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DCAP法在大学药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8 02:58葛月宾杨光忠胡燕向梅先梅之南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药剂学实践教学

葛月宾++++++杨光忠++++++胡燕++++++向梅先++++++梅之南

[摘要] 药剂学实践体系内容繁多,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不易融会贯通。抓住制药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主线,合理安排药剂学实践课程体系,结合改良DCAP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地实施实践课堂模块学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改良DCAP法;药剂学;GMP;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c)-0131-0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GMP)是当今国际社会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可靠。GMP是在药品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车间)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药品,表明其在药品的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2]。

药剂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为了适应新世纪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对药学人才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计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我校药物制剂专业设置了众多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工业药剂学、制剂工程学、药厂GMP实施与认证、制剂车间与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知识都与药品生产GMP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而众所周知,GMP是一个涉及德育教育和业务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一线操作和分级管理等丰富内容的综合体系[3-5]。因此,如何在学生阶段环境中培养出具有GMP素质的人才,对于专业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其中的难点包括GMP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GMP相关课程设置体系的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和各领域的交叉,与药品生产直接关联的药剂学学科发展十分迅猛,这体现在其分支学科越来越细化。围绕目前药品生产的核心GMP,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需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师们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做好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根据药物制剂专业知识的构成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穿插交替的方式,设置《工业药剂学》和《制剂工程学》课程为先、《制剂车间与设计》和《药厂GMP实施与认证》课程为中、《生产实习》课程为后的顺序。定位为先的两门理论课程是GMP药物剂型、制剂工艺和设备、车间环境和辅助设施等专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定位为中的一门理论一门实践搭配课程是GMP条款和指南、岗位设置、标准操作规范、车间分级管理等知识学习的主体;定位为后的实践课程是在药厂实际生产环境中GMP综合知识实践应用和强化学习的主体。而对学生GMP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意识贯穿于整个体系的学习过程之中。

2 GMP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6]。PDCA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按照PDCA的循环规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管理过程包括很多教学管理过程。在我们看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可以参照此循环,但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调整。假设学生是对GMP认识完全空白的一张白纸,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从标准动作、判断对错相对低级的行为层次逐渐上升到解决问题、方案设计相对高级的能力层次,依次循序渐进式地在头脑中画满对GMP局部部件和整体构图的认识[7-14]。因此,我们将教学内容的施教过程调整为三个阶段的改良DCAP法,即先执行,再检查和处理,最后计划(图1)。

基于此点,在第一阶段授课期间,教师是站在一线岗位操作工的视角去帮助学生理解GMP。我们暂时不需要学生去解决问题和设计方案,而是需要学生明白岗位的职责范围和操作方法。下面我们以固体制剂片剂的压片填充工岗位为例子进行介绍,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分解为“准备-生产-记录-清场”四个模块,其中记录模块贯穿于其他三个模块中。在模块讲授中,紧紧把握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即“人员管理、机器设备、物料管理、制度文件、工艺环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准备模块包括:①本岗位物料的领取、核对、标识和存放;②生产环境、设备、物料清洁、生产用具的准备和标识。生产模块包括:①旋转压片机的安装和调试;②执行压片岗位工艺指令和生产过程中片剂的请验;③负责生产过程偏差的及时报告和上方下达处理措施的执行;④填写压片岗位生产纪录。清场模块包括:①片剂的存放、交接与记录;②旋转压片机的清洁和保养;③生产环境、用具等的清洁和标识。

在清楚和掌握岗位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后,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授课,主要目的是理解每个岗位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从而自觉遵从标准操作规范(SOP)。这一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学习剂型生产工艺、设备、产品质量、车间环境控制等知识,例如生产环境的控制级别、片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项目、压片设备的原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压片填充岗位每个操作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也可以理解和配合生产质量控制工作,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片剂的请验内容,片剂重量差异、硬度、脆碎度等,更能帮助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上报偏差。

前面的第一阶段是一线岗位操作工人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二阶段是一线岗位操作工人要求掌握的内容,但掌握的程度会依人不定。因此,如果对第二阶段知识掌握很好的情况下,结合在一条生产线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个岗位工作积累的经验,能很快上升到分析解决问题和生产线管理的第三层次阶段。在面向本科生GMP第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生产岗位班长的职责范围为目标,主要初步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按照生产计划,组织和带领岗位人员严格按照SOP和工艺规程完成生产任务;②本岗位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产量、质量、收率)的控制和岗位偏差的分析上报;③物料领用统计、岗位纪录收取和整理;④岗位人员管理包括安全教育检查、岗位培训和工作考核。对于前两个方面,主要结合案例法讲解岗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措施的程序实施。例如片剂压制过程中出现抽检片重差异不合格的现象,应该先进行记录上报,再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否涉及压片机的安装、物料流动性的差异、环境条件的控制等,进行一一排除,与上级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后两个方面,主要结合各种填报表格和日常管理事务安排制度,进行指导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药剂学实践教学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