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5天疗程与7天疗程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对比

2014-11-05 09:12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杨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阿奇白细胞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杨宁

支原体肺炎以婴幼儿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轻重不一,可合并其他肺外症状,严重者可使全身多脏器受累,甚至导致死亡。对于支原体肺炎常规治疗方法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但随着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逐渐增多,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天数呈现增加趋势。现对阿奇霉素5天疗程与7天疗程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①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②所有病例均查血常规、CRP,拍摄胸部X片;③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抗体阳性。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

本组125例,男65例,女60例,年龄1岁~12 岁,大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40.5℃),发热天数3 天~7 天,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伴喘息13 例,胸痛5 例,腹泻4 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5 例,干鸣音27例,病程2 天~11 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15×109/L,CRP1~40mg/L,胸部X线片显示:病变在单侧(以右下肺为主)114例,双侧者11例,炎症以下肺叶居多,呈斑片状模糊影83例、呈节段型大片实变影25例,肺纹理增多、增粗者17例。将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且两组中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解热、止咳、化痰、平喘、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粉针10 mg/(kg·d)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天,停用3天。对照组采用同样剂量,共7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每天观察体温、症状、体征的变化,于入院治疗第8天复查血常规、CRP及胸部X线片。显效:体温正常,咳嗽、气喘症状及肺部干湿啰音等体征均明显减少或消失,复查胸部X线片及外周白细胞、CRP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体温下降,咳喘明显好转,肺部干湿啰音减少,复查胸片病灶有吸收,但未恢复正常,外周血白细胞、CRP尚未恢复正常。无效:咳喘无好转,肺部干湿啰音没有减少,复查胸片病灶无变化或范围扩大,外周白细胞、CRP未恢复正常。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疗效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体内含有RNA和DNA,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干扰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因其疗效确切,同时不良反应,特别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轻微,逐渐成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来支原体感染比重呈上升趋势,重症支原体肺炎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阿奇霉素原来3天一疗程或5天一疗程的疗效受到挑战。逐渐被延长到7天一疗程,甚至10天一疗程。但本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5天疗程与7天疗程疗效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阿奇霉素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点:即阿奇霉素给药后迅速集中到多核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中,随着吞噬细胞的迁移将其转运至感染部位,在感染组织中具有较高浓度,并保持很长时间,组织半衰期可长达68小时[2],应用72小时后血药浓度仍可保持在最小抑菌浓度之上。这些特点使得阿奇霉素在停用72小时内仍能保持药效。故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无需增加单一疗程天数。另据相关报道,连续给药会增加产生耐药支原体的风险。对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对于重症支原体肺炎给予联合治疗:强调早期免疫治疗,在强有力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静脉输液治疗支原体肺炎5天一疗程,如病情未得到控制停用3天后可再用5天。病情得到控制者停用3天后可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不必连续给药,这样能够较好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并且能够减少因连续给药所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阿奇白细胞
白细胞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