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4-11-14 03:35王春林
新文学评论 2014年3期
关键词:浮云书写作家

◆王春林

主持人语

◆王春林

倘若从代际演变的角度切入对当下时代文学创作的理解,一个不能被忽略的事实,恐怕就是一批“70后”作家的异军突起。虽然是所谓的“50后”、“60后”作家也都还陆续推进着各自代际的文学创作,但“70后”作家在近些年来那样一种咄咄逼人的创作态势,却着实抢人眼球。这其中,山西作家李骏虎,显然是有代表性的一位。虽然刚刚年届四十,但李骏虎却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位年轻的“老”作家,因为他已经有着将近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履历。撇开数量众多的中短篇小说不说,单只是长篇小说这种文体的作品,他就已经有五部之多。关键处还在于,李骏虎的长篇小说不仅数量不少,而且思想艺术风格也还几经变迁。《奋斗期的爱情》才聚焦同龄人的青春冲动与爱情困扰,《公司春秋》又已经涉笔商海风云。《婚姻之痒》书写着都市家庭的婚恋纠葛,而《母系氏家》展示的是乡村女性的命运浮沉。四部长篇,所涉足的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生活领域。以至于,面对着李骏虎,你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感慨他那种突出的跨界书写能力。而到了最新文本《浮云》中,李骏虎再次华丽转身。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关注点落脚到了正处于迅疾变化着的社会时代层面,以一种批判现实的严峻笔法透视表现着知识分子在资本时代必然遭逢的悲剧性命运变迁。

说到李骏虎的小说创作,在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命运变迁的关注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就是他所涉猎把握题材的丰富性。迄今为止,不仅城市与乡村均已在他笔端获得过生动的呈示与书写,而且他的笔触还于不动声色间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我们这次所特别邀约的四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几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李骏虎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张艳梅教授与王莹的文章可谓是对李骏虎小说创作的一种全面论述。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此文极其鲜明地指出了李骏虎创作的优长和劣势之所在。论者认为,虽然乡村书写给李骏虎带来了很大的文学荣誉,但其实作家的艺术优势还在于对城市人性的挖掘与表现上。张丽军和乔宏智所集中探讨的,则是李骏虎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与张艳梅、王莹形成有趣对照的是,在乡村与城市书写之间,他们更加认可李骏虎的乡村小说写作。后两篇文章的聚焦点,集中到了李骏虎的两部长篇小说上,可谓是两篇相对深入细致的文本细读文字。马顿的关注点,落脚到了乡村长篇小说《母系氏家》之上。但与通常意义上对李骏虎此作“去政治化”的解读不同,马顿的特别处在于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他也因此而把《母系氏家》解读为一部“见微知著的家庭政治演义”。而王春林与李佳贤所集中剖析的,则是李骏虎一部浓墨重彩地书写当下时代的长篇小说《浮云》。通过相对细致入微的文本细读,他们认为《浮云》的思想艺术价值,一方面固然体现为对资本时代威逼下普遍人性倾斜状况的体察与表现,另一方面却也是对这个精神被严重挤压的物化时代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尽管说这些研究文字很难说已经臻于完善,但我们希望的却是能够通过他们切实的研究态度,积极推动李骏虎的小说创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为扎实高端的文学实绩。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浮云书写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
浮云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奔驰CLA45 AMG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