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分析

2014-11-01 03:09戴静李大鹏邰春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泪道泪管泪囊

戴静 李大鹏 邰春平

泪道阻塞是眼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溢泪、溢脓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该病过去有挂线、泪道探通、泪道激光成形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摘除术等方法,各有优缺点。我院自2011年1月起采用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取得了初步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眼科门诊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8例(90眼),其中男31例,女性47例;年龄(48.38±7.62)岁,病程1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鼻内镜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的心脏病变及鼻腔疾病。患者中排除功能性溢泪,按解剖性阻塞位置分:泪小管狭窄或阻塞30眼、泪总管阻塞30眼及鼻泪管阻塞30眼。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检查:如果探针进入泪小管能达到泪骨可感觉到硬性抵抗,说明探针进入泪囊且接触到内侧壁,表示泪总管通畅;若感觉到软性抵抗,可提示阻塞在泪总管。必要时行泪道造影检查明确泪道阻塞位置,排除骨性狭窄或无骨性泪道患者。患者常规术前滴抗生素滴眼液3 d预防感染。对有脓性分泌物者应用抗菌、消炎注射液、糜蛋白酶及生理盐水连续冲洗3 d至脓性液体消失。

患者取仰卧位,用含聚维酮碘棉球消毒结膜囊及眼部周围皮肤,用含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剂及麻黄碱(麻黄素)棉片置入下鼻道行鼻黏膜麻醉,2%利多卡因自眶下及眶内侧壁皮肤交界处进针1.5 cm注入2 mL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泪点扩张器扩张上、下泪小点,普通泪道探针垂直自上、下泪小点插入后,水平进入泪小管约1.0 cm后即达泪囊,顶置泪囊鼻侧壁回转呈垂直位插入鼻泪管约2.5 cm后,冲洗通畅后退出泪道探针。此时Crawford管探针自上、下泪小管进入泪囊,顶置泪囊鼻侧壁回转呈垂直位插入鼻泪管约2.5 cm后,内镜下于下鼻道可窥及Crawford的金属探针头,用Crawford泪道钩自下鼻道将金属探针连同硅胶管勾出至鼻腔外,剪除多余的硅胶管及于硅胶管相连的金属探针,将“U”形硅胶管自鼻腔引出的2个下端打结并置于下鼻道,调整露出上、下泪小点硅胶管长约1.5 cm。术毕患者鼻腔滴用麻黄碱,术眼涂典必舒眼膏。手术后口服抗生素3 d,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置管术后3~6个月拔管,并询问流泪、分泌物症状,检查硅胶管位置是否良好,拔管后冲洗泪道检查是否通畅,并门诊随诊1个月、2个月后冲洗泪道检查是否通畅,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fluorescein dye disappearance test,DDT)[1]。治愈:拔出硅胶管后,冲洗下泪道通畅,顺利注入鼻道或口腔,无溢泪症状,保持2个月不复发,DDT 0~1级;好转:冲洗下泪道通畅,但有一定阻力,偶有溢泪症状,DDT 2级;无效:拔管后1个月冲洗不通畅,冲洗液原路返流,仍有溢泪,DDT 3级;复发:拔管2个月后冲洗不通畅,冲洗液原路反流,仍有溢泪,DDT 3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拔管后随诊2个月,90眼中,治愈:71眼(78.89%);好转:6 眼(6.67%);无效:7 眼(5.66%);复发:6 眼(6.6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中鼻黏膜少量渗血1例,因患者鼻黏膜糜烂、充血,予以麻黄碱棉片填塞下鼻道后渗血停止,泪小点撕裂2例,术后2例患者在鼻内镜下于下鼻道开口取出硅胶管,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组和泪总管阻塞组治愈率较鼻泪管阻塞组高(P <0.05,表1)。

表1 泪小管阻塞组、泪总管阻塞组与鼻泪管阻塞组的比较(n)

3 讨论

泪道阻塞是门诊工作中的常见病,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是溢泪、溢脓。溢泪大部分是由于泪液转运减少或泪液引流缺陷引起的,也就是泪液引流失效的结果。溢泪是有泪液排泄引流机械性阻塞导致的,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阻塞、泪囊功能障碍等[2]。泪道阻塞的原因,上泪道系统:先天性、炎症性、外伤性、疱疹性、特殊性、慢性睑外翻、药物导致等;下泪道系统: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原发获得性鼻泪管阻塞、外伤、肿瘤等。解决泪道阻塞的方法很多,如果阻塞较轻,泪道冲洗部分通畅,可以泪小管内注入黏弹剂,用一些抗生素、激素滴眼液,减轻管壁内的炎症和肿胀,很多患者可以好转。完全阻塞的患者予以泪道探针探通、泪道激光成形术等治疗方法,但探通造成的创面创伤性炎症等导致多数患者再阻塞;泪道激光成形术或联合药物灌注术中,热扩散效应可造成泪道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创面易粘连,泪道易被炎症分泌物和坏死组织阻塞。泪道激光成形术的设备较昂贵,于基层医院无法应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创伤大,术中及术后易出血,术后颜面部易留下瘢痕,患者难以接受。

Crawford管有一对可弯曲的具有橄榄形探头的不锈钢置管杆,其末端与一硅胶管相连。本文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术是一种微创伤性手术,对于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有:由于泪道探针与泪道硅胶管连为一体,使探通和硅胶管植入一步完成,操作便捷;损伤小,操作时间相对短,适用年龄广泛;手术时鼻内镜下可以将钩针直接勾取球状金属引导系统,避免了盲目勾取Crawford管球状金属引导系统造成下鼻道组织大量出血[3];选用硅胶管组织相容性好、抗牵拉力强,长期在泪道内留置无排斥、无毒反应,硅胶管于上、下泪小点间弯曲度自然,柔软,无明显刺激感及泪道损伤;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手术切口,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不影响美观,恢复快,并发症少。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手术的注意事项有:术前避免反复泪道探通,避免形成泪道瘢痕及形成假道。手术难点在于从下鼻道勾出Crawford管球状金属探针头,为了顺利实施手术,需要术前使用鼻黏膜收缩剂充分收缩鼻黏膜,并能够熟练掌握下鼻道解剖结构及内窥镜。术后如果情况稳定,插入的硅胶管应在原位留置至少6个月[4]。但是如果当泪小管发生撕裂或明显扩张,需要考虑提早拔管。本文对于治疗无效及拔管后复发者,分析原因:①手术创伤小,但可致肉芽形成及泪管糜烂等并发症;置管刺激结膜加重泪溢可能。去除留置导管,结膜及鼻黏膜慢性炎症波及泪小管及鼻泪管,导致再次阻塞可能。②再造的泪道术后管壁不能正常上皮化,尤其是鼻泪管阻塞至泪囊炎长期不愈者,再造的泪道没有正常的管壁结构的支撑,内壁再次瘢痕机化粘连,导致阻塞[5]。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Crawford管置管术具有手术简单、安全,术后不留瘢痕,效果好,费用较低,在基层医院易推广等优点,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1]Sahlin S ,Chen E.Evaluation of the lacrimal drainage function by the drop test[J].Am J Ophthalmol,1996,122(5):701-708.

[2]Kanski JK.Clinical ophthalmology[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9:44-54.

[3]吴倩,曹文红,全晓杰,等.儿童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观察[J].眼科,2010,19(5):327-330.

[4]Welsh MG,Katowitz JA.Timing of silastic tubing removal after intubation for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J].Ophthalmol Plast Reconstr Surg,1989,5(1):43-48.

[5]于刚,吴倩,蔺琪,等.Ritleng泪道插管术在儿童泪道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0):887-891.

猜你喜欢
泪道泪管泪囊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例柴犬外伤所致鼻泪管阻塞CT诊断报告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
鼻泪管下口纤维瘤致鼻泪管阻塞继发慢性泪囊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