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舞蹈表演艺术的意境培养

2014-11-08 09:19段晓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山水画

段晓芳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20)

文以载道、舞以健体。此话虽然说得是文舞,但中国历代以来的大文豪里,擅长诗词者,大多也擅长山水画,如苏轼、如王维。由此可见,文画相通,中国古代山水画虽没有文字来表达意境,但是画通过自然景物的展现,更能使人在视觉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于无声中润泽心灵。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也由来已久,舞蹈主要借由人体动作的展现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下面文章就由山水画与古典舞的意境着手探讨其创作与表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之处。

一、创作的相同与不同

1、创作的相同之处

中国山水画讲究以画入道,因此,立意就显得尤其重要,什么样的立意确定了什么样的意境。中国山水画讲究空灵与充实,简单来说就是,以朴素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常常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中出现“一人一船一山一水”的意象,再配合画面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如号称中国山水画巅峰之作的《富春山居图》(图1.1所示),以宏大的篇幅描绘了初秋季节富春江两岸壮丽的景色,画作由远及近,近处大河滔滔、天水相接、水天一色,往上奇峰突出、怪石嶙峋、苍松翠竹掩映其间,最高处是云雾渺渺,给人以神秘之感。单就意象来说,画面中元素极少,但是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山河的壮丽。此画,明朝末年被收藏家吴洪裕所收藏,吴极为喜爱此画,每天都要观摩,甚至要求此画与之殉葬,幸亏吴的侄子眼见天物将失,冒死从火中将画救出,才使这一惊世之作保存了下来;中国古典舞虽然是一种动态的艺术,但是在创作中也讲究以简代繁,用简单的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姿势,传达出无限的情感。以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为例,张若虚的乐府诗《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的夜景,通过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把人生的感悟、宇宙的神秘与作者的情感完美的结合起来,而以此为蓝本创作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如何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诗文深刻的寓意呢?扇子,以扇入舞,将扇子的灵活与人体优美的动作相结合,通过或优美或舒缓的动作来展现月夜景色,无论是扇舞的动作还是扇子本身所代表的意义,都具备了古典舞蹈虚实相间的美学特征,简单的开合,表现出了深刻的寓意。

1.1《富春山居图》局部

2、创作的不同之处

笔墨天成。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讲究师法自然,虽然绘画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创造,但是中国山水画要求尽量返璞归真,以自然界中平凡可见的事物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就与中国古典舞蹈有很大的不同。就舞蹈本身来说,人始终是舞蹈的核心,主观性的发挥在舞蹈中占据很重要的份量,舞蹈演员对舞蹈本身的感情投注决定了舞蹈表演的好坏,有时候这是作者也无法掌控的事情。以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为背景的山水画:大雪纷飞、孤帆远影,一山一河一船一人一钓竿,还有雪地上寥寥不可见的足迹,形象的传达出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景象。要是以诗入舞呢,要怎么样才能以动态的舞蹈表达那种万籁俱寂的感觉,这恐怕不仅是作者的问题,更需要舞蹈演员的思量。

二、表达的相同与不同

1、表达的相同之处

“形神相依”。山水画艺术与古典舞艺术的表达的相同之处,也可以说是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相同之处,就是“形神相依”,即都要都过外部意象的表现来表达作者的精神风貌。只不过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山水画是营造画面效果,古典舞则是舞台效果和人体动作,但是目的相同。中国古典舞蹈《舞扇丹青》可谓是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将山水画与古典舞熔于一炉的代表之作。舞蹈开始时,镜头从右到左缓缓移动,恰如中国长轴山水画从右至左的审美意趣。此时天上一轮明月,月下一个独舞的女子,时而仪态万千,时而玉袖生风,配合手中扇子的合拢握起,就犹如在挥毫泼墨一副山水画。舞者把身体和扇子融为一体抒发了内心的美好感受,在时空中尽情挥洒情怀,深刻阐述了“神于形先”的古典舞内在特征。

2、表达的不同之处

山水画以“境”取胜。在中国山水画中,要表现出作者的意境,必须在“境”上下功夫,正如南朝宋宗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这种论述摆脱了以往注重技法的传统,而是将山水画的表现对象引入到“道”的范畴,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原则。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是要通过作者的画笔来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画面来阐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的传达并不是照搬自然就可以得来的,是需要怀着一种空虚若谷的心来反映自然的。因此,要感悟中国山水画,不单单要从她的表现手法、风格等形式上的特点,更要通过画中的“境”来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观认知以及超越这种主观认知的观赏体验。

反观中国古典舞,“境”在舞台上只是起到了渲染氛围的效果,舞蹈演员的表演魅力才是关键,我们不如把这种独特的取胜之道称为“神”,这个“神”是作者、演员、观众三者的思想感情的统称。对于“神”这一提法,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身韵”思想。“身韵”的观念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和李正一教授共同提出的,其字面意思就表现出了舞蹈的两大特色即“身”与身上体现的“韵”。“身韵”思想的关键是“神”,外在表现是“形”、“劲”、“律”。所谓“形”就是身体动作的曲线美和气质美,要求舞蹈演员要把握动作中圆这一要领,以圆为走向,形成特殊的表演效果;所谓“劲”是指舞蹈动作的节奏和力度的层次处理,在“节奏层次”方面,“身韵”思想要求动中有静、静中含动、急而不乱、缓而不散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节奏。在力度层次方面,“身韵”思想要求在舞蹈演员根据音乐节奏来把握舞蹈力度,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谓“律”就是古典舞蹈中的规律性特点,这一点延续了我国传统舞蹈的表现特征,分为“正律”和“反律”,“证律”要求舞蹈动作的行云流水,而“反律”则是通过动作的大起大落,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身韵”的四个要求,核心是“神”,外在的表现形式“形”、“劲”、“律”都是为了表现“神”。

三、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舞的意境影响

1、“天人合一”的意境塑造

中国山水画是对自然的描摹,根源于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体现在画中便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清代石涛曾经说过:“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也就是说,意境的营造是把现实的物象和抽象的感情相结合,是画家寓情于景的产物。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对中国古典舞产生了重要影响,古典舞的舞台塑造要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使舞蹈表演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创造出一种大的空间效果,而舞蹈者本身的表演更是像是师法自然的形象阐释,舞蹈动作或轻柔或狂暴,既体现了舞者内心的情感表达,也与此时此刻的舞台环境相映成趣,如中国古典女子群舞《梅花傲雪》,在演出到高潮的时候会伴有雪花飘落,不仅突出了寓意于梅花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的生命力,而且使观众在感受舞蹈魅力的同时对“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种更深刻的体味。舞蹈带给观众的是情感上和心灵上的独特体验。

2、空灵与充实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古典舞,充实都是作者们形形色色的人生体验以及超出常人理解的人生感悟。唐代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王维崇佛信佛,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逸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感悟深刻的佛理,体现在画中的意境就是幽静的环境,闲适的人们,画面空灵且不沾丝毫烟火气,但是仔细品味却能越嚼越深,深深的佛理蕴含其中。对于古典舞来说,舞台表演要简洁流畅,不能有拖沓之感,为了不使观众产生厌烦感,舞者必须在一招一式之中表现出深刻的意境。前文中提到的古典舞《舞扇丹青》中舞者在对使用扇子的把握上可谓匠心独运,扇子收时动作急而不乱、表情严肃认真;扇子开时动作缓而不散,神态优雅,一举一动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同的感受,在空灵的意境中塑造充实的感觉。

3、山水画的构图对古典舞意境的培养

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区别于其他绘画艺术形式的构图方式。山水画构图的特点:第一是非常强调规律性,画面中各个意象的大小、色彩、虚实等都要讲求均衡;第二,就是以有限来表达无限,不论多么大的篇幅,她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而画中所承载的思想是无限的,这就要求作者要以谨慎的态度利用有限的画面;第三,节奏,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幅静态的图画有什么节奏可言,其实不然,好的山水画要在整体上把握画面的节奏,节奏分为轻重缓急,不同的画面意象就要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比如可以用湍急的河流和纷飞的树叶来表现急切的节奏,又比如可以用一个牧童和一只牛来表现闲适的节奏等等。由此启发了古典舞在意境塑造上的建构:第一,强调规律性,色彩、虚实、人物关系都要体现特定的规律,这样才能使观众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感;第二,以有限传达无限,舞台的空间是狭小的,但人的想象是无限的,舞台表演就是要利用观众的想象布置出合理的情境,在表演的同时引起观众的共鸣;第三,节奏,这个对于舞蹈来说就很好理解了,舞蹈的根本就是节奏,但是舞台表演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环节,不能用一个节奏来表现整个故事,也不能用太多的节奏来破坏故事的流畅性,对节奏的把握是舞台意境营造的关键之一。

四、结语

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舞蹈的意境培养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两种艺术门类的融合,而且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的创新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对于这两种艺术门类的研究正处于起始阶段,笔者限于能力和文章篇幅所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也只能言尽于此,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于中国艺术的专家学者能投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中来,为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表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4]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亚非拉文化图库-非洲艺术丛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6]钱忠良.国山水画的意境[J].河北文化,2003,(1)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山水画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