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2014-11-21 03:37陈丽新陈振妮黄卓忠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
中国食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珍菇桉树菌丝

陈丽新,陈振妮,黄卓忠,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桉树是全世界最速生、经济价值最大、生态和社会效益最高的三大著名树种之一 (其他两种为松树和杨树),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1]。桉树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由于树皮堆积密度低、体积大,且分布松散,不便于收集、储藏和运输;树皮又是一种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灰、低氮、低硫、发热量低的不易燃烧的物质,因此传统的处理方式多以就地抛弃、焚烧或填埋等简单方式为主,既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2]。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地遇到了原料短缺、价格猛涨的制约产业跨越的瓶颈,探讨新型食用菌培养基质,寻求本地廉价的栽培资源已成为食用菌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3]。桉树产业废弃物在食用菌上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限的研究也多是桉树屑的利用,应用桉树皮的相关报道极少。吴福坚等[4]认为,桉树木材通过处理可袋栽香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原料林造林树种;吴继林等[5]采用木材加工后的桉树木屑栽培鲍鱼菇、茶树菇、杏鲍菇等,均能顺利出菇,适宜栽培珍稀食用菌;夏凤娜等[6]将桉树木屑 (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 (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 (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 (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桉树皮杆混合屑 (皮∶杆=1∶3)培养料中显示良好的适应性,而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谢日禄等[7]进行了用桉树皮废弃物栽培秀珍菇初探,显示桉树皮栽培秀珍菇的生物转化率为79.9%。但上述研究多以可行性研究为主,适宜以桉树皮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尚未见报道。

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非常好的食用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栽培效益极为显著[8]。为筛选出适合以桉树皮为主要栽培基质的秀珍菇优良菌株,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笔者对9个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从国内食用菌有关单位引进及本单位保存的菌株共9个:秀珍菇yz(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保存)、秀珍菇1号 (广西大学微生物厂提供)、秀珍菇1671(广西大学微生物厂提供)、秀珍菇x-1(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保存)、台湾秀珍菇 (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秀珍HP-1(广西科学院生物所提供)、秀珍菇705(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秀珍菇195(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秀珍菇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保存)。参试菌株经同时复壮后,扩大培养,采用相同的菌种等级进行品比试验。

1.2 供试培养基

1.2.1 母种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加水1 000 mL,pH自然。

1.2.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棉籽壳40%、桑枝屑40%、麦麸16%、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

1.2.3 出菇培养基

桉树皮73%、棉籽壳12%、玉米粉12%、石灰2%、石膏1%,含水量65%。

1.3 试验方法

1.3.1 菌种制作

分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制种方法制种,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灭菌[9],接种后置于温度25℃~28℃下培养。

1.3.2 菌袋制作

根据配方比例及制袋量分别称取各种原料。桉树皮和棉籽壳提前预湿,常规方法拌料 (培养基含水量均控制在65%左右,pH值8.0~8.5),装袋 (使用规格为23 cm×45 cm的聚乙烯筒料袋),100℃常压灭菌10 h~12 h。冷却后 (28℃以下)按无菌操作规程两头接种。每个菌株接种50袋,每袋以1.0 kg干料计算,重复3次。

1.3.3 菌丝体培养

接种后将各菌株菌种及菌袋置于培养室内按常规进行避光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若有杂菌污染,及时将其捡出。观察纪录各菌株在PDA培养基及桉树皮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速度 (采用直线生长测量法)及菌丝生长势 (分别将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相互比较,用“+”号表示菌丝密度和生长势强弱)。利用新复极差法对各菌株的生长速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3.4 出菇管理与采收

常规方法进行[10]。

1.3.5 形态特征等农艺性状记录

记录各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形态特征、转潮时间等。

1.3.6 产量统计

记录统计各菌株前4潮鲜耳的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利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秀珍菇菌株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比较

不同菌株的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菌株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

由表1可知,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以台湾秀珍菇最快,为12.25 mm·d-1,在0.05水平和0.01水平上与秀珍菇yz、秀珍菇705、秀珍菇1671、秀珍菇195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与秀珍菇1号、秀珍菇x-1、秀珍菇、秀珍HP-1之间差异不显著;秀珍菇195平均生长速度最慢,为10.70 mm·d-1,在0.05水平上均慢于其他菌株,在0.01水平上除与秀珍菇1671差异不显著外,极显著慢于其他菌株。秀珍菇yz、菌株秀珍菇705、菌株秀珍菇1671之间差异不显著。参试菌株菌丝生长势除秀珍菇195一般,菌丝较稀,颜色淡、生长不整齐,秀珍菇1671、菌株秀珍菇705生长不够整齐外,其余6个菌株菌丝长势均浓密、洁白、粗壮有力,生长整齐。

2.2 不同菌株菌丝体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比较

不同菌株菌丝体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见表2。

表2 不同菌株菌丝体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生长状况

由表2可见,在桉树皮培养基上,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以台湾秀珍菇最快,达到10.47 mm·d-1,在0.05和0.01水平上,除与秀珍菇相比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菌株的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秀珍菇195的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为8.95 mm·d-1,在0.05和0.01水平上与其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在0.05和0.01水平上,秀珍HP-1、秀珍菇x-1、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秀珍菇705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均不显著。秀珍菇705与秀珍菇yz之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在菌丝长势方面,除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195颜色较淡、长势稍差外,其余菌株菌丝长势均浓密、洁白、粗壮、有力。

2.3 参试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参试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见表3。

表3 参试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

由表3可知,参试菌株多为丛生,秀珍菇yz、秀珍菇195、秀珍菇子实体色泽为褐色或深褐色,菇盖厚实,菌柄粗短;其他菌株子实体颜色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菌盖偏薄,菌柄较长;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较快,从接种至原基形成仅需20 d~27 d,其中最短的是秀珍菇1号和秀珍菇705,接种后仅20 d即开始现蕾。现蕾时间最长的是秀珍菇195,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各参试菌株转潮时间为7 d~11 d,最慢的是秀珍菇1号转潮时间为10 d~11 d,其次是秀珍菇705、秀珍菇195,为9 d~10 d,其他的为7 d~9 d。

2.4 不同菌株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效率比较

不同菌株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效率比较情况见表4。

表4 参试菌株生物学效率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在桉树皮培养基质中秀珍菇1号鲜菇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6.2%,在0.05和0.01水平上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显著差异。秀珍菇1671产量次之,在0.05和0.01水平上除与秀珍菇705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显著差异。秀珍菇195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只有38.5%,在0.05和0.01水平上与其他菌株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在0.05和0.01水平上,秀珍菇705与秀珍菇yz之间差异显著,秀珍菇x-1、台湾秀珍菇、秀珍菇、秀珍HP-1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在PDA培养基和桉树皮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和生物学效率等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供试菌株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相同培养基和培养温度条件下,不同秀珍菇菌株其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存在个体差别。试验显示,在PDA和桉树皮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最强的是台湾秀珍菇即台湾秀珍菇;生长最慢、长势最弱的是秀珍菇195。

9个秀珍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秀珍菇1号最高,在0.05和0.01水平上与其他菌株间的生物学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次为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两者在0.05和0.01水平上与其他菌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学效率最低的是秀珍菇195。试验分析表明,菌株生长存在极大的地域性,在外地表现良好的菌株并不一定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料栽培。

本试验中,台湾秀珍菇、秀珍菇、秀珍HP-1、秀珍菇x-1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粗壮、洁白、整齐,长势强,但生物学效率却不高,说明菌丝的生长与生物学效率无正相关性。

从生产及市场需求分析,菌丝生长、出菇、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厚实,色泽为褐色或深褐色,商品性好的品种最受消费者喜爱。但本试验的9个菌株中,没有综合性状都好的菌株,菌丝生长快、长势好的台湾秀珍菇生物学效率却只是居中;生物学效率较高的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秀珍菇705子实体颜色偏白,菌盖偏薄容易破裂,商品性受到影响;子实体外观和商品性较好的秀珍菇yz生物学效率尚可,但在桉树皮培养基上生长很慢,因此,还有待开展进一步的育种研究。

尽管参试菌株均存在优缺点,但综合各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秀珍菇yz、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菌株较适宜广西地区利用桉树皮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栽培,秀珍菇yz为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长期保存应用的菌株,可直接推广,而新引进的秀珍菇705则还需进行区域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长情况、生物学效率及商品性后方可推广,成为主栽品种。

[1]项东云,陈健波,刘建,等.广西桉树资源和木材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8(4):175-178.

[2]刘曼红.林业“三剩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概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0(3):62-63.

[3]覃宝山,覃勇荣.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223-228.

[4]吴福坚,林方良,吴继林.按树木屑袋栽香菇试验初报[J].按树科技2000(2):31-32.

[5]吴继林,林方良.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 [J].桉树科技,2001(2):41-44.

[6]夏凤娜,邵满超,黄龙花,等.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J].食用菌学报,2011,18(3):42-44.

[7]谢日禄,亢希然,庞健,等.桉树皮栽培食用菌初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5):13-14.

[8]吴登,郑凯芸,卢玉文,等.适合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J].食用菌,2011(2):20-21.

[9]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1-137.

[10]王贺祥.食用菌栽培学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珍菇桉树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桉树的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五个秀珍菇菌株在水帘设施大棚中栽培的生长表现
秀珍菇种植记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沙豪岗村贫困户喜领分红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