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研究

2014-11-07 04:45刘佳卓
科技资讯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职院校

刘佳卓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20世纪初全国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与之相应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及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而以职业发展为核心和导向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形势下,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顺利就业、成功择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采用有效的就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已成为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 就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52-01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性理念之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我们在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选择和规划好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出大批具有社会性、拥有较强应用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不断促进和增强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适应性。

1 目前高校就业教育面临的不足与问题

(1)我国的就业指导与教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研究,各高校只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对就业教育工作内涵的理解各自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至今都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专业化的就业教育长效机制,不利于整体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2)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结果与效果脱节。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以就业为导向”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但在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方面不够重视,只是根据教学计划在相应的学期开设几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根本没有设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管理制度、没有指定的课程负责人,上课的教师多半是兼职人员或是学校辅导员,教学的结果只是对就业内容的讲授和灌输,对于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诉求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3)就业教育内容与手段单一、缺乏实战性。目前高校的就业教育课程多半是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学时较少,内容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间或穿插一些讲座,内容陈旧,手段单一,同学们对当前社会最新的就业现状和趋势了解的不是非常清晰,很难将所学到的就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求职中去,如:如何制作求职简历、如何进行面试前的准备、面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细节等等。

2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高职院校重注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本,将就业教育的内涵延伸到不仅以上岗就业为目标,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逐步引导学生从就业岗位的寻求向就业岗位的创造进行转变。因此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1)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就业管理经验。德国和美国应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他们之所以能够扎扎实实的走下去,就是因为重视基础教育、技术过硬。德国和美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先进经验。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和严谨务实的教学学风。它的专业设置以企业为主,从学生的培养到考核,一切要求都以企业为标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及每个专业设立的专业委员会都是由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代表组成,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同时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社会急需专业。转变课程设置的理念,将高新技术转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层面,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力。而美国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和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从就业指导机构到设备规模配备十分健全,特别强调人与职业的和谐发展,将“职业生涯理论”指导与学生的就业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配备具有心理学、辅导学等方面的高学历人员担任就业指导教师,且要有培训资格证书,并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还聘请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专家做就业指导顾问,保证了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本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和模式。我们应该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实际,探索与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将就业教育做到阶段了解、层层深入的局面。

①转变教育理念,将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理性发展是在实践中真正得到了检验。要想使培养的学生有内涵、质量高,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就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就要将其的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中,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

②面向社会岗位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与企业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就业基地的建立,加强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专业设置要宽泛,能很好的适合职业领域。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选择相近的几个专业进行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③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能力的转化和提升。

要使学生将知识进行自身的理解和内化,并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体验来获得新知,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诸如工作室制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在“问题式”、“案例式”、“项目式”等实践教学方法的启发下,真正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和日常工作过程,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思维,以此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提供实践载体和平台,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或提供一些场所和空间让企业进驻校园设立站中点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就业操作服务,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再就业打下良好的铺垫。

总之,无论是课程改革面向实际需求还是教育教学方法转变,提升学生兴趣,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事务操作和实施才能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一方面需要学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做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和参与,为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俊辉.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2007:26.

[2] 何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D].厦门:厦门大学公共管理,2006:16-17.

[3] 闫成文.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初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2008:11-14.

[4] 李楠.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与对策[J].职业,2007(3):70-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高职院校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