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14-11-07 06:58
人物 2014年9期
关键词:谈论录音优势

编者的话

Editor's Letter

从钱的角度

尽管现在第三季度还未结束,但据掌握的数据,我已经可以肯定地宣告,今年《人物》杂志将实现盈利。这对于一本市场化改版刚刚2年的杂志来讲,很多业界朋友都说这算是个奇迹,尤其在这样一个纸媒式微的年代。

很少会有主编在卷首语的位置公开谈论自己杂志的财务运营状况,但相信我,这对《人物》的所有员工和关心这本杂志的读者来说,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

对我来说,相较于谈情怀、谈愿景、聊初心、打鸡血,和采编员工谈钱以及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付出所能获得的回报是一件更高尚的事情;而将这件事情与读者分享,也意味着一种承诺—有了商业上的稳定和成功,你们将会看到一个只会持续优化而不会变质的媒体。

什么叫不会变质?我们的承诺,“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过去两年多被不断地兑现,将来,仍会一如既往。这些年,我见到越多形形色色的聪明人,我就越相信笨办法—只有做到“最好”而不是“最聪明”才可能生存下去,就像我一直说的,这个时代纸媒已经没有任何捷径。“好”永远是对的,而且是贵的,这是我们一再重申的策略,也是一直抱持的信念。为了践行这一信念,我们在过去两年多筚路蓝缕的起步阶段,投入了更多的心血,也支付了更多的成本。

拿这期《喜剧的意义》封面举例,我们有6位同事从北京赶往黄渤在满洲里的片场,而在上海拍摄宁浩、黄渤、徐峥三人封面的现场,有10位《人物》的工作人员。我们对三位封面人物的采访时间累计在15小时以上,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补足故事的丰满度,我们仍然为记者订了头等舱的机票,这样她就可以和徐峥多聊一个小时。

在纸媒开源有限的境况下,我们并非没有节流的机会。只是在值得投入的地方我们绝对不会选择节约。即便过去2年多时间杂志是亏损状态,但每一位《人物》的员工都有一份体面的市场化的薪水,并且多数人的薪水在任职期间获得了可观的提升。我上周刚签了一笔支出,是《人物》合作的一家录音公司过去3个月的费用,将近8万块钱,这意味着大约800个小时录音整理的费用,这是《人物》“笨”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在我曾经供职的媒体,录音整理一般是实习生的活。那是一家声誉很好的媒体,但对于该不该让实习生整理,内部争论极大,不能达成共识。在《人物》,实习生从来不会被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他们是被尊重的有潜力的个体,在稿酬上也能和正式记者同工同酬。我们做“对”的和“好”的事情,哪怕它是贵的和不划算的。

可以想见,年底我们能实现的盈利仍是微薄的,在互联网巨头的报表数字里显得不值一哂。但我今天谈论的其实不是钱,而是在谈论一群有耐心有信心有雄心的人。他们坚持做别人不屑而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然而今天,即便是从关于钱的角度都证明了他们是对的,并且是可以长久地对下去的。

与读者分享

这是靳锦,她为我们制作了本期封面报道《喜剧的意义》。她是新近加盟《人物》的记者,擅长文化报道,尤其是电影领域。这是一笔美妙的签约,看看这份“投名状”就知道了。

特别提醒

我们向读者推荐本期的一篇特写《邪教转化者》。它的价值不在于文本的优美程度,而在于它提供的信息密度和信息稀缺性。我们也认为本期另一篇特写《叫价状元》也值得一读,这是它上封面的标题,在内页它叫《一格一格招人才》。前者需要精粹凝练,而后者需要准确全面,因为争夺状元虽是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最顶尖大学招生工作的高潮,但并不是全部。

改变低版权优势

作为以优质原创内容著称的媒体,过去一段时间,《人物》被侵权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少侵权方甚至来自一线门户网站及其下属机构。我们理解,低版权优势有助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尤其是门户网站及其手机客户端的快速崛起,一如低人权优势帮助中国制造业繁荣一时一样。但我们重申,低版权优势是一项可耻的行业比较优势,不改变是荒谬的。为此,《人物》将采取更积极的维权态度。请读者诸君帮我们一起维权。

猜你喜欢
谈论录音优势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矮的优势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当我们在谈论“数字新闻”及其研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谈论
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