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14-11-19 22:35李荣菊侯妍妍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科技融合服务

李荣菊 侯妍妍

摘 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领域,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方式。笔者通过对河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完善、复合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新路径。(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字:科技;融合;公共文化服务

2013年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部分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我国深化改革的新方向,强调提出了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构建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功能完备的开放性文化制度,着眼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这就不仅需要现代观念的引领,也需要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因此,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寻找更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工具,探索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

1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的现状

为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宏观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促进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朝着健康、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高新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域的应用,不断优化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为我国构建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的运用正成为我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引擎。

1.1 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

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以及声、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整合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为百姓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可能。文化部推广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借助虚拟网,不断促进国家数字图书馆和各省市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基于全媒体信息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已初具规模;博物馆应用高科技手段增加了动画游戏、模拟场景、互动体验等项目,文化馆(宫)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培训演示、电影院、剧(戏)院使用全彩LED显示屏发布信息,……高科技的运用引领了服务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底,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公众提供了可以公开访问的全国16个省市数字图书馆优秀资源,访问量已达到1350万次。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也使服务人次逐年攀升,目前我国参加试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总量达386GB,服务人次近1700万。

1.2 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领域

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科技理念和科技成果,用高新科学技术拓展服务领域,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设备配置不断提高,数字文化资源逐渐丰富,服务辐射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1年底,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覆盖率达100%),2840个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99%),2859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83%),60.2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9%)。文化共享工程通过数字技术不仅走进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也走进了农村、社区、校园、军营和企业等,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领域得到不断拓展,推动了各地惠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流动演出舞台的使用,为繁荣基层和农村文化,充实基层和农村信息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河北省2011年针对县城电影院入不敷出,设备老化,甚至被拆除的情况,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实施了县城数字影院建设惠民工程,对县城电影院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支持措施,完善了配套政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用省、市、县三级适当补贴,并吸纳社会资本的方法建设县城数字影院。使辖区内每个县都有了数字影院,有的还安装了3D放映设备,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电影难问题。

1.3 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城市利用高科技手段搭建了公共文化信息管理系统,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方式。公共文化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采集,通过这些信息一方面了解了民众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适时创新推出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一方面通过平台的使用把服务信息传达给市民,让市民及时了解并参与;同时还可以引导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监督和评议。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借助高科技发展优势,率先在全区建设自助图书馆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中心服务系统、物流系统及监控系统四个部分,使持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用户都可以享受365天24小时的全天候自助办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图书续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存在的问题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促进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但是,相对其它发达省份来说,我省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

2.1 观念滞后,文化与科技融合缺乏自觉意识

随着近几年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我省各城市文化品位大大提升,但由于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有些馆内资源往往只有文字标签,没有进行声音、影像、动漫等领域的深度开发,不少去过博物馆、美术馆后的市民都抱怨“看不懂”“没意思”,这也成为人们浮光掠影地走过,并拒绝再次光顾的理由。确实,对于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馆藏资源,单凭市民自己的力量,确实看不懂,也感受不到文化的乐趣和魅力,公共文化设施在公众生活中被边缘化。公众远离公共文化设施既被作为一个问题,其实又因为公众素质不高被视为理所应当。但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就是服务于公众,服务于那些没有深厚专业文化背景的普通人,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否则,公共财政为此拨付的巨额支出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而成为政绩的铭记。由于文化系统的科技意识不强,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里面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知识远不及国外的同行,更多文化管理部门和公益性文化机构领导者对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缺乏一种自觉意识。

2.2 体制不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文化与科技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区域间文化科技发展也不平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政府支持与社会现实诉求之间的不相适应以及政府职能一定程度的缺位,文化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的缺乏,导致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还没有形成。目前,高新技术已成为提升文化影响力、表现力、传播力的重要手段,我省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激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中介组织以及个人等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积极性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3 复合人才稀缺,制约了文化科技融合进程

由于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现行高等教育学科设置陈旧、文理分科导致我国文化工作者普遍缺乏高科技知识,而科技工作者大多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我省各级政府激励文化科技融合复合型人才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使文化事业领域广大干部职工,大多没有现代科技的知识和技能,面对服务设施装备升级以及精密化管理和技术化服务缺乏主动有效应对的综合素质,较低的科技素质直接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3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河北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路径选择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河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3.1 完善机制,形成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行政合力。

“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在继续实现有效覆盖的基础上,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并不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有效驱动,提升到文化强省战略的高度给予制度安排。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文化科技融合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尤其要纳入文化、科技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安排,促使其成为政府文化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财政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谋划和组织实施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添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财政预算扶持科目,加大项目支持力度;二要建立联动机制。为统筹协调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应进一步完善文化、科技、财政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建立由宣传部牵头,文化厅、科技厅等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会商制度,制定相关各方配套政策,实现融合过程中的文化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并重视科技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三要鼓励各级机构研究制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规划和提升计划,形成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行政合力。

3.2 创新体制,多元参与,形成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社会合力

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多元化、多样式、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必须要创新体制,多元参与。首先公益性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在公共文化中融入科技思维,并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手段,研究开发适应我国未来需求的新产品与服务,推动科技新产品和新手段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的应用,不断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线交互平台,完善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力度,关注群众需求的导向评价,为提升服务效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广泛联合企业、中介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尤其是在IT 行业、云技术及声光电应用领域具有优势的社会力量,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开发利用数字资源、充分利用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群众提供点对点、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在更高水平上、更大范围内服务文化民生。另外,要建设省级文化科技研发机构,鼓励高校科研和文化的融合,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积极培育文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要加大媒体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创新的社会氛围,解放思想,凝聚智慧,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社会合力。

3.3 加强培育,注重引进,着力解决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人才瓶颈问题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解决既熟悉文化规律又掌握高新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是关键。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的资源,建设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搭建跨学科、跨行业、跨系统的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学科架构平台,组建相应的专业,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同时通过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研发和运作,促使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二要加大文化科技领域重点实验室、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等重要载体的建设力度,培育更多的领军人物。并通过对存量的公共文化队伍进行分级培训的方式进行优化。使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求,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三要完善文化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拟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让更多掌握高新技术的人员加入到公共文化队伍中来。实施文化科技人才引进工程,营造有利于发挥复合人才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并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复合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复合人才配置工作。(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王列生 开放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2日

[2]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9月27日

[3]金 晶 杨阳腾 展现文化科技的融合 中国经济网2012年05月17日

[4]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 国家数字文化网 2012-12-12

[5]左 颖 率先建成城乡均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 北京晚报 2011年12月26日 第九版

作者简介

李荣菊,侯妍妍,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化管理、文化政策。

猜你喜欢
科技融合服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