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11-18 10:25赖飞明余娟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超声乳化

赖飞明+++++余娟凤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35只眼),对照组34例(35只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022-03

闭角型青光眼是因房角关闭造成房水排出受阻,引发眼压急剧升高而致的一种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占所有青光眼的60%~80%[1]。临床上,50~70岁的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危人群;然而,老年患者因眼部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在患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多合并白内障,成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最常见原因[2],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恢复或改善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的关键。目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治疗方案中,主要有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种。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35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3]及LOCSⅡ白内障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35例(35只眼),女33例(35只眼);年龄55~75岁,平均(64.3±4.5)岁;房角关闭范围180°~360°,平均(225.3±25.5)°。排除标准:①患眼有眼科手术史者;②患眼有外伤史及眼部其他病变者;③有手术禁忌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5只眼),对照组34例(35只眼)。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压、房角关闭范围及一般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降眼压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在手术治疗方案上,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①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表面麻醉下,于患眼3 点位角膜缘处作1个透明侧切口。经切口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环形连续撕囊5~6 mm。根据患者的核硬度分级采用恰当的超声乳化能量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吸除,并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②房角分离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前房虹膜根部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并将虹膜根部采用抛光针头360°轻压,以促进前房角钝性分离。分离后,用I/A 头将透明质酸钠吸除,以恢复前房,并对前房深度和人工晶状体位置进行调整。最后,用水封合角膜切口,包封眼部。

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即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步骤同观察组。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缩瞳,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将大小约为1.5 mm×2.5 mm的小梁组织及相应部位周边虹膜切除。切除成功后,将巩膜瓣和结膜瓣用10-0 显微尼龙线间断缝合,包封眼部。

术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典必殊眼液常规滴眼,典必殊眼膏常规涂抹,并予以抗生素常规口服。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效果 于手术治疗前后,分别对两说组患者的如下指标进行检测并统计。①视力:采用国际标准“E型”视力表灯箱检测(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②眼压:采用眼压测量仪检测(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③中央前房深度:采用眼A超仪检测;④房角宽度:采用前房角镜检测房角宽度。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视力水平、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瞳孔阻滞是主要原因,而晶状体结构的变化,如体积增大及位置前移等又是造成瞳孔阻滞的重要因素[5],因此,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摘除晶状体,以解除瞳孔阻滞为主要原则。临床上,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传统治疗以虹膜周边切除术和滤过性手术为主,但治疗方案多需分两次进行[6]。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为代表的手术方案均可实现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次性治疗,成为该病临床治疗所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案[7],然而,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关于两者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也成为眼科医学研究工作者探讨的热点。

本研究中,为对比分析两者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不仅能将结构发生变化的病变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善瞳孔阻滞,从而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同时,在房角分离后,能够将粘连关闭的房角打开,使房水循环生理通道得以重新建立,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8],而对照组所实施的小梁切除术,虽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其对患者的眼压控制要求较高,且手术步骤复杂,创伤大,临床适用性不强[9]。本研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手术操作简单,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则相对复杂,对眼部组织损伤较大,从而增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如虹膜纤维素样渗出、低眼压,浅前房、并发性白内障等,也是增加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1]。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燕,赵平,赵俊宏.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75-2676.

[2] 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3]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4] 邓德勇,于丹丹,彭涛,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83-85.

[5] 赵鸣,丁洁,彭建军,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3):283-285.

[6] 封祥青.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7-158.

[7] 谭娟,李雅,罗维骁,等.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1):55-57.

[8] 顾永辉,刘建军.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32-933.

[9] 盛孝武,余晓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34-36,39.

[10] 刘秀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73-874.

[11] 张付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38-39.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中,为对比分析两者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不仅能将结构发生变化的病变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善瞳孔阻滞,从而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同时,在房角分离后,能够将粘连关闭的房角打开,使房水循环生理通道得以重新建立,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8],而对照组所实施的小梁切除术,虽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其对患者的眼压控制要求较高,且手术步骤复杂,创伤大,临床适用性不强[9]。本研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手术操作简单,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则相对复杂,对眼部组织损伤较大,从而增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如虹膜纤维素样渗出、低眼压,浅前房、并发性白内障等,也是增加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1]。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燕,赵平,赵俊宏.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75-2676.

[2] 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3]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4] 邓德勇,于丹丹,彭涛,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83-85.

[5] 赵鸣,丁洁,彭建军,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3):283-285.

[6] 封祥青.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7-158.

[7] 谭娟,李雅,罗维骁,等.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1):55-57.

[8] 顾永辉,刘建军.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32-933.

[9] 盛孝武,余晓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34-36,39.

[10] 刘秀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73-874.

[11] 张付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38-39.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中,为对比分析两者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改善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不仅能将结构发生变化的病变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改善瞳孔阻滞,从而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同时,在房角分离后,能够将粘连关闭的房角打开,使房水循环生理通道得以重新建立,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8],而对照组所实施的小梁切除术,虽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方案,但其对患者的眼压控制要求较高,且手术步骤复杂,创伤大,临床适用性不强[9]。本研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手术操作简单,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则相对复杂,对眼部组织损伤较大,从而增高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如虹膜纤维素样渗出、低眼压,浅前房、并发性白内障等,也是增加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1]。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燕,赵平,赵俊宏.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75-2676.

[2] 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3] 郑尧定,毛丹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31-733.

[4] 邓德勇,于丹丹,彭涛,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83-85.

[5] 赵鸣,丁洁,彭建军,等.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3):283-285.

[6] 封祥青.根据房角关闭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57-158.

[7] 谭娟,李雅,罗维骁,等.复合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1):55-57.

[8] 顾永辉,刘建军.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32-933.

[9] 盛孝武,余晓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34-36,39.

[10] 刘秀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73-874.

[11] 张付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38-39.

(收稿日期:2014-08-18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表对比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可疑房角关闭和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术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治疗临床分析
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治疗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