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后现代性探讨

2014-11-19 19:37王晓敏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反讽黑色幽默变形记

王晓敏

摘 要:弗朗兹.卡夫卡虽然作为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但他也受后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带有明显的后现代性,本文以其代表作《变形记》为例来具体剖析其后现代性特征,以全面揭示其作品的丰富内涵,欣赏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后现代性;不确定性;荒诞性;反讽;黑色幽默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后现代主义时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冲突加剧,官僚主义、军国主义风行一时,核战争的威胁给人们带来普遍的压抑感、恐惧感和悲观失望情绪。这种压抑、苦闷的精神状态导致了美国思想界“崇尚自我逐放”的倾向,这一倾向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直接表现为虚无主义的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它带有反文化、反美学、反艺术的性质。他们强烈地批判、谴责现存制度,希望通过艺术谋取社会变革,重新认定人生的意义,从而形成与战前现代主义文学迥然不同的文学思潮,即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有其独特的哲学依据、创作规律和艺术特征,它反抗社会对人的限制,撞击文明的戒律,是一种把思维推向荒唐逻辑的文学游戏。后现代主义在文学领域的特征表现为不确定性、零乱性、荒诞性、黑色幽默、反讽、通俗化倾向等。奥地利作家弗朗兹.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的小说《变形记》、《审判》、《城堡》等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在评析卡夫卡的作品和创作风格时,只简单地将之归入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只能失之偏颇,不能全面揭示其作品的丰富内涵。后现代派把对普遍价值、终极命运的关怀排除在外,只涉及自身,让文学回到个人,回到对个人生命状况清醒的关注,卡夫卡在这一点上也深受后现代派创作理念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后现代特征。在此,我仅以《变形记》为例来分析卡夫卡作品的后现代性。

《变形记》记叙了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下层小人物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体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亲情的淡薄和人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质。它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但同时它也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体现在《变形記》中的不确定性特征。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为了一只大甲虫,在现实中人当然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是人变成甲虫是人的存在的某种终极可能性的象征,它是我们人人都可能面对的最终可能性。因此,当格里高尔本人、他的家人及周围的人发现他变成了大甲虫的时候都丝毫没有怀疑这一变化的荒诞性,而是都把它当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还是摆脱不了生活的重压。虽然,生理上完全变成了大甲虫的格里高尔厌恶人类的食物而喜欢吃腐败的东西,他总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或倒挂在天花板上,但它心理上却仍然具有人的所以感觉、思维、以至意识,在变形最初、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还一直考虑如何赶上8点钟的火车,如何马上开始工作,还向上司求情让他不要解雇自己,担心自己变成甲虫后家人的生活,最后却遭到家人的摈弃,最终格里高尔自觉成为了家人的累赘而绝食身亡。卡夫卡的写法完全遵循了写实的原则,仿佛他写是就是他在现实社会里亲眼目睹的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读者也完全把这一事实接受下来,在这个意义上说,卡夫卡写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宿命。这样,人与虫的类属界限模糊了,甚至消失了,体现了类属的不确定性。此外,是卡夫卡艺术表现手法的不确定性,《变形记》蕴涵丰富的寓意和歧解,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在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后,所谓父子、母子、兄妹的亲情,所谓工作责任,所谓人性等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都变了形,都面目全非了,让人不禁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过。人变成虫象征了人们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甲虫”式的人,已成为孤独的纯象征,它表现了人的那种绝对没有止境的孤独。

其次,《变形记》中充斥着荒诞因素,这也是后现代派的特征之一。《变形记》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的故事,但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激烈的社会竞争使许多人精神产生畸变,甚至走向崩溃。人变成了甲虫,甲虫具有正常人的思维,它为家人着想,爬着去乞求秘书主任;甲虫开门锁,想竭力拯救自己房间的那幅画;父亲砸在甲虫身上的那只苹果一个多月都不腐烂等情节无疑是荒谬的。但荒诞的手法促成了小说矛盾的冲突、情节的发展,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当格里高尔能工作赚钱时,他受到家人的喜爱与尊敬,但当他变为了一只大甲虫,再也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家人的厌恶与唾弃,一切的亲情都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荒谬的、病态的,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中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的体现。人变虫本身就是一种极度夸张的荒诞表现,表面看来似乎与客观世界相脱离,但只要认真研读,就不难体会到作品内在的真实。人变虫没有丝毫诗意的感觉,惟有生活的沉重、荒诞与虚无。卡夫卡揭示的是人类生存的普遍状况:二战后西方社会动荡的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致使本来很自然的现象在动荡的环境和特殊的情况下也发生了扭曲。处于当时社会的个人一旦失去谋生能力,就犹如虫子般遭人厌弃。读者可以发现在荒诞的背后表现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

再次,《变形记》具有浓重的反讽意味,这是后现代性的又一重要特征。《变形记》中的反讽意味源自对现实中存在的荒诞性的揭示。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意外地陷入令人啼笑皆非的困窘之中,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格里高尔在变形前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在父亲公司破产后,为了还清家庭的债务,他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把自己当作挣钱的机器,最终被生活完全压垮---变成了一只甲虫,即使在变成甲虫后,他仍然为父母、为小妹的未来着想。而变形后的他遭到了冷酷的父亲的厌弃毒打而致残;虚伪的母亲对他感到恐惧,不愿见到他;绝情的妹妹视他为负累,盼着他早日离开或死去,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却成为了家庭的福音。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的生活本来就与甲虫无异,让他不胜厌烦,被生活重压所束缚的他渴望自我解脱、获得自由,早就想变为虫子,希望像虫子一样在无束缚的环境下死去。但,可悲的是,成为甲虫的他依然在责任、罪恶中挣扎,这无疑是对西方社会致命的反讽与嘲弄,从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后是体现在《变形记》中的黑色幽默特征。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病态喜剧”、“虚无幽默”、“黑色喜剧”等。“黑色”常代表悲伤、痛苦、忧郁和绝望。当它和传统的幽默联系起来,即表示用无可奈何的嘲讽来体现现实的荒诞不经,使人们在精神上得以解脱,继续生存于荒诞之中。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一方面感到自由、轻松、自在,另一方面又对家人有负罪感,在遭到家人嫌弃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对家人所做的最后贡献就是自己的毁灭。而当格里高尔悲惨地死去后,全家人马上欢欣鼓舞地搬入新居,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美好生活,彻底忘掉了曾是全家人的经济支柱的格里高尔,由此可见现代人的冷漠与无情。这样的情节在小说中还有不少,反映出了当时后工业时代荒诞动荡的社会里人们心理病态扭曲,自私又冷漠,既可怜又可悲。

总之,解析卡夫卡的作品,尤其是《变形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处处存在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其作品在成功展现西方现代社会现状和现代人困惑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消沉、压抑与绝望。

参考文献

[1]《变形记》[奥地利] 弗朗兹.卡夫卡著,李文俊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3。

[2]《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东著,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误入世界:卡夫卡悖谬论集》 [奥] 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卡夫卡现象学》胡志明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5]《卡夫卡及其后现代性》卜红著,“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反讽黑色幽默变形记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黑色幽默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