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驾到

2014-11-07 14:47伊尔汉
当代工人 2014年19期
关键词:太后面条小时候

伊尔汉

之前天涯有个很欢乐的帖子: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看过各种欢乐的回帖,比如“哪凉快哪待着去”、“你就说我垃圾堆里捡的”、“你就是生出来给你姐玩儿的”。这让我想起了我妈对我的各种吐槽,较经典的是“不满意啊!不满意掐死重托生!”各种霸气有木有?

“太后”,原名亲妈,因退休在家,脾气暴涨,极难伺候,故名太后。服侍太后最忌正面反抗或者消极怠工,最佳对待方案是左耳听右耳冒,始终做微笑状。万不可高声说理,此法俗称但求速死法。

此外,太后喜怒不喜静,可三不五时鼓励太后报团巡游,使太后一时忙于朝政而忽略后宫琐事;也可唆使太后画画、打牌、遛鸟、遛狗。总之,不可闲置家中,徒生事端。

伺候太后的亲友团主力为亲闺女,为了缓解太后造成的内伤,亲闺女们可以组团成立微信群,随时随地以各种姿态吐槽,同时发展成线下吐槽大会,建立攻守同盟。当然,还有一损招,即请太后入主太子宫,与太后的天然克星媳妇相遇。两女相遇,必有一战,各有折损,届时迎太后回宫,可保三五月太平盛世。

太后永远是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招,便是吐槽神功。

还记得你小时候不?穿得少,你妈说你缺心眼儿;穿得多,你妈说你不长心;穿得正好,你妈说你上个学三脱六换的不累吗?咱妈老了,但是咱妈的心和嘴都还年轻,所以吐槽神功依旧宝刀不老。

记得当年我第一次亲手擀了面条,正在锅里煮着。太后进屋,一眼看到,第一句话就是:“剩饭不吃了?那么多你扔啊?”巡视厨房后,大发雷霆,第二句话,“厨房这么乱,是人待的吗?”再之后,看到煮面,第三句话,“会不会放水啊?这么少水,能煮出面啊?”到最后盛面时,又来了个终极补刀,“面条盛得撒一地,让人吃不?”

是的,这就是太后,缺一句,都修不到太后这个段位。

对于太后的各种吐槽,必须修忍字神功,哪一句话顶回去,那么之后的一个小时,再之后的某一天,再再之后某个月的某一天,都会再次遭遇更大力道的吐槽。所以,忍字头上其实可以不放一把刀,直接放一个“太后”,便是极好的了。

家有太后,就会永远提醒你,人是群居的动物。因为,在你的身边,永远会环绕着一个奇怪的人物,这个人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

东家的孩子给买了件衣服,西家的孩子领着去旅游,北家的孩子是高才生,南家的孩子又生了孩子……总之,家有太后,就意味着,你永远会被一个人打败,那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太后的工作一向抓小放大,集百家之所长,看自家之所短。所以,让太后满意,就意味着你要和一个团队战斗,而且这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不需要亲自露面,他们只需要通过自家的太后与你家的太后,在各种散步、遛弯、跳广场舞的时候偶遇,将他们的事迹传播即可。

然后,太后就会间歇性地发作,要么要求女儿立刻相亲、抱娃,要么挤对女儿没有大脑,反正,总要闹腾一阵子,等邻居家的孩子告一段落,才肯罢休。

许是为家庭付出的太多,太上皇们到了晚年往往能保持正常秩序,但是太后们的节奏,基本上就是吐槽的节奏了。

太后过去也曾是美娇娘,嫁得郎君,便成了三头六臂的女汉子。小的时候太后的唠叨听起来那是字字珠玑,长大了换到自己的世界,太后却没了转型的能耐,还活在你小时候的世界里。于是,岳母刺字变成了无理取闹,孟母三迁变成了不合时宜。

算了,别帮太后长大了,她们已经够累的了,随她们吧,让她们继续活在我们小时候的世界里,好让我们安静地做个小孩儿吧。

责编/王欢

wh@lnddgr.cn

猜你喜欢
太后面条小时候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晒面条
回到小时候
果然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最可爱啊
触龙说赵太后
瀑布和面条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擀面条
小时候听的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