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诗人群作品选

2014-11-15 05:32余笑忠
诗潮 2014年9期
关键词:陇东木耳老屋

陇东诗人群作品选

●诗群核心成员

高凯、第广龙、郭晓琦、李满强、张志怀、马路明、北浪、独化、西可、申万仓、邵小平、陈宝全、响流、秦铭、黄忠龙、王天宁、杨桂晔、李致博、师榕、彩虹、冯立民、何小龙、郑晓红、谭梦琳、张粉丽、郭文沫、高亚斌、李庆贺、苏明。

●诗群艺术主张

所有的文学书写都存在一个叙述空间,都存在一个地域,或者是显在的地域,或者是潜在的地域。茫茫宇宙中,地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地域。在地球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陇东,有一批诗人在坚守着他们的地域。那里,曾经是周祖的发祥地,是《诗经·豳风》流传的地方。黄土地的母性孕育了剪纸、皮影戏、香包和窑洞,也催生了人们恋土、怀旧、认祖归宗的家园意识。当代陇东诗歌的主流,是在割舍不掉的家园意识中行进的。不仅在甘肃,放眼中国,陇东诗人群体呈现的家园意识,恐怕也是最为浓烈的。在他们许多人的作品里,有乡有土,乡是故乡,土是黄土。即便离开故乡,故乡仍然是诗人的“远方”。高凯甚至认为,没有故乡的诗人是可疑的。

高凯

木耳

自己省去了眼睛

不看

自己省去了嘴巴

不说

自己还省去了一个翘翘的鼻子

讨厌香气扑鼻

木耳只留下一只耳朵

木耳只想在清水里绽放

在清水里倾听

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中耳听八方

木耳只相信自己的耳朵

静心侧耳 木耳只等伊人喃喃耳语

然后轻轻咬木耳一口

第广龙

往事:忌讳

老岳父走了,火葬场里

亲人送行,烧了大包的衣服

老工友们,到灵堂来过

年纪大了,火葬场不去

关系再好,也不去

迟早也要走,更得忌讳

中午的答谢宴,以为叫不来

都来了,吃饭喝酒

大声说话,好几个人拿不稳筷子

掉在了地上

郭晓琦

除夕的早晨劈一截木头

除夕的早晨,我感觉浑身是劲

开始在院子里

劈一截木头

我把雪亮的斧子抡得很夸张。

一截木头

被劈成四瓣

我惊奇地发现

它们就是躺在我面前的四个季节

春天慵懒、酥软。夏天燥热。

秋天铺开短暂的

金黄和无边的萧瑟

冬天冰冷、坚硬、风声呼啸

让我的斧子劈出了四溅的火星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惬意和痛快

我浑身是劲,一口气

把四个季节劈成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

把十二个月份

劈成一年中的三百六十五天

飘雪的一天

麦草垛着火的一天

新屋上梁喜庆的一天

沙尘吹暗的一天

桃花点亮的一天

冰草梁上栽瓜种豆的一天

牛配种的一天

搓麻将的一天

跟老婆吵架窝火的一天

骑自行车带母亲去镇子看病的一天

日偏食的一天

挥汗如雨抢收麦子的一天

小南风里碾场的一天

为李阴阳送葬的一天

帮邻家迁祖坟的一天

编背篓的一天

掰玉米棒子的一天

榨油磨面的一天

骟羔羊的一天

喜宴上没放倒村长却放倒自己的一天

杀猪的一天

……

哦,美好的一天和不美好的一天

当我把这些用过的时光

整齐地码在屋檐下时

我发现,这一年,只不过是一小堆温暖的柴火

李满强

老屋记

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屋,瓦片破了

风和雨这两个小偷,经常会从裂缝中

大模大样地摸混进来

檩条和椽木,已经被时间的蛀虫

咬空。在癸巳年夏天的暴雨和地震中

颤颤巍巍,体力不支

在李家山此起彼伏的青砖新房中间

我的老祖屋,多么寒酸而孤单!

这让我揪心!不仅仅是因为这看似

破败的屋子。而是还在老屋里住着的父亲母亲

“这是我1983年借了150块钱修起来的

门板还是生产大队的门板……”

73岁的老父亲,絮絮叨叨地说着

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了门板上的一团墨迹

那是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惹恼了父亲

他摔了我的墨汁瓶(但没有揍我)。但第二天

他又买了一瓶新墨汁给我

150块钱修起来的房子,屋檐下

也有着别人家一样的温度。每年春天

燕子们从南方回来,总要在这里筑巢

养育一窝叽叽喳喳的儿女,它们的粪便

经常会落到地上。母亲一边不厌其烦地清扫

一面抬头说:“我认得它们,就是去年的那一对!”

风雨剥蚀的窗台上,放着孩子们红泥捏就的牛马

在腊月的乡下,他们比燕子更早一些

回到母亲身边,叽叽喳喳

我决定拆掉老屋,重新给父母修一座房子

动工的那天,孩子们兴高采烈

捡拾着瓦片和椽木。而我风烛残年的父母亲

沉默寡言,无声地注视着自己亲手砌起来的屋墙

在瞬间轰然倒塌!

“暑假回家,我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房子啦!”

十三岁的女儿,像过节一般

她还小,她还不懂得爷爷奶奶的沉默

还不懂得:一座老屋在被腾空的时候

内心有着怎样的不舍与疼痛

北浪

夕照

绵羊上山坡

断崖上 山羊呼应

泉水流响

谷地徘徊的山雀

被梯坡上滑升的夕光拉高

羊群上了山顶

跟在落日后面

午夜里 它们像雪花

沾满人间的尘埃

梦里少年

依旧朝正午的泉边奔跑

这时候

姐姐就站塬边

像一身紫花的树

红的、白的云朵从她身边浮过

雁影掠过泉心

月亮仍在路上。我的姐姐

那边塬上的一棵梨树

暮色里,三个跑进院门的孩子

喊她:妈

彭金山

叶子很稠的时候

叶子很稠的时候

你来到这间屋子

抬起头

总能望见那堆叶子

悠然站成一支笔

为你

描画时淡时浓的心境

身边那只凳子

间歇变幻面孔

剥落的是油漆

而面孔永远新鲜

夜深人静的时候

凳子和你一同陷入回味

那时叶子就在窗外起劲鼓掌

手拍疼的时候

雪花就次第登场了

这儿是高原

没有山会超过树的高度

逃离苍白的最好方式

是打开窗子

打开窗子

又见叶子很稠的时候

马路明

我在慢慢老去

我坐着的小木凳

是父亲亲手打造的。

父亲过世十五年了

小木凳也老了。就这样的

一把镰刀,一把铁锹,一根扁担

一个竹背篓,一个石磙子,一口旧锅

和我们一起生活得久了

就都有了生命,就都慢慢成了亲人。

更不要说那棵已经老得不会结果实的梨树了。

更不要说那只老得不会下蛋的母鸡了。

更不要说那只老得毛发全白、路都不会走的黑狗了。

我爱着的人们,告诉你们

我在慢慢老去。

和我家乡的草木一起老去。

和三婶家的一只绵羊一起老去。

和一条河一起老去。

和田野的蟋蟀、蚯蚓、野花一起老去。

和家乡的天空,天空的星辰

一起老去。

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

哪怕我们此生不能再相见

请你记得我,记得

我正在时间里慢慢老去

一如我,记得你

记得你也正在时间里

慢慢老去。

每一天,在这个星球上

都有一些宝贵的生命逝去;

他们都曾默默地向我们诀别

有时向我们轻轻说着:再见,再见……

独化

残简

今天

我比任何一位无能的君王

隐忍

我喝茶,抽烟

桌上放着一本旧书

里面是一些老照片

我知道

书里讲的是三百年前的

一位帝王

但,此刻

帝王是谁

一个

自认为聪明绝顶的人

又来羞辱我了

我和齐王一样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如何离开齐王

此人如彼离开我了

我冷漠地走过人群

我为我的帝王风度

暗暗喝彩

我耽爱作诗

我就是那位亡国之君了

幸运的是

我并无国可亡

此刻

我心如锋芒

申万仓

与一粒盐对视

蓦然回首,与一粒来自盐池的盐对视

我看见我的前身

我赶着一头疲惫的毛驴走在驮队中间

肩上背负的盐袋越来越沉

脚下的路越走越长

大山里行走绕不过攀登的艰辛

我和我的毛驴走出陇东

从盐池往回走

给村庄一片片小树林、一孔孔窑洞

驮回一些盐,驮回一些精神

那一缕缕青烟和微风

是窑洞里挪动的盆瓢碗碟的响声

一粒盐,一粒来自盐池的盐

给过我多少欢欣和痛苦

我记得那头永远留在盐道上的

黑驴,曾经使我多么自豪和幸福

它,在盐道上放下生命

送盐上路

我在前面走

若不是常常回头

看黑驴走在路上的亡魂

就找不见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陇东木耳老屋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老屋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
发现木耳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