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江苏梆子戏中的古筝演奏特点

2014-11-21 18:23张瀚文
剧影月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梆子滑音颤音

■张瀚文

浅论江苏梆子戏中的古筝演奏特点

■张瀚文

一.江苏梆子戏的历史发展及音乐特点

江苏梆子戏是我国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北部徐州一带,其中沛县梆子是主流。它是由山东梆子戏与徐州地区方言土语结合,吸收当地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而成的。在徐州有这样的风俗:“凡新兴土木、庄稼丰收,婚礼嫁娶等庆贺之事,皆搭台唱大戏,全村同贺。”这里的大戏就是指江苏梆子戏,由此可看出梆子戏已成为人们生活场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种高亢激昂、粗犷朴实的娱乐形式与这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产生了共鸣,从而江苏梆子戏在徐州地区得到了快速传播,在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梆子戏的演唱风格既有山东梆子戏的刚烈,又有河南梆子戏的细柔。音乐形式时而雄健高亢,时而清爽细柔,音乐旋律跳跃性较大;舒缓时如行云流水,缓缓道来,情绪激烈时,丝弦锣鼓响声喧天,震耳欲聋。由于江苏梆子的表演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传统的基础上,又将自己的仪式规律和整套完整的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所以在表演形式上注重采取多种技巧,一般采用“文戏武唱”,用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将剧情推向高潮。演唱风格方面,江苏梆子既重硬朗又有轻柔,所以男腔尤多花腔,袭用山东梆子唱腔方法演唱,悦耳动听,所以生角戏特别是“黑红花脸”的剧目较多,其代表剧目为“四大征”(《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四大铡”(《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及“老十八本”、“新十八本”等。

二.古筝的音乐特点

古筝,原名叫筝,也叫秦筝,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的历史,故被后人称为古筝。我国历来对古筝很推崇,称古筝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群声之祖,万乐之师。古筝属于弹拨类民族乐器,用其弹奏出的乐曲优美圆润、清丽明亮,音量大而不噪,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由最早的五弦逐渐演变到唐朝的十三弦、元代的十四弦、明朝的十五弦、清朝的十六弦,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古筝由十六弦逐渐增加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六弦,而二十一弦古筝则是被广为使用的一款古筝。古筝筝弦的不断增加,使其音域得到极大的拓宽,音乐表现力得到极大的增加,用其含蓄柔美、清新舒展、浑厚深沈,激烈紧张的声音可以表现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狂风急雨等自然情景,用其优雅抒情,亦庄亦谐,柔媚动人的声音,还可以表现活泼轻快、慷慨急楚、委婉悲怨等人物感情,因此,古筝不但能独奏、齐奏、重奏,同其它乐器合奏、重奏,也可参加到大小型民族乐队之中充当重要角色。

三.古筝在江苏梆子戏中的演奏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江苏省梆子剧院在剧目和音乐上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在成功改编一些传统历史剧目的同时,又新创作出的历史戏 《华山情仇》《八姐游春》《红楼梦》现代戏《三个队长》《桃花庄》《扁担巷》等等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传统梆子戏音乐中,主要以梆子、二胡、扬琴等为主要乐器,并没有古筝这一乐器,近年来,江苏省梆子剧院戏为使其剧目中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剧团大胆将古筝这一传统乐器加入乐队,古筝的伴奏打破了传统的民族戏曲在音色上一成不变的模式,并逐渐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江苏梆子戏的音乐属板式化体,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为主,音乐曲牌丰富。古筝音乐则是按照五音阶宫、商、角、徵、羽五音定弦的,也就是说,古筝的各弦上只有 1、2、3、5、6五个自然音,4、7两音是靠演奏者在3、6两音上按出来的,为了适合梆子戏剧目的演出需要,演奏员可将古筝按照七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即音名CDEFGAB)七音定弦和变音无正常音阶顺序定弦,使其音域达到四个八度。在梆子戏中,古筝主要是用于伴奏的,当于其他乐曲演奏时,筝和各乐器声部都可以同度或八度重叠演奏同一段旋律、速度、力度等,以齐取胜,音乐效果丰富。但古筝的小段独奏可以加强现场氛围、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能使一场戏曲升华到顶端,更能在伴奏中激发演员的声腔效果,使声音听起来更加浑厚有节奏有律感。

(一)古筝在梆子戏中的演奏风格特点

江苏梆子戏中的古筝演奏在风格上以浑厚纯朴见长,泼辣高亢,起伏有致,富有地方韵味。不管是慢板还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突显出了徐州人特有的豪爽个性。

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二变音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曲调中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突出了朴实纯正的韵味。古筝作为梆子戏中伴奏说唱的乐器,由于必须要模仿声调的唱腔,所以逐渐地形成了乐器自身的表现技法,使得古筝在戏曲腔韵艺术与微分音程的运用上,呈现了独特的风格。

(二)古筝在梆子戏中的曲式结构特点

1.梆子戏中古筝演奏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梆子戏中古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有序;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2.梆子戏中古筝演奏的乐曲一般不进行旋律的变奏,第一、二句基本相似,只有第二句的结尾过渡有为第三句新材料做准备。乐曲中常采用等节奏型。旋律中多为小二度、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及四、五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扣人心弦。

3.梆子戏中古筝演奏的乐曲的主题部分是“八板体”的结构,就是每小节为一板,以八板为一个乐句,只有第五乐句是十二板,全长六十八板。“八板体”有时候乐曲全曲句数和总长度一致的情况下,改变部分乐曲的长度。所以“八板体”标题性乐句是千变万化的。

4.梆子戏中古筝演奏的乐曲分为快板和慢板两类,都是2/4拍,慢板筝曲每小节一板一眼,快板筝曲有板无眼。

(三)古筝在梆子戏中的演奏技法特点

“右手主音,左手主韵,以音补音”是古筝的主要演奏特点。戏曲中的古筝曲不如独奏曲要求的技法难度高,但却要根据戏曲的剧情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需要把戏曲中古筝演奏的重点放在弹出古筝的“韵味”。这种“韵味”的表现,则充分地体现在古筝左手的技法运用上,主要包括颤音、滑音、按音等。

颤音是左手在筝码左侧弦段做均匀的颤动,使纯净的音变成有规律的变化波形,从而增加音的美感,是古筝演奏常见的、普遍的技巧之一。颤音的方法很多,有以手腕为轴心的颤音,以肘为轴心的颤音,腕肌紧张的颤音,有点颤、按颤、滑颤等等。在戏曲的演奏中要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情绪的变化来选择颤音的方法。同一曲伴奏乐点,也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颤音方法,不可千篇一律。选择正确的颤音方法,不但能美化旋律,柔和音色,也使乐曲更加有韵味,使戏曲听起来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滑音是左手将右手弹弦后的余音,下压或放松做出二度至小三度的滑奏,是左手的主要技巧,也是“以韵补音”的重要手段,也是戏曲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基本的滑音有以下三种:上滑音、下滑音和回滑音。滑音是古筝区别于其他固定音阶乐器的重要特征。滑音在古筝演奏中赋予了音乐表情色彩,不仅美化了右手的音,更增加了在戏曲中的声腔感,同时也能充分体现演奏曲谱的地方风格和演奏者的个性特征。经过滑音装饰,使古筝奏出的乐曲旋律更加优美,细腻,赋予韵律。

按音是左手按出来的音,而不是筝弦的自然定音,是指原来音列中有却不用,另按其下方相邻弦使之升高的音。这种音是为了满足不同风格形成的,在按音上,总是带有微笑的上滑,听起来不是一个乐音,而是风格很强的音。如果不用按音,用弦列音,难免会听起来干瘪、生硬,也就更谈不上韵味和风格了,在戏曲的伴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戏曲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古筝这一乐器融入到江苏梆子戏的发展之中,二者的完美融合,必定会成为梆子戏舞台的一个亮点,为整场戏曲带来振奋人心的视听效果。当然,古筝与江苏梆子戏的结合时间很短,要让古筝在梆子戏中展现出更多的特点、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去领悟。

猜你喜欢
梆子滑音颤音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一千零一个愿望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
琵琶音乐中的滑音技巧
论巴松Vibrato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