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014-11-10 05:51刘亚芳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生活资源实际问题生活经验

刘亚芳

摘 要: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数学学习与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生活资源 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9-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将彻底改变数学学习注重从理论出发、人为拔高数学学习难度的教学习惯,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呢?

1 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切合点,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然后从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原理和应用。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从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圆形,并思考求出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圆形桌面、图钉帽、自行车轮胎等,能通过“绕线法”、“滚动法”等形式,快速测出圆的周长。此时,教师将一根一头缀有重物的线绳在空中抡起来,让学生观察重物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图形,并思考如何计算其周长。此时,学生很快发现是一个圆形的运动轨迹,但是这个圆不再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图形,既无法绕线,也无法滚动,如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成为一个靠学生已有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圆的面积不能用绕线法、滚动发测算呢?学生很快能想到摩天轮、圆形跑道、空中飞椅转出的圆形等。当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实例摆在学生面前,且急需学生去解决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学习环节顺畅、高效奠定基础。

2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然而,小学生却长于形象思维、拙于逻辑思维。如果教师一味从数学知识和原理出发,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思维的载体、无从入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者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存在,学会相关知识的运用,进而抽象成数学知识,上升到数学理论。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时,很多学生见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减”字就用减法。这与学生不理解“多”与“少”在具体情况下表达的数量关系有关,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真正明白。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理解“多”与“少”的含义。比如,让学生分别用“多”与“少”两种表示法来表述自己与同学压岁钱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出一道用“多”字表述,却需要用减法计算的题目,或者用“少”字表述,却要用加法计算的题目。学生在表达、对比过程中,感悟理解何种情况用加法、何种情况用减法,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3 整合优化教学与生活资源,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存在与应用于生活。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并思考其与生活的联系,便能找到教学资源与生活资源的整合点,将生活活动引进课堂教学,推进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到超市去观察生活日用品的价格,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上课时,将教室布置成简易超市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用品与课本充当商品标上价格。然后,模拟现实购物情景进行“认识人民币”、“付款”、“找钱”等学习和生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想做到物与价的统一,就要回想自己在超市观察到的物价以及自己日常购物经历;标价过程,能促使学生思考元、角、分的关系;模拟购物过程,能促使学生对价格具体含义的思考,并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资源与生活资源的整合,能促使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做到“学”、“思”、“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理解,增加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同时,这种情景化的学习方式,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的价值所在。只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除了在教学中要从生活现实出发外,教师还要善于设置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利率”知识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了利用好自己现有的压岁钱进行理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不同定期存款的收益情况,对比哪种存款法受益最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次计算,并要将一年、两年存款所得的利用加上反复进行计算训练,既能增加学生计算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利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财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知识后,教师以新房装修为生活实例,在已知房屋面积和地板砖边长的前提下,让学生粗略计算需要的地板砖数量。还可以进而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所需地板砖数量,等等。这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训练方式,能增加做题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促使数学学习为生活服务,降低因枯燥学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和厌学情绪。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这种自由便是指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要做到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秀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

[2] 冷冰.生活即教育——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3] 赖名富.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2(8).

[4] 刁志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2(7).

[5] 谢燕嫦,黄淑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资源实际问题生活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