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特色

2014-11-19 20:30完德加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唐卡藏族

完德加

摘 要:《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在多位优秀的藏族和土族民间画家的共同努力下问世于青海热贡艺术的故乡同仁县,后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名录当中,无疑,这是藏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藏族;文化艺术;唐卡;彩绘大观

1 藏族唐卡艺术的起源

藏族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大体可以追溯到吐蕃时代。公元七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统一全藏,翻开了西藏历史新的一页。松赞干布先后与尼泊尔赤尊公主、唐文成公主联姻,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两位公主进藏时,分别从尼泊尔和中原内地带去大量的佛教经典、营造工艺、历法星算、医药书籍以及大批工匠等,为西藏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部活力。此后,吐蕃王朝相继修建了雍布拉康宫、布达拉宫、帕崩卡宫、强巴明久林宫、庞塘宫等华丽的宫殿。在装饰这些宏伟壮丽的宫室时,王室招集和培养了大量的画师和画匠,这无疑促进了西藏绘画艺术的快速发展。据五世达赖所著《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吉祥天姆护法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吉祥天姆护法神像时,作为核心将其藏在神像腹内。”这幅相传由松赞干布亲自绘制的唐卡虽已不复传世,但从西藏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来看,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这个时期不但有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壁画艺术作为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隨之发展起来了。这时,仅有的壁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一种能随意作画、便于悬挂、易于携带和收藏、有利于宗教宣传的新型画种——唐卡,也就应运而生。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时,唐中宗将金城公主远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热。从此,在佛教昌盛的西藏,唐卡和壁画并驾齐驱,成为西藏绘画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 《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特色

一幅世界罕见的巨型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简称《彩绘大观》,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问世。黄南州同仁县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这里是彩绘、彩塑、木刻、堆绣、建筑装饰等民间艺术的集中制作地,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热贡艺术”。《彩绘大观》就诞生在这样的沃土里。为了展示悠久的藏族历史和灿烂的藏族文化,以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绘画技术精心绘制这一宏篇巨著。《彩绘大观》是由藏族工艺美术师宗者拉杰先生于1980年着手策划、设计,1990年开始绘制草图,1995年起绘制工作全面启动,1999年9月全部完工,历时20个年头,突出了明显的创作特色,把藏族绘画艺术推向了新高潮,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

2.1 《彩绘大观》规模宏大

生活中常见的唐卡,长宽都在1米左右,较大的也就3平方米,画布绷在小型画架上就能绘制。《彩绘大观》绘制的画面宽1米,长618米,绘制时在一间500平米的宽畅大厅中进行,用钢管做成长15米,宽1.2米的绷架框,上面将画布绷好。这样的绷架在大厅里有8档之多,正反两面组成16个画面,也是16面工作画架。几十或上百名艺人投入绘制,形成了庞大的制作车间。艺人们分段绘制,分段延伸,使画面始终保持连续性。这种绘制方式,彻底打破了过去艺人一家一户,独人独幅,自我封闭的 绘制模式,使唐卡绘制从单幅走向多幅乃至长卷连续,为唐卡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唐卡绘制完后,需用彩色锦缎镶边,上下加轴,才算是一幅完整的唐卡。《彩绘大观》的镶边却更为讲究。因是长卷,主要是上下加边装饰,上部宽50厘米,下部宽70厘米(加穗边至1米),分别是用一幅幅藏式装饰图案连接,用“热贡艺术”中剪贴绣的手法制成,这些图案加起来有3000多个,光这上下的图案装饰部分就又是一项大的装饰工程,也突破了一般唐卡只镶锦缎边的老作法,使唐卡长卷更加锦上添花。

《彩绘大观》的画卷加两边装饰形成2.5米的宽度,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由于画卷是布料和矿物质颜料构成,重有2000多公斤。画卷展示后,气势恢弘,蔚为大观;五彩缤纷,辉煌灿烂;进入展厅,令人目不暇接。粗粗看没有半天走不到头,如果仔细欣赏,就得两三天时间。

2.2 《彩绘大观》内容的博大精深

《彩绘大观》反映了我国藏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诸方面的内容。卷首,精巧的标志图和醒目的藏、汉、英三种文字书写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名称把人们引入到历史的长河。

(1)历史部分

画卷用藏民族的观点图解了宇宙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形成,这些都与现代科学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处。然后用较长的画面描绘了从第一代藏王开始至十七世纪为止的历代藏王形象和他们的业绩,以及西藏历史的演变。

(2)宗教部分

这一部分的比重比较大,占整个画卷的60%多。内容有释迦牟尼传、释迦牟尼生平、诸佛、菩萨、护法神、天女、坛城等。从藏传佛教教派分,有苯教、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希结派、觉囊派、格鲁派等各自的佛、菩萨,以及转世活佛和高僧大德。这是一部完整的藏传佛教史。

(3)大众文化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声明学、声律学、词藻学、修辞学;探讨逻辑和认识论的因明学;有记载工艺美术学问的工巧明;有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有浩如烟海的藏族民间文学,包括藏戏、神话传说、诗歌、谚语、故事、格萨尔说唱、舞蹈、绘画、雕塑等,涵盖了整个藏族的文化艺术。在这一部分还包括了民俗民情和名胜古迹,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藏族人民一生的历程,描绘了藏区的名山大川、著名寺庙。画卷的最后部分以吉祥如意和祈求幸福的画面作为结束。通观长卷,从虚无缥缈的宇庙太空,到佛光普照的极乐世界;从繁华似锦的世外桃源,到人海茫茫的现实生活;从佛、菩萨、各路神仙,到自古至今的芸芸众生,同在大千世界,洋洋洒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天国。

3 《彩绘大观》的绘制团队

在漫长的历史中,绘制唐卡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席岗派、曼塘派、钦则派、噶玛嘎日派等。多少年来,各教派各流派互不来往,各自为阵,封锁技艺,闭门发展,甚至还出现相互攻击和低毁。这次绘制《彩绘大观》,把各方面的人士、艺人请到一起,共商大计,共绘宏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幅长卷把各教派、流派团结在一起,解开了数百年不合的疙瘩,众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创造藏民族的辉煌艺术。600多米的长卷,各个局部反映出不同画派在构图、用笔、着色等方面鲜明的个性,有时各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甚至在一幅画里几个派别的风格同时出现。综观长卷,整体上保持着情节连贯、画面生动、图案艳丽、艺术协调、相得益彰、融会贯通的唐卡风韵。在同一幅画面上,不同风格融为一体,在中外绘画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

4 结语

《彩绘大观》通过绘画艺术,将藏民族的历史渊源、宗教传承、文化发展、生活习俗等整体系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一幅画卷上,可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1999年9月,《彩绘大观》绘制完成后,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隆务镇举行首展,2000年2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展出,同年4月和2001年两次在北京展出,每次展出都引起轰动,观众纷纷留言,盛赞画卷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枝奇葩,是藏族人民天才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后,长卷又两次出访到韩国展出,向国外展示了《彩绘大观》的风采,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又收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邀请函,今后将到更多的国家去展出,使唐卡这一藏族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艺术中占有自己的地位。1999年12月3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给《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证书,确认了这一藏画艺术的高峰地位。

参考文献

[1]《彩绘大观》创作委员会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简介《彩绘大观》创作委员会 2011年6月19

[2]察仓·尕藏才旦 《热贡唐卡》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6月第一版

[3] 彭兆荣 《热贡唐卡考察录》 民族出版社 2012年12

[4] 同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同仁志(下)[Z].西安:三泰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唐卡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