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见的你 请听听我的感受

2014-11-19 05:30黄燕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陈述寝室被子

一年多前,我中途接手高二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开学没几天,生活老师找到我,把我带进一间寝室,一股脑地开始数落我们班的学生Z:“个人卫生极其差,还躺在床上抽烟,好几次把床单烧出了洞。”从寝室出来后,我找到Z初中时的班主任打听情况,她露出嫌恶的表情:“哎呀,快别跟我讲起这个人!满嘴歪理,就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回到办公室,我查看了他之前的档案:全盲,在几所学校就读(被劝退)过,成绩中上,所有的期末评语都是要他改这个改那个毛病。

我静下心来,整理了Z的大致表现:聪明,易冲动,习惯差,受到批评时会极力否认或狡辩,是个很不讨人喜欢的学生。我很庆幸,幸亏我是在接触“非暴力沟通”之后才遇见他,要不然和他打交道时我一定会连连犯错。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客观地观察人和事,并不带成见或评价地表达观察结果。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我想我面对他时一定是带着负面情绪的。于是下课后,我把Z找来办公室,对他说:“刚才我到寝室看了看,说实话,我很失望。”Z听了我的话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形容的那样暴躁,只是平静地解释说:“我被子拿出去晒了。”我接着说:“不只是被子,你的床板上有很厚的灰尘,床头那双袜子是穿过的吧?”他很快答道:“黄老师,你知不知道我什么都看不见?打扫卫生太麻烦了,我们盲人就是这样的……”他滔滔不绝地描述了他遇到的种种麻烦,以及生活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之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根据我的了解,即使全盲的孩子也并非什么都要依赖别人,至少同寝室的那几个学生都比他做得好。但我没有和他争辩,只是在听他说完之后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吧,你今天先把床板擦干净,被子铺好,袜子洗了挂到阳台上,行吗?”他不太情愿,但还是答应了。

这是我和Z的第一次沟通。这个二十岁的大小伙子,对别人的指责特别敏感和戒备,习惯于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让我意识到,跟他交流时,绝不能急躁,也不用讲大道理,只需陈述事实、表达感受,引导他发现自身问题,他会懂的。

第二天我再去检查寝室时,发现他做了一些调整,虽然还是很脏,但我想,只要他肯改变,就已经是好的开始了。

之后在楼道里碰到他,我总会和他说几句话。有时我会说:“Z,你的被子和枕头这两天都搭在走廊上,晒久了会变硬的,记得收哦。”有时我会说:“最近生活老师说你进步了,我真高兴。”

一段时间后,Z已有变化,偶尔会打扫寝室卫生、洗洗枕套,只是抽烟的次数没有明显减少。我咨询过,如果已经成瘾,想要戒掉是很难的,但我觉得还是得跟他谈谈。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在表达感受时,逞强可能把事情弄糟,示弱反而有助于解决冲突。于是,有一天做完课间操后,我找到独自一人走在最后的Z,边走边聊:“我特别难过。我们班同学都那么努力地保持清洁和维持纪律,可我们班总得不到流动红旗,我查看了扣分记录,发现大部分是因为你抽烟。”他一惊,回答道:“我没有每天抽烟,只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抽一支。”我问:“你知道在校学生是不能吸烟的吗?”他说:“知道,可是我抽烟有一两年了,已经上瘾了。”我把早已烂熟于心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有关知识说给他听,讲到烟毒的危害时我加重了语气、放缓了语速,我注意到Z的嘴角微微抽搐,他用拇指和中指深深地按压原本就凹进去的眼窝——这个动作是很多视障孩子感觉到压力时常做的。看到他有所触动,我又讲到了未熄灭的烟蒂是火灾隐患,再讲到他吸烟给爸爸妈妈带来的经济负担等等。最后,我替他出了个主意:“数一数自己每天抽多少支烟,一天一天逐渐减少。”

事后,我向Z的家长通报了他抽烟的情况,家长表示对此他们无可奈何,我提醒他们不要责怪他,但要限制他的零花钱的数额。

Z说他抽烟是因为心情不好,我发觉他最大的苦闷来源于自恃才华横溢却感觉被埋没了,如果能让他找到成就感,他的精神面貌应该会有变化的。不久之后, Z提出他想考大学。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吗?我和其家长沟通之后达成一致意见:我联系补习老师、印盲文复习资料,他爸爸妈妈比对招生简章、筛选大专院校。从此,Z投入了忙碌的复习之中……几个月后,当我接到山东滨州医学院的录取通知电话,知道Z成为本校职教部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时,我开心得马上冲进教室向全班同学报喜!

回想起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与Z交流时都尽力客观地陈述和表达,每次都是在平和的氛围之中,而他也确实在一天天进步。与Z的交流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作为老师,我们要观察孩子们的需要,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如此,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名师点评:

黄燕老师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策略对Z同学的教育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强调通过表达感受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表达感受时,老师又以示弱的姿态解决了师生双方的矛盾冲突,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在与Z同学的沟通中,黄老师在倾听Z同学的心声后,能够充分感受学生的感受,也能准确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Z同学能冷静地面对自身的问题。面对“有主见的”Z同学,黄老师又能巧妙地“示弱”,来唤回Z同学的自信心,成就Z同学新的人生追求。

这种以理解、信任为前提,淡化已有的成见,强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设身处地体会他人感受的沟通方式,不仅提高了班主任育人的能力,更促成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推广。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 周芳)

猜你喜欢
陈述寝室被子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Which Is Important?
Mary’s Cninese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天那么热是谁在裹被子
云被子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