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清昭陵石牌坊石雕艺术初探

2014-11-15 05:21葛彦伟
文教资料 2014年20期

葛彦伟

摘 要: 本文以传统民间美术对清昭陵石牌坊这一历史建筑形式及石雕纹饰作用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清昭陵石牌坊的纹样雕饰艺术特点及工艺,探求其特定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以清昭陵石牌坊中的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是对石牌坊石柱底部须弥座上神兽的研究,二是对石牌坊横梁雕刻纹饰——八宝的研究。清昭陵石牌坊迄今为止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神兽传神,里面集合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纹样集满、蒙、汉多民族艺术风格,以及宗教传说图腾图样,刻画精致、生动绝伦。这为研究其艺术形式及满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石牌坊 沈阳清昭陵 石雕艺术

一、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建筑独具风格,每一个图案的诞生都有其历史和故事,满族这个登上龙廷的民族对汉文化有重要影响,是个推崇学习汉文化与满文化结合发展的朝代,在这期间创作出来的建筑雕塑均融汇了满、蒙、汉、藏等多民族艺术风格,体现了各族人民,特别是那些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团结合作、共创艺术奇葩的努力,令人肃然起敬。随着历史不断地推进,很多宝贵的文化被风蚀,但位于东北中心城市盛京古城沈阳清昭陵的石牌坊依旧完整矗立,为我们研究满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真实样板。

二、沈阳清昭陵的概述

沈阳清昭陵位于城市西北,满语中称为“额尔登额蒙安”,意为“光耀之陵”,是我国清代关外陵寝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占地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里面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瑞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清昭陵石牌坊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中间立柱前后两对石兽建于嘉庆六年(1801年)。石牌坊在清明陵寝中是一件典型建筑,地下基础完好,未受后人过多地干预和改变,自然环境基本保持原始状态,真实性与完整性很高。石牌坊成型于宋,鼎盛于明清,在历史中出现这种形式的建筑一定有其重要意义。

沈阳清昭陵石牌坊位于清昭陵正红门前,是一座仿木架结构雕刻,高约十五米,全长约十四米,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坊顶,三条大脊、八条垂脊、大吻、走兽、垂兽、横椽、望板、檐下有出檐的勾头瓦件、斗拱、额访、横梁、栏板、兽头、辅首、雀替及浮雕中的云龙纹、缠枝莲、八宝、卷草等全部仿照木雕做法,其上大到神兽小到纹样流苏都是精雕细琢的,造型生动逼真,在全手工雕刻时代刻画出如此传神的艺术,可见多独具匠心,对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清朝风俗及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昭陵石牌坊四根柱脚上雕有神兽,其中四柱南北相背的是座狮,东西向背的是獬豸。雕刻形态都是相背蹲踞在须弥座(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上,形态均为昂首挺胸、瞠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细看南北相背石狮,头部均向昭陵中轴线轻转,注视着过往的生灵,忠实地守卫着皇陵。石狮排位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在石狮雕刻上,与一般宫殿外和坊间的石狮不同,(一般石狮雕刻形态及象征: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型为幼狮哺乳,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而且全部都端坐于须弥座上,雌雄分辨采用雕刻雄性夸张的生殖器以区分,用这种形式塑造雄性形态更体现其威严、庄重及尊贵。

东西相背坐于须弥座上的为獬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双目明亮有神,其额上长角,这是在石雕中区别獬豸与石狮的主要特征。传说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在雕刻上除了雕琢额上一角外,又将其后肢与祥云纹结合,身上被毛雕刻处理也采用祥云纹理,层层叠叠,层次分明,神兽如腾云而至,守卫皇陵。

中间两对石狮较两端的石狮由于石质年代不同,颜色较发青,因石牌坊修建时隔一百多年而致。据《昭陵志》记载:1799年(嘉庆四年)任命盛京将军晋昌、盛京工部侍郎萨敏为修石牌坊“督工大臣”,钦定维修方案:在石牌坊中间两柱角各设夹杆石狮一对,石料为辽阳青石。1801年(嘉庆八年)三、四月,石牌坊石坯从辽阳运到昭陵。7月,石牌坊竣工。1803年(嘉庆八年),石牌坊夹杆石狮地基下沉,重修。1805年(嘉庆十年)九、十月嘉庆帝至昭陵祭陵,这其中提到的夹杆石狮便是为了加固石牌坊而修葺。

《沈阳日报》对清昭陵石牌坊有这样一段历史描述:据《大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二月,盛京将军琳宁,向乾隆皇帝提请,说昭陵石牌坊现已向南倾斜七八寸之多,并在托梁上发现“叙璺一道”,认为有倒塌的危险。事关陵寝,干系重大,提请拨付钱粮以便修理。琳宁提出,可暂时在石牌坊四根立柱前后,增加四根戗柱,以防石牌坊倒伏。然而,乾隆皇帝接到琳宁本章后,却传旨,此坊没有必要修理,因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才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石牌坊建筑本来十分坚固,可以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须“拆动更换”。乾隆提出这些理由,均不合理。实为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败,恐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粮钱”,故迟迟没动工。

《大清仁宗实录》详细记载了嘉庆初年修缮昭陵石牌坊的经过。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于是将修缮昭陵石牌坊一事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嘉庆钦命新任盛京将军晋昌、盛京工部侍郎萨敏,担任修缮石牌坊工程督工大臣。经过反复设计、研究,最终决定在石牌坊前后,增加两对夹杆石兽,不仅确保石牌坊安全,更从整体造型上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这个方案得到嘉庆皇帝的认可。

晋昌、萨敏开始费尽心思寻找石料。经过精心选择,最后确定了两种石料:一是辽阳水峪山的青石;另一种是锦州义县千金寨的白石。这两种石料的硬度、耐火性等,均各有千秋,究竟选择其中的哪一种,晋昌、萨敏都不愿拿主意。于是,他们将青石、白石样品送到北京,请嘉庆皇帝钦定。嘉庆皇帝最终选定辽阳的青石,理由是:辽阳距离盛京较近,开采运输均方便,可以节省不少钱粮;再有,青石要比白石坚固耐久。确定石料后,已是“春融土化,重载难行”时节,开采的石材不能从山里运出来。无奈,晋昌、萨敏只好再次奏请嘉庆皇帝,于来年冬季再运输石材,嘉庆钦许。

嘉庆六年(1801年)二月,石材悉数从辽阳运抵盛京昭陵工地,石匠们开始雕刻加工石材。仅用5个月便将石兽、须弥座全部加工完毕,开始进行组装,不久便竣工。之后,嘉庆皇帝对晋昌、萨敏予以嘉奖。

石兽下沉罚款返工。在施工中,由于晋昌、萨敏过于抢时间,忽视工程质量,导致地基夯打不实、地势松软、灌浆不足,以至于两年后的嘉庆八年(1803年),便发现石牌坊石兽下沉,其尾部与石柱之间出现了裂缝。昭陵关防官发现后,立即找来盛京工部共同勘验,然后奏请嘉庆皇帝。当时,距离嘉庆皇帝东巡盛京,还剩一年多时间,必须在嘉庆皇帝驾临之前将昭陵石牌坊修补完毕。

嘉庆皇帝得知此事后钦定:因竣工未足三载,尚在保固期内,按照营缮制度,应由原督修官重修。于是,钦命晋昌、萨敏每人各出资一半,将石兽拆卸,重打地基,返工重修,以示“正肃”。嘉庆十年(1805年)八月,再到访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地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沈阳清昭陵石牌坊有数量相当、种类繁多的艺术纹样雕饰,这些雕饰、纹样多以吉祥、安泰的百姓心愿为主线,体现了吉祥、祈福盛世的民俗民生,其装饰纹样对现代民间艺术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沈阳清昭陵的石雕艺术

对于吉祥,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一种期盼。当然,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及社会的局限、宗教习俗的影响等,“吉祥”的含义不断加进新内容,使之变得更复杂。但是,不论古人或今人,对于吉凶祸福的心态,人们总是向往吉祥幸福而力避灾祸。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构想出仙人、树木、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图饰作为“祥瑞”的标记而加以崇拜。

清昭陵石牌坊意义更有别于民间牌坊,其装饰雕刻等艺术形态更要显现帝王风采。皇帝自认为“真龙天子”,受命于天,权倾四海。龙就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神兽,自古以来传说龙能兴风作雨,使之风调雨顺,达到五谷丰登,造福于人。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把双龙戏珠,作为皇权、尊贵、吉祥的象征。所以在这清昭陵石牌坊上龙饰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纹样。

在清昭陵石牌坊下驻足观看其纹饰石雕,会发现吉祥纹饰种类繁多,其表现手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使用各种“祥瑞”的禽、兽,如龙、凤、麒麟表示;二类是用象形、谐音、取义等方法寓意吉祥,如“蝙蝠”寓意“富”,用“鹿”寓意“禄”,用喜鹊寓意“喜”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在满族文化中,宗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沈阳清昭陵石牌坊两侧坊顶中梁结构中便有“吉祥八宝”石雕,又称“八吉祥”,是用八种佛教法物构成的装饰图案,包括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贯)、金鱼(双鱼)、盘肠八种图饰,简称即轮、螺、伞、盖、花、贯、鱼、肠。吉祥八宝的含义,据载:“法螺,佛说具菩萨意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佛说便覆三千净一切业之谓;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肠,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吉祥八宝还代表了八大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这些法物均为神佛配饰,代表佛教的基本教理和教义,可见佛教思想在清朝文化及清王朝中所占的地位。

在清昭陵石牌坊中多处出现传统祥云纹样围绕在天龙周围,这些祥云的设计环环相扣、互相缠绕、密不可分。这种设计方法比传统由下至上舒展祥云的样式更加具体细致,由横轴中心对称,上下复制,使其更具符号感,可称之为清朝祥云纹样的代表。

四、结语

通过对清昭陵石牌坊的石雕艺术探究可以看出清初匠师的精湛技艺,以及皇陵设计与修建对一个王朝的重要性。存在必有其价值,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诞生特定的建筑,反观这特定的建筑,又让我们回顾探究那段历史。清昭陵的石牌坊承载并反映了清初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展现了它独特的装饰艺术,这是个多民族文化、民间习俗、宗教政治融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王捷.牌坊琐谈.旅游日报.174.

[2]王佩环.一个登上龙廷的民族—满族社会与宫廷.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5.

[3]清昭陵.广西城镇建设,2007,(12).

[4]何溥莹.清昭陵.辽宁文物(总3),1982.

[5]沈阳一宫两陵志编委员会.沈阳昭陵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10.

[6]邱宏.昭陵石牌坊三百多岁.沈阳日报(4版),200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