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探析

2014-11-05 00:35张琍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新媒体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精神;价值;运行模式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实体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前途争论。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趋势报告》为大纲,以传统的实体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围绕时代精神、价值定位、现实运行模式三个方面探究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9-0016-03

作者简介:张琍霞(1968-),武汉图书馆馆员。1问题提出

上海东方宽频总经理张大钟对新媒体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教育模式。作为社会教育的第一场所,传统的实体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前途争论。2013 年8 月19 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趋势报告》,提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①新技术将同时扩大和限制人们获取信息。②网络教育将使全球学习大众化和混乱。③隐私和数据保护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④超链接的社会将听从新的声音和群体,并使其强大。⑤新技术将转变全球信息经济[2]。面对这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在履行其使命中需要顺应变化、与时俱进。文章旨在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以会议报告为参考,探究传统公共图书馆变革发展的趋势,主要围绕时代精神、价值定位、现实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2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图书馆精神

2.1秉承传统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1988年,程焕文最早阐述了中国图书馆精神,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与自强精神;强烈的自爱、自豪与牺牲精神;大胆地吸收、探索、改革与创新精神;读者至上精神;嗜书如命精神[3]。中国图书馆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图书馆精神体系。这一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原则精神、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原则精神是全世界共有的,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称:“图书馆精神实质上是不分年龄、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 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4]。职业精神是从每一个馆员的具体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理想状态,广东图书馆学会在2002年学术年会上有简明阐述:“爱国、爱馆、爱人、爱书”[5]。科学精神是一般的学术态度,不是传统图书馆精神特有的东西,传统所指的图书馆精神主要指原则精神和职业精神,这些精神包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具体体现在图书馆精神的三项基本内容中,一是人人享有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二是人人享有自由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三是免费利用是基本保障[6]。总的来讲,传统图书馆精神可以归结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人的,为人所用,为人服务。

2.2借鉴数字图书馆的科学精神

技术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也将科学精神摆在了较高的位置。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学校、出版机构、个人计算机等各种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对数据、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组织,并使用户能够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超越时空的限制,以共享的方式查询、检索和处理这些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围绕符号计算、人工智能、认知模型、数据库和信息检索、专家系统、机器人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运作需要多学科领域工具的支撑,最直接相关的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法律等[7];第三,数字图书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技术实现,对读者和馆员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2.3重塑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

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关注信息对象,工作重心在于对书籍的分类、编目、典藏等图书收藏和内务整理上;数字图书馆以“用”为主,工作重心在于图书文献信息的使用[8]。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除需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之外,还需要具备主动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要主动满足现有用户需求,还要善于创新,主动开拓多元化服务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满足不同信息需求。此外,馆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外,还应具有了解信息的特征、结构和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熟悉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要求图书馆管理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领导管理的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文化法律的知识、市场财会的知识[9],这应是公共图书馆未来馆员的发展趋势。

张琍霞: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探析张琍霞: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探析3新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价值的新要求

3.1建造新型公共空间

余秋雨说:“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公共设施,还是一处精神圣地。人需要文化的聚会,以证明自己是群体的存在。对文化来说,空间和仪式极端重要”[10]。21世纪新落成的图书馆在建造新型公共空间上颇具一格,凸显了空间和仪式的重要性,即使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如此快速、便捷的服务,仍有一些实体图书馆读者出入不断。外表辉煌华丽,内部设置齐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刊,涵盖了现代文化生活几乎所有的领域,如音像视听、文化讲座、书画展览、儿童天地等,有的还设有温馨咖啡吧或茶吧,读书之余还可小憩。不同需求的群体,在这都得到了需求的满足、心灵的放松、精神的洗涤。这种空间设计可引导人们将心中对文化生活模糊的或者潜意识的渴求转化成一种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们对读书的幸福和愉悦体验,读书也将成为人们每天必需的生活内容。

3.2接受有效信息的新媒体场所

现在一般新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都堪称先进,不仅是建筑的先进,更是配备先进的各种网络通讯设施,各种信息资讯在此得到汇集和交流。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当起新式媒体的中介。公共图书馆应该提供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11],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3.3提升吸引力的图书馆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社会活动,不仅局限于盈利产品的销售。维持公共图书馆良好的消费市场、内部市场、供应者和合作伙伴市场、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等都需要依托有效的营销策略。特别强调指出,图书馆营销的目的不同于盈利产品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接触到图书馆营销策略。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渠道主要为政府发文、工作人员推广、展示牌等;营销媒介主要为制作卡片、举办作品发布会、开办展览等,这些也是较为常见的传统营销方式。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营销策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丰富宣传渠道。②采取景观体验、氛围体验、社交体验、科技体验、教育体验等体验式营销策略。③依托地域差异、馆藏资源差异,打造公共图书馆品牌。

4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现实运行模式

4.1一书二藏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素质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的并存,实现一书二藏[12]。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曾一度成为人们宣传和研究的焦点,但纯数字图书时代却永远不会出现。其原因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依赖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印刷品信息资源转化而来的;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印刷品信息资源也不能全部及时地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复合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有独特优势,可以对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管理和利用,达到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检索的无缝性,并且通过双重途径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4.2一馆二制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写的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 年公共图书馆图书购置费88,685万元,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30,691万元。县级公共图书馆21,705万元。以13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购书经费为0.68元,新增藏书量2365万册,13亿人平均每人一年增加藏书0.018 册[13]。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事业,坚持“免费服务”的理念,因经费的来源和数量有限,增加经费成为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愈加个性化,服务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欧美国家的图书馆大多数都开展了“一馆两业”[14]。即图书馆根据国家法规和有关政策,在办好图书馆的同时,可在图书外创办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所获赢利除补充图书馆事业经费不足之外,一部分还可用于改善馆内职工的待遇。

5结语

协会联合会发布《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图书馆与发展声明》指出“获取信息是一项基本人权,可以打破贫穷及恶性循环,并支持可持续发展。在许多社区,图书馆是唯一的地方,人们可以在那里访问信息,以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新技能,寻找就业机会。图书馆独特的作用使其成为重要发展伙伴,通过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方案,以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无论经历何种时代变迁,无论面临何种服务转型,这都将是公共图书馆始终不变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1-125.

[2]程焕文.21世纪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使命[J].图书馆,2013(6):1-5.

[3]程焕文.论“图书馆精神” [J].黑龙江图书馆,1988(44):9-11.

[4]林汉城.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25-28.

[5]程焕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永葆辉煌——广东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开幕词[EB/OL].http : //www.zslib.com.cn/zslib90th/xuehui/xuhui46.htm.

[6]程焕文,周旭毓.图书馆精神——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J].图书馆,2005(2):3-7.

[7]孙坦.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0.

[8]于霏.浅谈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高素质馆员[J].科技资讯,2012(21):254.

[9]王世伟.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六大重建[J].图书馆,2000(4):1-5.

[10]仰煜.公共图书馆价值的再认识[J].图书馆论坛,2011(5):145-147.

[11]周宇麟.公共图书馆营销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2]蔡明.论复合图书馆的馆藏发展——以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2).

[13]黄宗忠.新世纪1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展望[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3-11.

[14]黄宗忠.论图书馆转型期及其任务——走向图书馆新时代[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4):2.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新媒体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给”的价值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供暖季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