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4-11-21 03:37季国军赵呈明赵荷娟魏启舜邵和平
中国食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孢泥炭覆土

季国军,王 琳,赵呈明,赵荷娟,魏启舜,邵和平

(1.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全球性食用菌[1],我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出口量世界第一。覆土层是1种用来覆盖在培养料上的物质[2],当双孢蘑菇的菌丝在培养料中生长吃透料后,在料面覆盖1层覆土,菌丝长到覆土层后,通过降低温度、增加空气和覆土层的湿度,菌丝就开始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原基不断生长就发育成可采收的蘑菇。如果不覆土,一般双孢蘑菇就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现象,至今还没有被研究的很透彻,但是我们知道覆土在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覆土提供了双孢蘑菇生长环境变化时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的营养[3],而且覆土是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和商业蘑菇均一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子[4]。尽管覆土的确切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覆土层特定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的活动,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起关键作用[5]。

国外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基本使用泥炭土作为覆土材料,因为泥炭的高持水性、透气性且不易污染杂菌,产量较高,但在国内的双孢蘑菇设施栽培中,出于成本的考虑,覆土材料多以田泥或稻田土掺入一定量的砻糠为主,因此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都不如泥炭覆土。本实验通过将泥炭和田泥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覆土,研究不同比例的田泥和泥炭作为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不完全依赖泥炭,且经济又能保证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覆土材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商业菌种双孢蘑菇As2796。

1.1.2 双孢蘑菇培养料

双孢蘑菇培养料由无锡祥云菇业有限公司提供。

1.1.3 供试的覆土材料

包括泥土、东北泥炭、稻壳。

1.2 方法

1.2.1 覆土材料的处理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田泥和泥炭,体积比3∶1;处理2:田泥和泥炭,体积比2∶2;处理3:田泥和泥炭,体积比1∶3;处理4:纯泥炭;对照 (CK):田泥和稻壳,体积比3∶1。用1%石灰水调pH至8,所有的覆土材料通过高压灭菌处理,自然冷却后覆土。

双孢蘑菇的栽培使用框式栽培 (17 mm×24 mm×14.5 mm),每筐装料3 kg,每个处理3个重复。双孢蘑菇的培养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菌丝生长温度为23℃,湿度70%~75%,当菌丝长满培养料每框覆土厚3 cm。覆土之后培养温度控制在17℃,湿度控制在90%。记录覆土50 d内双孢蘑菇的产量。

1.2.2 覆土的理化性质测定

持水率的测定参考Nobel等[6],空隙度的测定和压实容重的测定参考文献[7],总氮的测定参考鲍士旦的《土壤农化分析》。以干样品和蒸馏水重量比为1∶6,配制样品悬浮液,放置1 h后,用电导率仪和pH计测定EC值和pH值。

1.2.3 双孢蘑菇品质的测定

将采收后菇切成薄片 (约3.0 mm~3.5 mm)放入烘箱,在55℃~60℃的温度范围内恒温干燥,用40目筛过粉碎的干菇片,在100℃~105℃的烘箱内继续烘干至恒重,待测。

双孢蘑菇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灰分按照国标方法进行测定[8-10]。

2 结果

2.1 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

不同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不同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加,持水率和孔隙度增高,因为泥炭具有高持水性和较高的孔隙度,而对照组田泥和稻壳的持水率和孔隙度相对较低,容重最大,电导率较低为212 us·cm-1,泥炭的电导率最大为 582 us·cm-1。电导率和含氮量也是随着泥炭比例的加大而增加,对照组的电导率和含氮量最低。

2.2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和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覆土后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和产量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覆土材料中泥炭比例的增大,菌丝的生长速度加快,处理4中菌丝长到2 cm时的时间需要6 d,处理3中泥炭含量为50%,菌丝生长速度和纯泥炭的处理相比相差不大,也在覆土后第6天长至土层2 cm,且出菇时间较早为17 d,纯泥炭为18 d。而处理1、处理2和对照组则需要11 d长至土层2 cm,出菇时间为21 d。

覆土50 d后双孢蘑菇的产量统计如表2,其中以纯泥炭为覆土材料双孢蘑菇的产量最高为11.77 kg·m-2,50%泥炭的覆土处理下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都要低于纯泥炭的处理,处理1产量最低为5.63 kg·m-2,处理2要高于处理1。

2.3 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不同覆土处理下,双孢蘑菇的品质也有差异,结果见图1~图3。

处理1到处理4双孢蘑菇总蛋白的含量都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3的双孢蘑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9.44 g/100 g,粗脂肪含量是处理4最高为6.65 g/100 g,对照组的较小3.44 g/100 g,处理3和处理4居中含量分别为4.22 g/100 g和4.13 g/100 g。不同处理双孢蘑菇灰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1至处理4的双孢蘑菇灰分含量都在6.22 g/100 g到7.64 g/100 g之间,而对照组含量则为10.90 g/100 g。

3 讨论

泥炭作为覆土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泥炭资源的不可再生,且价格昂贵,一般在 160元·m-3~180元·m-3[11],农民一般不会采用。而目前中国农村主要采用普通的菜田土为主的覆土材料,双孢蘑菇的产量不高。本研究通过在田泥中添加不同量的泥炭来改善覆土的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添加量覆土的持水率、容重、孔隙度、电导率和含氮量,并研究不同的理化性质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泥炭的持水率较高,纯泥炭的持水率为90%左右,一般来说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含水量为90%左右,因此多提供可供利用的灰分是增加产量的关键,对照组的持水率仅为13%。同时泥炭的孔隙度最高,容重最轻,在田泥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泥炭能够提高覆土材料的最大持水率和孔隙度,有效的防止板结,使双孢蘑菇在覆土材料中长势更好。从产量来看,泥炭作为覆土材料,产量最高,但添加50%和75%泥炭的处理相对于对照产量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泥炭的电导率和含氮量最高,说明泥炭能够为双孢蘑菇的生长提供一定营养。对照组持水率最低,孔隙度最小,电导率和含氮量都低于处理1,但是产量并不是最低的,因为影响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形成不仅和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有关,还和覆土中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荧光假单胞菌有种密切的联系[5,12-14],还需要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泥炭中添加一定量的田泥可以降低覆土的成本。在本实验中,随着泥炭添加量的增加,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越快,出菇时间也相对提前。尽管使用泥炭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但是在泥炭中掺入25%和50%的田泥,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当加入75%的田泥时,加水后板结明显,限制了菌丝的生长,延迟了菌丝生长的速度,菌丝的抱土性差,产量下降。从成本和产量的综合考虑还是加入50%的田泥较为经济。

双孢蘑菇的营养品质指标主要有蛋白质、粗脂肪、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越高,双孢蘑菇品质越好,但当今人们比较偏向于脂肪含量低的食品,粗纤维和灰分含量越低,双孢蘑菇品质越好。从不同的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来看,对照组的灰分较高,而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的含量最低。泥炭和田泥1∶1配伍作为覆土材料,双孢蘑菇的粗蛋白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适中,灰分含量较低。

从双孢蘑菇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成本综合考虑,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使用泥炭和田泥1∶1的配伍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覆土材料。

[1]Piet WJ,De Groot,Jaap Visser,et al.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spects of growth and fruiting of the edible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J].Mycological Research,1998,102(11):1297-1308.

[2]Pardo A,de Juan JA,Pardo JE.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for possible use as casing in mushroom cultivation [J].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2003(1):107-114.

[4]Noble R,Gaze R.Properties of casing peat types and additiv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ushroom yield and quality [J].Mushroom Science,1995(14):305-312.

[5]Cai WM.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asing soil during mushroom growth [J].Pedosphere,2009,19(4):446-452.

[6]Noble R.Properties of peat-based casing soil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water relations and growth of the mushroom(Agaricus bisporus)[J].Plant Soil,1999,207(1):1-13.

[7]蔡为明,Ralph Noble,金群力,等.三种工农业废料的理化性状及作为蘑菇覆土材料的研究 [J].浙江农业学报,2002(6):13-17.

[8]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S].

[9]GB/T 5009.10-2003,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S].

[10]GB 5009.4-2010,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S].

[11]王志强,郭倩,凌霞芬,等.利用废菌糠提高覆土持水力和蘑菇产量的研究 [J].中国食用菌,2004,23(2):15-17.

[12]Eger G.Untersuchungen tiber die function der deckschicht bei der fruchtkorperbildung des kulterchampignons Psalliota bispora Lange[J].Archive for Microbiology,1961(39):313-334.

[13]Hayes WA,Randle PE,Last FT.The nature of the microbial stimulus affecting sporophore formation in 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1969,64(1):177-187.

[15]Siyoum N,Surridge K,Korsten L.Bacterial profiling of casing materials for white button mushrooms(Agaricus bisporus)using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J].South African Journal Science,2010,106(9/10):253-259.

猜你喜欢
双孢泥炭覆土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对若尔盖泥炭CH4排放的影响
超微粉碎预处理泥炭产生物氢气的研究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超微粉碎泥炭发酵产生物甲烷的研究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双孢蘑菇酶解液的制备及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