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双赢机制建设研究

2014-11-12 06:03陈志峰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区政治思想

陈志峰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高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围绕着高校,或近或远、或大或小汇集形成了若干个社区。这些社区有一定的“区域,人群,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在这里,高校与社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体,汇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和社区同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加强高校和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交流,并使之产生双赢,很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一)高校与社区互动是落实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伴随社区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而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以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思想指导,开启了我国重视、加强、规划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历程。这些指导性文件无不强调着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有赖于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平台的合理利用与良好互动。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和施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和学科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展和延伸,针对性、实效性也不断增强。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增强,社区的蓬勃兴起与高校的飞速发展使高校与社区自发靠拢,期盼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互补与互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规律,符合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和要求,有利于凝聚思想政治工作多方面的力量,必将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局面,增强双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实现“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目的。

(二)服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职责的重要体现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就十分重视高校与社区的资源整合利用。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带动社区教育长足发展,强有力助推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时至今日,社会服务早已被公认为高校三大职责之一。为实现该职能,高校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用创造的科技成果、培养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同时,始终站在思想和文化的高地,引领社会、教育大众、培育风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发展。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着自身独特优势,可以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力、人力、智力、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拓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办法,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维护社区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联手高校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科学选择

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注入大量的资源,而高校有着深厚的资源底蕴和人才储备,能满足社区发展的多方需求。高校通过开展人才培训、文化引领、决策咨询、科技转化等方式对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直接作用。实践证明,有一个或多个负责任高校切实持续的支持和帮助,社区发展一定会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联手高校是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和科学捷径。经过长期发展,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一支素质高、业务强且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构建起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形式多样的教育设备,联系着数量庞大的朝气蓬勃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资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着便利和保障。另一方面,社区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外环境、实践地、实验地、落脚点。社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社区文明新风,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增强个人文明素养,势必影响和感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推动学校文明创建。

(四)学生社区使社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不少高校将生活区和学习区相对分离,有的甚至突破学校界限,形成学生集居生活的格局,学生社区顺势而生,并渐成气候。一方面,学生社区拥有完备的基本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和环境,并运用其网络板块发挥着社区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另一方面,学生社区又是高校课堂的延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区既具有社区形态,又依附于高校;学生既是社区居民,又是高校的教育对象。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具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又具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这里,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高度融合。在这里,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从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出发,又须具有社区工作者的视角。在这里,社区与高校合作互动已完全内化统一。

二、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机制的建设

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通过恰当的合作模式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在高校与社区之间双向流动;通过考核评价监测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双方,促其修正与改进;通过合作科研推动互动向纵深发展。激励机制则如同整个体系的“泵体”,用以增强互动的主动性和注入源源动力(如图1)。

图1 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机制

(一)合作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交流常态化

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首先要找寻适当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受制于高校和社区的发展状况,也要结合高校社区的实际需求。合作模式往往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加以固化,使互动交流常态化。合作模式的紧密性、可操作性与长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和社区领导的重视和合作双方对合作双赢的认识程度及责任心。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模式选择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这些模式在内容上包括实践锻炼、文化创建、服务帮扶3大类;形式上包括社区挂职锻炼、队伍培训、专业实践、勤工助学、文化共建、志愿服务、帮扶服务、科技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科研指导等;实践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社团等;互动时间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等。高校与社区的合作模式既可以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开展专项合作,也可以依附于包含多方面合作的大模式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不可孤立,“时时、事事、处处”都可用适当的方式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多样选择,推动着社区与高校多渠道、多层面、多层次的良性互动。

(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交流

激励机制要解决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促发思想政治工作友好互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师义工、学生或学校团体参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调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配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诚接受来自高校的指导或培训。高校和社区要针对各自情况,制定具体的鼓励制度,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例如,很多高校通过“教师义工进社区管理办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实践活动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办法”等文件来规范和鼓励社会服务活动,把进社区宣讲、德育等服务活动纳入教师评优晋升、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同时加强优秀典型的培养和表彰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实践之星”、“服务之星”、“双师型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社区好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集体)”,促成“我要参与”的积极主动态势。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从更高层面上对互动交流加以鼓励和引导,以便引起更多重视。

(三)资源共享机制: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双向流动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高校有高校的优势,社区有社区的长处。资源互补共享是社区与高校间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交流的基础。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形成了较强的工作资源和实践经验。高校作为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教学等方面资源优势。高校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条件的改善;社区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高校和社区应形成资源有效共享,调动教育资源双向流动,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1.物力资源共享。一方面,社区拥有相对完备的硬件设施,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文化馆、电影院、公园等,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物质文化需求。而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活动中心、操场、教学楼等也可成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区和高校后续设施建设中应适当考虑到彼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例如:有些社区在高校旁建洗浴中心、游戏厅、歌舞厅等,既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人力资源流动。一方面,社区居住的贤士能人,如:道德模范、企业家、老革命等,可以大胆请进校园。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要“走出去”,指导或直接参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走进高校课堂深造学习,提升业务素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主动到社区接受实践锤炼,增强实战能力,检验思想政治科研成果。

3.财力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校借助社区财力优势,直接获得单位或个人的财物捐助,为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争取必要的经费;另一方面,高校与社区针对带有共同性、紧迫性、联动性、新颖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向有关方面申办横向课题,获取研究经费。

4.技术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高校派遣专业教师帮助社区做好文化设施的布局规划,帮助社区工作者通过“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社区创建维护好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等。另一方面,社区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对自身长期实践积淀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进行介绍,促其增长实践能力和本领。

(四)考评反馈机制:监测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

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考评既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进行监测,也是对今后工作提供借鉴。高校与社区应建立各自自我考评的机制,可依据文明社区和文明学校的考评指标,侧重互动实效,对互动前后进行量化对比。高校和社区要将考评结果与改进意见和建议相互反馈,以修正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从更高层面看,国家教育部可在已有实践教学、社会服务考核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对高校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健全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全面履行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把社区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发展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社区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邀请第三方参加监测和考评,使其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五)科研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互动的理论研究都不够深入透彻,对已经形成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工作还不及时和系统。随着社区与高校各自的发展与变革,相互间交流的加强,必将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联合起来,深入实际,不断总结,善于发现,大胆求索,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多层次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在理论指导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高校与社区应制定合理的科研政策,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促进高校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研究的“实践→理论→实践”式良性循环。

[1]方婷.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02-103.

[2]赵文博.高校学生生活社区文化建设探索[J].理论观察,2013(1):149-150.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4]孙少艾.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126-127.

猜你喜欢
社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社区大作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