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高

2014-11-12 05:31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刺络拔肌张力痉挛

缪 霆

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都有肌张力障碍[1]。高张力对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很大。夜间频繁的痉挛还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次日张力增高更明显。所以,如何控制肌张力增高就成为了卒中后肢体康复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张力的增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90例。全部选自2011年05月—2013年02月笔者所在院住院患者,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经CT和(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35~75岁。有下肢肌张力偏高、下肢功能障碍,既往无下肢疾病,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患者。全部患者均有偏瘫,2例患者有轻度认知障碍,但不影响检查及治疗,病程2周以上。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Ⅱ组(针灸结合拔罐治疗组),Ⅲ组(综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1.2.1 Ⅰ组 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德国RECK公司生产,型号为MOTOmed viva2)主被动训练。训练方法:患者取坐位,使用 MOTOmed Letto嘱患者进行下肢拟自行车环转运动,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主动或被动运动方式及速率的大小。根据患者实际肌力调整训练阻力,使用间歇方式进行训练。即部分时间主动训练后,改为被动放松训练。在痉挛发生时,设置反转程序使电机倒转缓解下肢痉挛。训练1次/d,30 min/次,6次/周,共治疗1个月。每次训练结束时,治疗师运用附带软件拷贝记录下运动里程、主动和被动运动时间、及速率大小等主要参数,并输入计算机进行评估,根据数据和患者进步及时改变训练方案。

1.2.2 Ⅱ组 采用刺络拔罐疗法。①取穴:根据患者情况在肌张力高的肌肉上选取重点腧穴;股四头肌痉挛严重者可选用髀关、伏兔、血海、梁丘、风市等腧穴;小腿三头肌痉挛严重者可选用承筋、承山、三阴交等腧穴;②操作方法:采用双头牛角七星针在所选相关腧穴紧张点处叩刺,以局部皮肤渗血并布满叩刺部位为度,叩刺后重拔火罐15 min;可加大95%乙醇棉用量,以及适当在肌肉丰厚处用大号火罐,以加大刺激量;起罐后擦净渗血,2次/周,如前次淤血未消可稍微更换位置以防损伤。1个月为1个疗程。

1.2.3 Ⅲ组 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刺络拔罐法,方法同 1.2.1 和 1.2.2,共治疗 1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Ashworth分级法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定进行观察。

1.3.1 肌张力的测定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3]。0级:无肌痉挛,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轻微增加,经行PROM检查时,在被动屈曲或伸至PROM之末有较小阻力;2级:轻度增加,进行PROM检查时,在ROM的后1/2以上有轻度阻力增加;3级:明显增加,在PROM查体的大部分范围内,均感觉肌张力增加,但受累部分的肢体被动活动容易;4级:严重增高,进行PROM检查时,肢体被动运动困难;5级:僵直受累部分肢体屈曲或伸直强直。

1.3.2 疗效标准 显效:肌张力减低2级或2级以上。有效:肌张力减低1级。无效:肌张力减低不足1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采用Ashworth量表法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Ⅲ组显效率显著优于Ⅱ组、Ⅰ组(P<0.05)。而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3组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情况

3 讨 论

肌张力是指在休止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脑血管意外锥体束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锥体束及伴随锥体束下行的锥体外束纤维对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的抑制减弱或消失,由于运动神经元的损害,使脊髓水平的反射从抑制状态释放出来,产生肌张力亢进状态[4]。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不仅能发现患者肌肉的剩余力量,并可通过经常训练来加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活患者的潜力,增强患者的信心[5]。通过转动方向的改变来缓解痉挛更有利于降低肌张力[6],不断的强化主动运动可以增强患者对下肢的控制能力,部分恢复锥体束对脊髓前角的抑制状态,以降低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属于中医学“痉证”范畴[4]。中医学认为多由病久入络,淤血内结,血行不畅,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所致。而刺络拔罐属于皮肤针范畴,是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灵枢·官针》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采用刺络拔罐法散经络之淤血,阳经多气血,易淤滞,下肢伸肌正当其中。中风后下肢伸肌痉挛严重,当取相关腧穴疏通之,经络即通经脉得气血濡养,上症自除。

MOTOmed增强肢体控制能力,开发患者剩余肌肉力量。通过控制活动受累肌肉起到缓解痉挛和张力的作用。刺络拔罐运用疏通经络的方式直接作用在受累肌肉上放松局部肌肉起到缓解痉挛和肌张力的作用。二者在治疗机制上发挥着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加快了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效缩短了康复疗程。

[1]倪克锋,骆燕宁,王延武,等.巨刺法结合持续静力牵张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4):126-12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4):379-380.

[3]冯红军,程晓吟,许俊萍,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痉挛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8):1325-1326.

[4]邢舒恒,刘 更,王文刚.中医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06):120-121.

[5]毛宇红.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M].现代医院,2010,10(7):19.

[6]杜凤珍.MOTOmed在偏瘫模式化训练中的价值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5(1):23-24.

猜你喜欢
刺络拔肌张力痉挛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