无自杀或者自伤的危险性等。

促进安全感的建立。对于求助官兵来说,充分利用危机干预技术促进危机者安全感建立。一是接纳技术,心理工作者的接纳、尊重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二是倾听技术,只有认真地倾听,才能发现其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合理宣泄,让被求助官兵一吐为快,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

给予支持并寻找可替代的办法。心理工作者对求助官兵的行为不作任何评价,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他们,使得他们感到心理工作者是能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的人,真心地愿意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二)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危机干预的重点始终要放在求助官兵前来求助的那些当前问题上,不要过多挖掘以前的生活经历和事件,也不要考虑过于长远的问题。

基层心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求助官兵强烈改变自身痛苦和困惑的愿望来开展工作。

充分重视求助官兵的积极参与,心理工作者始终要向求助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并非轻而易举,我将尽力做好我能做的一切,也需要你的全力配合。

危机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求助官兵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所在单位的战友和干部,以及家庭成员和好朋友。

危机干预工作结束时,心理工作者要给求助官兵传达一个信念:相信他在今后不会发生与过去类似的困难,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人帮他一起度过。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躯体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C-130:战场多面手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现在干什么?
搬家
心理疾病是“想不开”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