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绿色图书馆构建及实现策略

2014-11-05 00:38李俊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

关键词:绿色图书馆;多维构建;实现策略

摘要:文章基于绿色社会的理念,阐述了绿色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并从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阅读、绿色管理、绿色服务、绿色通道及绿色发展等多维视角对其构建层面进行了解读,最后根据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图书馆的实现途径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9-0018-03

作者简介:李俊华(1977-),黄淮学院图书馆馆员。绿色为生命本原,其以永恒默言的姿态,传递生命美好,给心灵以宁静安详。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经济、绿色新政乃至绿色社会等一系列的“绿色”发展体系,成为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图书馆需顺应绿色潮流,立足长远,以绿色观念为指导,以传播绿色知识信息为目标,以绿色服务为宗旨,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世纪绿色图书馆。

1绿色社会与绿色图书馆

所谓绿色社会,是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之后的新型社会。除节能环保,回归自然外,绿色社会有三大理念内涵:①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新政和绿色社会,三位一体;“效率、协调、持续”,动态平衡,时空延续。②和谐统一。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完美兼容。从三个层面解读: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态和谐;人自身的内在和谐,即心态和谐。③以人为本。遵循人类尺度,“和而不同”“谐而不齐”,崇尚生活品质,追求诗意的栖居。

绿色图书馆(Green Library),是1991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在《绿色图书馆员》一文中提出的。其与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并列,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绿色图书馆=智慧化+生态化,其基本特征:馆舍建筑节能环保,自然环境清净雅洁,文献内容健康真实,服务方式便捷文明,信息传递畅通无阻,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信息传播生态高度净化,图书馆、人及自然,完美和谐统一(见表1)。此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兴建了绿色图书馆,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湖景露台图书馆、哥伦比亚公共图书馆和英国考文垂大学图书馆等[1]。表1绿色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类别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绿色图书馆功能定位书刊存储、借阅知识信息提供者地域文明中心知识信息生态建设者。馆读关系以图书馆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馆读一体,以任务或知识共享为中心。知识资源以书刊等实体馆藏为主,人工检索。以数字资源为主,网络存储获取。各载体资源合理协调,注重知识体系及生态化,智能人性。技术学科单项技术,局域网。集成技术,互联网融合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及技术等,网络无缝连接,融入现实生活。2多维视角的“绿色”构建

绿色图书馆的构建,内涵比较丰富,具体可从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阅读、绿色服务、绿色管理、绿色通道及绿色发展等多维视角层面进行解读。

2.1绿色建筑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标准体系包括位置选择、建筑及装饰材料、节水节能及内部环境质量等。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应交通方便、标志清楚,避免热岛效应及噪音干扰。如坐落在塞纳河畔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是四座L型巨塔,像四本翻开的图书,其中心广场位于书塔之间,环抱充满野趣的园林,象征求学之道,积沙成塔,无有止境。图书馆的建筑与装饰,应选用绿色或可再生材料。如美国克林顿图书馆,地板是再生橡胶,天花板为再生铝,大部分来自废旧轮胎和汽水罐。图书馆的内部构造,应统一模式,注重大空间和智能化。如台北公共图书馆在楼顶铺设太阳能板,夏季可全部和部分供给。

2.2绿色环境

图书馆理想的外部环境,是四周大片绿化。其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创造图书馆的宁静环境。此外,通过广场、水池、雕塑等的有机组合,还可以表现图书馆的个性,如苏州图书馆的园林风格,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派江南风光。

图书馆的内部环境除绿化美化外,应具备自然的通风、采光。其可以利用透光、反光和散射光等,创造最佳的视觉环境。此外,图书馆人流量大,图书、电脑及空调设备等污染度高,空气质量很容易下降。其可以利用物联传感技术,自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如甲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从而通过通风、消毒,调节温度、湿度、亮度及背景噪音等手段,保障阅读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2.3绿色文化

图书馆绿色文化包括三方面:①健康真实性。图书馆提供的知识中不应掺杂虚假和有害的信息。②知识资源的精品化。知识应全面系统、经济实用,不重复冗余。此外,在保证知识产权、不侵权泄密的前提下,图书馆还提供精品。③特色馆藏资源,满足个性需求。根据读者对象和功能定位,图书馆可以有目的地规划本馆特色资源。在公共图书馆,应突出本地区文化特色;在高校图书馆,应注重专业学科资源。

2.4绿色阅读

李俊华:多维视角下的绿色图书馆构建及实现策略李俊华:多维视角下的绿色图书馆构建及实现策略图书馆的绿色阅读体现在两方面:①在图书馆方面,是阅读导航——“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图书馆可以通过信息源控制、信息整合及深层挖掘,主动推送,设立“绿色链接”,介绍优秀读物,使读者阅读转向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信息树”型结构平台,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者的阅读鉴赏能力。②在读者方面,是文明阅读意识的觉醒、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读者应拒绝低级庸俗,倡导主动、自发、超越功利性的阅读,由随意消闲,浅表碎片快餐化阅读转向理性阅读,深层学研,开卷有益。同时,其还应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上网时间不过长,不漫无目的浏览,多看经典读物等。

2.5绿色管理

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用于生产纸张的树木近80亿株,其导致乱砍滥伐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越发严重。图书馆可以采用电子图书期刊、电子化阅读、无纸化办公。如在免费打印、复印服务中,西安交大图书馆,将打印机默认设置成双面打印。

在资源建设、架位管理及馆藏盘点中,图书馆可以实行自动图书识别、排架、借还及盘点。如深圳图书馆的图书分拣机和上架机,机械化作业,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无人全开放管理。另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设备和植物等可以由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再利用。

2.6绿色服务

除服务环境和服务产品外,图书馆绿色服务的内容还包括两方面:①绿色“软”服务,即创造人文温馨氛围,使读者有归属感,心灵放松。②绿色“硬”设施。如导引标识、触摸查询机、自助借还、自助式复印机等,此外,还有无人值守,24×7小时开放;设休闲椅、自动存包柜、自助取水机等;可携带书包和学习用品进入。

图书馆绿色服务的服务形式也丰富多样,如开辟绿色宣传窗、绿色博客、绿色讲座、绿色讲坛,组织绿色活动如演讲、摄影、社会采风等。高校图书馆,可开设真人会友屋,采购“真人图书”,与学生直面交流。

2.7绿色通道

图书馆绿色通道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读者“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应没有屏障,这样不仅尊重知识、尊重读者,同时也尊重了自己。如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大胆创新,推出无人管理图书馆,馆内10万册图书自助开放,结果年终盘点,多出近6,000本图书。

其次,是知识信息传递“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不受地域及时空限制,读者在任一电脑终端都能访问,边远地区或旅途出差的读者,也可通过掌上移动设备获取资源,实现服务“零距离”。

最后,是弱势群体“绿色通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如通道、楼梯、电梯和出入口等,应考虑老幼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如佛山图书馆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车道、扶手、专座和卫生设施等,并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阅览室。

2.8绿色发展

绿色图书馆,既高科技、智能化,又原生态、返璞归真,并不是堆砌成一堆电子零件的空间,终归为人文精神的栖居家园。图书馆应遵循绿色社会的发展观,系统、协调、动态、平衡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研究图书馆与内、外部环境的生态系统,一方面研究馆员和读者等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等内在因素[2],使图书馆系统总处于最佳状态,充满绿色活力,自我更新,生生不息。

3实现途径及策略

绿色图书馆的实现途径及策略,可从政府主导、学者研究、公众“绿色意识”、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营造绿色环境及服务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3.1政府主导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绿色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其包括宏观政策调控、微观资金支持及技术信息帮助三方面。在政府推动下,一些著名图书馆先后启动绿色行动计划,如美国西雅图和俄勒冈州亚士兰的公共图书馆等,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发展初期,应以导向性的政策为主,大力宣传,成立专门机构,实施“绿色”工程。相关机构协会,也应开展连接绿色图书馆及馆员的活动,如举办讲座、组建学术小组、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等。

3.2学界研究,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我国图书馆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准偏低,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与环境资源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联手,开展课题研究,发表高质论文,出版期刊专著并组织宣传等活动。

绿色评价体系构建,将绿色图书馆建设诸因素层次化,形成一个分析模型。其采用多因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同时,绿色评价体系还定性定量,主客观相结合,综合评价,为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其可分基础、元素、驱动力、交互四个层面,并具化为十个指标

3.4营造绿色馆舍环境,综合治理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可以参照LEED标准,使用环保材料,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的绿色图书馆。其外部环境可以融入绿色之中,自然和谐统一;内部环境可以以素雅为基调,明亮干净,富文化气息。此外,图书馆室内的地面、墙面、屋顶等处,可以多空间、多角度地利用绿色植物,优化整体生态环境,从而成为读者心中的一片“绿色”知识花园。

同时,现存环境污染,也需综合治理。面对现代办公设备对馆内的污染,除采购绿色节能型设备外,还可通风换气、立体绿化、设立单间和防护用品等,将污染降至最低。

3.5健全绿色知识资源体系,突出个性特色

在绿色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应渠道畅通,生态高度净化。一方面,在采购文献时,图书馆应严把质量关,严禁盗版和低级庸俗图书。另一方面,其还可以通过防火墙或专门的管理软件,对网络信息资源屏蔽过滤。

构建绿色知识资源体系,应考虑读者结构特点,多渠道收集,如设立图书漂流站、图书社会募集等。此外,绿色知识资源还应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多媒体文献、音像资料及缩微资料等,全面系统,丰富实用,并及时剔旧更新,保持新鲜活力,突出个性特色,注重加工开发与知识创新增值。

3.6推行绿色服务模式,体现人文关怀

绿色服务,体现为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服务手段高科技化。即服务系统智能化,包括自助一站式服务、先进图文传真、缩微阅读和自动防火报警等。②服务方式人性化。即变静为动,在泛在环境下,主动嵌入式服务,全天候开放,绿色通道,文明快捷。③拓展新型功能,诸如文化展示、交流研究及服务娱乐等,综合多元个性。如法国国家图书馆设置了几十间个人研究阅览室、展览厅、演讲厅、视听多功能厅、学术活动室、教育培训中心及餐厅、咖啡厅、商店银行邮局和停车场等[4]。

绿色图书馆,是未来绿色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图书馆界应放眼全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当然,做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绿色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绿色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技术的提高,有朝一日,绿色图书馆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严贝妮.美国“绿色图书馆”溯源发展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1):94-97.

[2]徐小红.论高校图书馆的绿色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72-78.

[3]刘学平.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1-5.

[4]沈浩华.试论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绿色通道”[J].图书与档案,2013(1).

(编校:严真)

在资源建设、架位管理及馆藏盘点中,图书馆可以实行自动图书识别、排架、借还及盘点。如深圳图书馆的图书分拣机和上架机,机械化作业,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无人全开放管理。另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设备和植物等可以由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再利用。

2.6绿色服务

除服务环境和服务产品外,图书馆绿色服务的内容还包括两方面:①绿色“软”服务,即创造人文温馨氛围,使读者有归属感,心灵放松。②绿色“硬”设施。如导引标识、触摸查询机、自助借还、自助式复印机等,此外,还有无人值守,24×7小时开放;设休闲椅、自动存包柜、自助取水机等;可携带书包和学习用品进入。

图书馆绿色服务的服务形式也丰富多样,如开辟绿色宣传窗、绿色博客、绿色讲座、绿色讲坛,组织绿色活动如演讲、摄影、社会采风等。高校图书馆,可开设真人会友屋,采购“真人图书”,与学生直面交流。

2.7绿色通道

图书馆绿色通道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读者“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应没有屏障,这样不仅尊重知识、尊重读者,同时也尊重了自己。如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大胆创新,推出无人管理图书馆,馆内10万册图书自助开放,结果年终盘点,多出近6,000本图书。

其次,是知识信息传递“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不受地域及时空限制,读者在任一电脑终端都能访问,边远地区或旅途出差的读者,也可通过掌上移动设备获取资源,实现服务“零距离”。

最后,是弱势群体“绿色通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如通道、楼梯、电梯和出入口等,应考虑老幼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如佛山图书馆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车道、扶手、专座和卫生设施等,并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阅览室。

2.8绿色发展

绿色图书馆,既高科技、智能化,又原生态、返璞归真,并不是堆砌成一堆电子零件的空间,终归为人文精神的栖居家园。图书馆应遵循绿色社会的发展观,系统、协调、动态、平衡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研究图书馆与内、外部环境的生态系统,一方面研究馆员和读者等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等内在因素[2],使图书馆系统总处于最佳状态,充满绿色活力,自我更新,生生不息。

3实现途径及策略

绿色图书馆的实现途径及策略,可从政府主导、学者研究、公众“绿色意识”、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营造绿色环境及服务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3.1政府主导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绿色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其包括宏观政策调控、微观资金支持及技术信息帮助三方面。在政府推动下,一些著名图书馆先后启动绿色行动计划,如美国西雅图和俄勒冈州亚士兰的公共图书馆等,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发展初期,应以导向性的政策为主,大力宣传,成立专门机构,实施“绿色”工程。相关机构协会,也应开展连接绿色图书馆及馆员的活动,如举办讲座、组建学术小组、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等。

3.2学界研究,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我国图书馆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准偏低,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与环境资源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联手,开展课题研究,发表高质论文,出版期刊专著并组织宣传等活动。

绿色评价体系构建,将绿色图书馆建设诸因素层次化,形成一个分析模型。其采用多因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同时,绿色评价体系还定性定量,主客观相结合,综合评价,为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其可分基础、元素、驱动力、交互四个层面,并具化为十个指标

3.4营造绿色馆舍环境,综合治理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可以参照LEED标准,使用环保材料,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的绿色图书馆。其外部环境可以融入绿色之中,自然和谐统一;内部环境可以以素雅为基调,明亮干净,富文化气息。此外,图书馆室内的地面、墙面、屋顶等处,可以多空间、多角度地利用绿色植物,优化整体生态环境,从而成为读者心中的一片“绿色”知识花园。

同时,现存环境污染,也需综合治理。面对现代办公设备对馆内的污染,除采购绿色节能型设备外,还可通风换气、立体绿化、设立单间和防护用品等,将污染降至最低。

3.5健全绿色知识资源体系,突出个性特色

在绿色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应渠道畅通,生态高度净化。一方面,在采购文献时,图书馆应严把质量关,严禁盗版和低级庸俗图书。另一方面,其还可以通过防火墙或专门的管理软件,对网络信息资源屏蔽过滤。

构建绿色知识资源体系,应考虑读者结构特点,多渠道收集,如设立图书漂流站、图书社会募集等。此外,绿色知识资源还应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多媒体文献、音像资料及缩微资料等,全面系统,丰富实用,并及时剔旧更新,保持新鲜活力,突出个性特色,注重加工开发与知识创新增值。

3.6推行绿色服务模式,体现人文关怀

绿色服务,体现为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服务手段高科技化。即服务系统智能化,包括自助一站式服务、先进图文传真、缩微阅读和自动防火报警等。②服务方式人性化。即变静为动,在泛在环境下,主动嵌入式服务,全天候开放,绿色通道,文明快捷。③拓展新型功能,诸如文化展示、交流研究及服务娱乐等,综合多元个性。如法国国家图书馆设置了几十间个人研究阅览室、展览厅、演讲厅、视听多功能厅、学术活动室、教育培训中心及餐厅、咖啡厅、商店银行邮局和停车场等[4]。

绿色图书馆,是未来绿色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图书馆界应放眼全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当然,做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绿色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绿色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技术的提高,有朝一日,绿色图书馆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严贝妮.美国“绿色图书馆”溯源发展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1):94-97.

[2]徐小红.论高校图书馆的绿色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72-78.

[3]刘学平.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1-5.

[4]沈浩华.试论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绿色通道”[J].图书与档案,2013(1).

(编校:严真)

在资源建设、架位管理及馆藏盘点中,图书馆可以实行自动图书识别、排架、借还及盘点。如深圳图书馆的图书分拣机和上架机,机械化作业,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无人全开放管理。另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设备和植物等可以由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再利用。

2.6绿色服务

除服务环境和服务产品外,图书馆绿色服务的内容还包括两方面:①绿色“软”服务,即创造人文温馨氛围,使读者有归属感,心灵放松。②绿色“硬”设施。如导引标识、触摸查询机、自助借还、自助式复印机等,此外,还有无人值守,24×7小时开放;设休闲椅、自动存包柜、自助取水机等;可携带书包和学习用品进入。

图书馆绿色服务的服务形式也丰富多样,如开辟绿色宣传窗、绿色博客、绿色讲座、绿色讲坛,组织绿色活动如演讲、摄影、社会采风等。高校图书馆,可开设真人会友屋,采购“真人图书”,与学生直面交流。

2.7绿色通道

图书馆绿色通道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读者“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应没有屏障,这样不仅尊重知识、尊重读者,同时也尊重了自己。如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大胆创新,推出无人管理图书馆,馆内10万册图书自助开放,结果年终盘点,多出近6,000本图书。

其次,是知识信息传递“绿色通道”。在绿色图书馆,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不受地域及时空限制,读者在任一电脑终端都能访问,边远地区或旅途出差的读者,也可通过掌上移动设备获取资源,实现服务“零距离”。

最后,是弱势群体“绿色通道”。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如通道、楼梯、电梯和出入口等,应考虑老幼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如佛山图书馆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车道、扶手、专座和卫生设施等,并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阅览室。

2.8绿色发展

绿色图书馆,既高科技、智能化,又原生态、返璞归真,并不是堆砌成一堆电子零件的空间,终归为人文精神的栖居家园。图书馆应遵循绿色社会的发展观,系统、协调、动态、平衡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研究图书馆与内、外部环境的生态系统,一方面研究馆员和读者等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等内在因素[2],使图书馆系统总处于最佳状态,充满绿色活力,自我更新,生生不息。

3实现途径及策略

绿色图书馆的实现途径及策略,可从政府主导、学者研究、公众“绿色意识”、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营造绿色环境及服务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3.1政府主导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绿色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其包括宏观政策调控、微观资金支持及技术信息帮助三方面。在政府推动下,一些著名图书馆先后启动绿色行动计划,如美国西雅图和俄勒冈州亚士兰的公共图书馆等,都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发展初期,应以导向性的政策为主,大力宣传,成立专门机构,实施“绿色”工程。相关机构协会,也应开展连接绿色图书馆及馆员的活动,如举办讲座、组建学术小组、介绍最新研究成果等。

3.2学界研究,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我国图书馆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准偏低,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与环境资源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联手,开展课题研究,发表高质论文,出版期刊专著并组织宣传等活动。

绿色评价体系构建,将绿色图书馆建设诸因素层次化,形成一个分析模型。其采用多因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同时,绿色评价体系还定性定量,主客观相结合,综合评价,为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其可分基础、元素、驱动力、交互四个层面,并具化为十个指标

3.4营造绿色馆舍环境,综合治理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可以参照LEED标准,使用环保材料,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的绿色图书馆。其外部环境可以融入绿色之中,自然和谐统一;内部环境可以以素雅为基调,明亮干净,富文化气息。此外,图书馆室内的地面、墙面、屋顶等处,可以多空间、多角度地利用绿色植物,优化整体生态环境,从而成为读者心中的一片“绿色”知识花园。

同时,现存环境污染,也需综合治理。面对现代办公设备对馆内的污染,除采购绿色节能型设备外,还可通风换气、立体绿化、设立单间和防护用品等,将污染降至最低。

3.5健全绿色知识资源体系,突出个性特色

在绿色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应渠道畅通,生态高度净化。一方面,在采购文献时,图书馆应严把质量关,严禁盗版和低级庸俗图书。另一方面,其还可以通过防火墙或专门的管理软件,对网络信息资源屏蔽过滤。

构建绿色知识资源体系,应考虑读者结构特点,多渠道收集,如设立图书漂流站、图书社会募集等。此外,绿色知识资源还应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多媒体文献、音像资料及缩微资料等,全面系统,丰富实用,并及时剔旧更新,保持新鲜活力,突出个性特色,注重加工开发与知识创新增值。

3.6推行绿色服务模式,体现人文关怀

绿色服务,体现为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三方面。①服务手段高科技化。即服务系统智能化,包括自助一站式服务、先进图文传真、缩微阅读和自动防火报警等。②服务方式人性化。即变静为动,在泛在环境下,主动嵌入式服务,全天候开放,绿色通道,文明快捷。③拓展新型功能,诸如文化展示、交流研究及服务娱乐等,综合多元个性。如法国国家图书馆设置了几十间个人研究阅览室、展览厅、演讲厅、视听多功能厅、学术活动室、教育培训中心及餐厅、咖啡厅、商店银行邮局和停车场等[4]。

绿色图书馆,是未来绿色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图书馆界应放眼全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当然,做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绿色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绿色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技术的提高,有朝一日,绿色图书馆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严贝妮.美国“绿色图书馆”溯源发展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1):94-97.

[2]徐小红.论高校图书馆的绿色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72-78.

[3]刘学平.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1-5.

[4]沈浩华.试论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绿色通道”[J].图书与档案,2013(1).

(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
浅析活动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银行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互联网+”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现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初中英语阅读中翻转课堂的实现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声乐课堂中互动教学的作用及其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