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头东河区北梁旧城改造看传统街区的保护

2014-11-19 22:35张威李江吕林雪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旧城改造

张威 李江 吕林雪

摘 要:旧城的改造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如何在提高原住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保护好旧城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决策者、开发商、设计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包头东河区北梁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缓解旧城改造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以达到保护城市传统街区的目的。(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北梁;旧城改造;传统街区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职业发展计划项目(The Project of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ms and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dges Under Beijing Municipality)项目编号:IDHT20130514;北京学研究基地课题“北京传统手工艺的‘复归现象研究”( Funded by Institute of Beijing Studies) 项目编号:BJXJD-KT2013-A05

1 绪言

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留下了印迹。这一系列印迹延续至今就构成了一条历史文脉,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传统街区是构成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其内部肌理及尺度就是在呵护城市的历史文脉。在用地日趋紧张、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已成了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可在这“有效利用”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则是大拆大建,当公众在享有这种改造带来的便利时,却不得不承受体现地域文化传统街区的消失,这种得失却很难用单纯的生活便利来衡量。参与到包头东河区北梁旧城改造规划时,当意识到之所以保留了多处相对完整的商铺遗址、宗教建筑、晋风院落是源自于贫困,那种惊喜是瞬间的。能否找出一些方法去让传统街区摆脱城市化进程中处境的尴尬,在提高原住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好传统街区,不只是城市决策者及开发商考虑的问题,也是设计师的历史责任。

2 项目背景介绍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市区主要由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组成。其中东河区为旧城区,早期“包头村”就发源于东河区北部的“北梁”地带。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为新城区,位于包头市的西部。2003年夏,包头东河区政府与上海家化置业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包头市龙藏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启动了以“北梁地区自然与建筑遗产保护”为核心的城市改造计划,内容包括以东河区 “北梁”为中心的北区、“南海子”为中心的南区及“东河槽转龙藏沿线”的东区。北区以“自然、建筑遗产保护”为主题,在提高市民居住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业、旅游事业;南区以“黄河河滩湿地保护和建设”为核心拓展城市的旅游、休闲和会展空间;东区以“东河槽转龙藏河滩湿地保护”为核心着力建立行政、文化教育基地。北梁地区以其在包头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首先启动建设的项目,政府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北梁13.6平方公里区域的改造,总投资将达到60亿元,截至2015年结束,将东河北梁旧城建设成为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精品住宅于一体的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多功能城区。

3 北梁传统街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传统街区中道路尺度与现代交通方式

北梁传统街区中的道路大都以步行尺度为依据,多为3.5--6米左右的宽度。这一道路状况与目前“以车代步”交通形式存在矛盾;同时由于北梁地区大多为坡地,如果按常规改造方式,采用拓宽道路的做法来改善行车条件,则对于传统街区的保护极为不利。拓宽街区道路无疑就等于破坏了道路两旁的建筑遗存,而价值较高的传统建筑恰恰都位于街面,拓宽道路势必会对这些建筑遗存造成永久的、无以挽回的破坏;另外,现存的传统街巷空间本身就是旧城内独特的景观,街道尺度的变化无疑会造成这一景观层次的消失,因此保护现有街道宽度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交通问题,可以先拆除街巷内影响交通的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及设施,确保以满足单车通行的3.5米街巷基本标准;对局部过分狭窄的街巷采用谨慎、技术性的拓宽,以保证旧城区内一般道路宽度能保证单行线路的畅通,并在适当的距离、地段做好停车;此外,对于重点保护的街巷通过实行交通管制,设定为步行街,以利于人们来此休闲、观赏。为了与新城区有较好的联系,根据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并结合街巷本身的宽度、街区的保护价值的评定,慎重地开辟出8米左右的内部主要交通环路,以方便此地居民的出行;同时围绕这一交通环路在适当的距离、地段设置停车场,作为传统街区车行和步行的转换点;另外做好旧城区内的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以减少私家车在主要街区内的使用。

3.2 市政设施完善和传统街区道路

市政设施的完善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街区修复还是新区建设都应在街区内敷设好供电、给水、排水、燃气、弱电等一系列设施,特别是对于北梁旧城区目前市政设施的现状,更需进行大面积的整改。然而北粱旧城内狭窄的街道和起伏变化的地形特点,给正常的市政设施落实带来了难度。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在设施敷设的具体实施时,采取管线分开敷设的方法:从建筑院落区的一侧供给水、燃气、弱电,而由另一侧进行排水、电力的附设。这样每一条道路的管道均可同时向两侧的街道提供服务,不但减少了每条道路的服务压力,而且使相对狭窄的街道分别承担了不同功能,共同完成了市政设施化整为零式的引入。考虑到部分地区坡度较陡,在供水、排水的设计时可采用分片进行的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线铺装。

3.3 传统街区旧建筑老化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北梁旧城现存晋风建筑院落352处,保护好这些传统院落是保持旧城街区风貌的重要环节。目前这些院落中的建筑有的相对完整;而有些建筑由于不同时期的搭建、改建损坏较为严重,急需修缮;即便那些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功能上、设施上都已置后,不再方便市民居住了,因此大面积的改造势在必行。为了在改造中减少这些院落的受损降到最低,同时又能在现今生活中体现出它们的价值,规划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将现存传统院落进行分类:对价值较高、保存完好的院落,要“原物”保护,做适当谨慎的技术性加固处理,在不损害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根据它们的规模、所处的位置,部分建筑院落改为博物馆、民俗馆等来体现它们的价值以及拓宽维护费用来源渠道;对于价值不大、但保存相对完整的院落,由于它们对于形成传统街区的肌理、文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把这类建筑定位在保护“原貌”的层次上,对其进行适当的局部加固处理,并部分改造为宾馆、商铺、旅游等服务设施,部分仍为居住用房;而对那些价值不大、损坏严重的院落,予以拆除重建,并在保护街区“风貌”原则的基础上,控制新建的建筑尺度,使之与街区的尺度相符,以确保街区的连续性。总体上讲,无论原物保护、原貌保护还是风貌保护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论证,而且必须根据的街区具体现状控制新旧建筑在街区中的比例,对重点街区根据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条例规定,历史遗存应达到50%到60%以上。

3.4 旧城单纯居住功能与城市通勤压力

目前北梁旧城区缺少就业渠道的状况使之成了单纯的居住街区,生活在此处的无业人员较多,即便是有职业的人员也多在包头东河的新城区工作,单纯的居住功能无疑给旧城区居民的上班、购物等带来了不便,同时这些必须发生的日常活动也增大了城市的通勤压力。因此,在进行规划时不只单纯的考虑对旧城进行物质条件的改造,而是应从带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进行旧城区的城市复兴,把旧城居民的就业与街区改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为有了这一策略为依据,在对北梁总体规划时,除了恢复以往沿街设立商铺的格局,还在不同区位设置了适当规模的商业中心、餐饮娱乐、旅游服务设施等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设立既带动了旧城经济的发展,同时给旧城区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就地消化了劳动力减轻了城市的交通负担,对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5 低容积率与开发利润

处于对传统街区保护与尊重,在旧城改造规划中会对新建建筑、构筑物的高度加以控制。根据北梁地区建筑多在4到6米的现状(不考虑地形的起伏),规划中除旧城区内需要的“地标”建筑外,其余的大量建筑根据街区尺度只能做到二层,这样就会使整个旧城区的容积率很低,相对的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增高,为开发商的投资带来风险,其结果会导致开发商改变规划方案,不去进行实际的、保护性的改造,从而违背了旧城改造的初衷。出现这样的憾事,不能一味的去指责开发公司,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慈善机构、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当地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开发优惠政策给开发商,从而在开发商获利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旧城保护监控力度。具体实施办法视情况而定,如让开发商可去其它地区获得适当的土地补偿、可免交土地转让金或获得税项优惠、额外补偿建筑容积率等,以确保开发商对旧城项目的保护性改造。

3.6 传统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修缮与维护费用

共有352处晋风建筑院落,59条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街巷,11座教堂寺观建筑群落。上述文化遗产的存在无疑提升了旧城区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的层次,可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那就是怎样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体现它们的经济价值,从而解决自身的长期维护费用。当然对于那些宗教性质的建筑,在自身的发展、维护方面并不存在这一窘况;而对于那些晋风建筑院落却需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开发后这些院落自身维护资金的来源问题。通过论证和借鉴其它旧城改造的经验,可以将历史价值高、保存完好的院落作为博物馆、民俗馆等供公众有偿参观;对于价值不大但保存完好的晋风院落开辟为宾馆、餐厅等场所,从而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下体现它们的经济价值。

3.7 保护传统街区人文环境与当地居民经济状况

原住居民生活方式的保护是延续传统街区活力的基础,而生活方式又以原住居民的存在为前提。通过对北梁地区的实地调查,传统街区的原住居民大都属经济收入较低的群体,“低容积率”引起的高价位住宅的现实状况,迫使他们很难回迁。部分原住居民的流失将使新建的街区很难在地域传统和文脉上保持历史的延续性,进而也会导致街区内传统生活方式的断代。因此,注重原住居民的回迁问题也是保护传统街区文化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社会网络与生活方式,使大部分原住居民对传统街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能够形成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结构。与常规开发方式简单将居民外迁相比,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顺应国家对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尊重旧城原住居民实际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和经济能力,给中低收入家庭建立社会保障商品房体系,发挥经济适用房的实效作用;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政府出资兴建的廉租住房,保证原住居民能够在习惯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长期居住,这对传统街区人文环境的保护、社区历史文脉的延续都有着重要意义。

3.8 对自身地域文化价值缺乏认识与盲目崇拜

地域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经济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大面积传统街区的成片开发,使人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却丢掉了自己的过去,以至于去照搬“欧陆风”、模仿“美国式”等等,可以看出在商家炒做概念的背后是部分市民对自身地域文化价值的否定。在对北梁旧城区调查时,部分原住居民溢于言表的急切搬离街区的心情超出了对街区改造的关心,这种心态存在对于传统街区的保护极为不利。旧城改造不应陷在单纯的提高物质环境框架中,还应去唤醒人们去对自身城市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只有这样,才会让独具特色的城市重现昔日的光彩。

3.9 传统街区改造的长期性和开发商追求短期效益

北粱旧城传统街区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自组织性的演变过程,是按着一定的有机方式演变形成使的。因此对城市进行改造时也应尊重它的演变规律去进行规划,而不能因城市决策者的政绩、开发商的短期行为而无视这一规律的存在。须知对单体建筑的设计只为业主服务;而旧城区的改造则必须对公众整体负责,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从一个长远的、本着对公众整体利益负责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宏观的去进行规划,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旧城复兴。

4 结束语

传统街区不仅是物质性的,也是原住居民精神的栖息地。它是城市记忆、公众情感的载体,是一方水土特定文化的持有者。单一的注重物质性的改造势必会导致城市历史文脉的逐渐消失,不应在匆忙改善城市物质性的同时,遗忘甚至毁掉延续先辈痕迹的传统街区,要珍视那些有幸逃过无数劫难的历史遗迹,存一份相对完整的记忆给城市。

(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 政协包头东河委员会,《东河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2] 包头市委文史编委会,《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

[3] 包头市委文史编委会,《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威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旧城改造
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旧城改造跟踪拍摄探索研究
城市建成区土地再开发对策研究
浅析旧城改造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措施
律师服务城市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创新思考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
公共政策视角下旧城改造的思变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转型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