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归因分析

2014-11-10 00:35石晶李建玲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石晶+李建玲

[摘 要]本文就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客观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归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1973年美国纽约的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H.Fren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接着,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职业倦怠现象。弗鲁登伯格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需求能源(energy) 、力量(strength)或资源(resouces)而导致的失败(fail) 、精疲力竭(wear out;exhausted) [1]。简而言之,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人就会感到厌烦,其结果是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缘自心理的疲倦我们称之为职业倦怠[2]。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员则是这一重要基地的管理者。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窗口”形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对馆员本人、读者、图书馆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笔者通过调研,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和态度,结合自身体验,从不同视角客观分析图书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以供业界同仁借鉴。

二、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归因

(一)馆领导缺乏应有的职业认知,组织力和影响力欠缺

首先,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大多没有图书馆学科背景,没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学习经历,缺乏对本学科及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即便对自己有学习提高的要求,也大多是参加一个短期业务学习培训班,不会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又没有图书馆工作经历。因此,他们普遍缺乏职业岗位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图书馆工作情结也不深,在制定图书馆相关管理方案和执行相关管理规定时,显得不够专业,不够规范,也不够自信,有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的行为表现,难以制定出规范的工作流程,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以及令人心服口服的奖惩机制,业务技术范畴处于劣势,在业务指导和决策手段上就表现出生疏和忙然。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多数属“流动”干部,因特殊情况,临时调用在图书馆,过渡几年就换了新岗位,所以领导本人对图书馆没有长远打算,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抱着“可以不做事,但绝对不能出事”的安全心态,一旦机会来了,毫不犹豫奔赴新的岗位,造成图书馆的工作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曾经的宏伟蓝图即刻化为泡影。

本来部门领导应该是本学科、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甚至是学术权威,成为群众进步的“引领者”,可事实不尽然,很难在图书馆形成一个专业的、规范的工作氛围,馆员们内心不平衡,沟通不顺畅,工作中的种种努力易被忽视,工作任务缺乏协调配合。时间久了,就会表现出身心疲倦,工作热情丧失,对所从事的工作厌恶、冷淡,以一种否定、负面的消极态度对待工作,消极评价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取向。

(二)工作性质单纯,技术含量不高,岗位缺乏层次感和竞争力

图书馆工作是一群图书馆员的系统服务行为,表面看起来工作分工简单,虽然也设有若干职能机构,岗位也有不同,但岗位的技术要求不高,对文化水平也没有严格的规定,缺乏层次感,每个岗位并没有体现出职称高低、工作难度的明显差异,感觉谁都可以胜任,分不出好坏,缺乏竞争动力,更没有目标感和努力方向。近几年,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注入了活力,开阔了思路,更新了服务理念,拓宽了服务内容,如开展了科技查新、文献传递、资源培训等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内容,间或能够彰显一下馆员个人的智慧和能力,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成为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的积极实践者,图书馆职业群体中的大多数是面向读者开展传统服务工作,普遍显得平凡、简单、重复,通常的管理模式是以任务为切入口,工作规定刻板,馆员以机械服从为主,馆员长期工作在相对单调、枯燥的环境中,工作中难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可言,周而复始,年复一年,长此以往,势必挫伤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心理逐渐产生对工作的厌倦、疲惫和消极情绪。

(三)社会地位低下,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发达国家,图书馆工作是人们羡慕并向往的职业,图书馆员也倍受人们的爱戴和尊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2]。但现实并不乐观,不重视图书馆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在高校,领导的观念陈旧,人事制度的偏颇,视图书馆为完全意义的服务与辅助机构,认为啥也干不了的人就适合在图书馆工作,职称评定中也会受到轻视和忽略,使馆员更加自卑与屈尊。近年来,高校实行了绩效、聘岗等利益分配制度,各个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利益分配的政策导向亦有较大差别,把图书情报专业定为学校的教辅系列,馆员自然被划为教辅人员,在等级设定、津贴系数和待遇分配上都明显低于教学和行政主系列,与同级职称的主系列人员相比,待遇低了很多,甚至完全没有竞争资格,这种低人一等、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会给馆员带来严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伤害,使馆员产生心理上的强烈落差,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许多年轻人和有才能的人纷纷调离图书馆,另一方面使现在职馆员处于缺乏有效竞争的环境之中,工作没有动力,竞争意识淡漠,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地位低下而烦优,怀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魏丽敏.职业倦怠干预: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浅析[J].图书馆学刊,2005(4):124-125.

[2]尹虹娟.高校图书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J].图书馆学研究,2002(1):12-13

[3]杨文珠.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72-74.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