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四追问

2014-11-21 01:54裘松杰
体育师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

裘松杰

摘 要:学生体质水平25年来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党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指示,体育工作者有必要对问题的根源、改进策略、学校体育教育的职责和校外体育锻炼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梳理,以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落实措施,切实改变学生体质下降问题。

关键词:体质水平;下降;体育课;课外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24

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可惜学生体质在下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5年来的持续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2007年就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颁发了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体育锻炼的文件和意见,教育部也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教育投入,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长达15年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加大了体育中考的力度,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学生体质水平下滑的脚步。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成了长期以来的热点话题。

一、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源在哪?

大家都知道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以及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在连续减少。没有运动,没有体能付出,哪有体质提升?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以及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减少?这些时间和机会都去哪儿了?

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科学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一些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也进行过专题报道,大家的意见相当统一,概括地说,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去准备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作业;二是安全责任的影响,现在的家长、老师最怕学生受伤、出事,体育伤害责任认定无法可依,学校迫于安全压力,尽量让学生远离风险较大的运动项目,传统的长跑项目如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不见踪迹,一些单双杠、山羊跳马等健身器材成了摆设,学生课间被“禁足”,把孩子“圈养”在教室;三是社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生活越来越舒适,楼房越来越高,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重,网络越来越发达,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学生体育活动空间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懒惰,体力付出机会越来越少。

二、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下,有何改进良策?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要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必须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高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简单的一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要做好它绝非易事,因为在现行教育环境、社会背景下,需要各方面做好大量的准备、保障工作。

今年六月份,教育部体艺卫司王登峰司长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破解学校体育难题,有效遏制学生体质下降必须落实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学校教育水平、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依据,提高体育在各级领导思想中的地位;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保险保障制度,消除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后顾之忧;三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集中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这三方面的改革正是针对前面所说的三点影响原因提出的,前两项改革只要我们思想观念改变,领导下定决心,在短期内可以到位,第三项体育教学改革才是最核心的改革,是一个长效措施,它的落脚点就在于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前面两个方面改革只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是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真正能够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还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三、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全在学校体育教育吗?

既然说真正能够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得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那么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全在学校体育教育吗?也就是说只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好了,学生的体质肯定上升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不敢苟同。

上好体育课,利用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我们完全能做好,也必须做好,对此责无旁贷。而对于强化课外锻炼,这项任务就不能完全压在我们学校体育教育上了。因为课外锻炼指的是体育课以外所有的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它包括了在校内参与的“早操、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运动队训练、校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更包含着“校外体育活动”。 学生在校时间内进行的所有体育锻炼活动,我们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进行组织、指导和干预,并且也是义不容辞的,这也是体育教师的工作范畴之内。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和6小时,目前教育体制下,留给我们体育教师做文章的时间一般只有“每天一小时”,正如教育部提出的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况且这里的“每天一小时”还包括了体育课的时间。

但是对于校外体育锻炼活动,并不在于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工作职责之中,至少不在于我们体育教师的掌控之中。而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讲,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向校外体育锻炼要时间、要质量。经过核算,每一个学生一年之中在校时间一般都在19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年中有175天时间不在学校,那么这每年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如何保证?他们的锻炼质量和效果如何得到保障和强化?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在北京等10省(区、市)对6至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调查表明,在6至19岁儿童青少年中,参加校外体育锻炼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仅为28.6%,明显运动不足。校外体育锻炼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学生体质下降重要因素。而学生在校外的体育锻炼又不在我们体育教师的掌控之中,那么学校体育教育能承担起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所有责任吗?答案显然是不能。endprint

四、该如何保证学生校外体育锻炼?

校外体育锻炼作为课外锻炼的主要部分,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各方面的条件根本无法与现在对比,每周的体育课也只有2节,营养状况更无法与现在相比,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体素质个个比现在的孩子好多了。少年时期的我们每天下午两点半就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每家的孩子都像一头头放山羊一样,爬山爬树、玩泥巴、玩水、玩追逃,田野里、山坡上、溪坑边、滩涂上、村落中到处是我们疯玩的身影;一大群小男孩夏天一到就整个下午泡在水库里嬉水玩耍,一直到太阳下山,家人喊吃饭了才恋恋不舍上岸回家。可见如今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校外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场所、兴趣和氛围了。如果能保证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他们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那么强化校外体育锻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为了保证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第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减负工作。这是保证学生锻炼时间最有效举措。通过减负把学生从作业堆里、培训辅导班里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可惜只见每年下发减负意见通知文件,不见课业、作业的减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各地教育部门执行力度还有待于加强。

第二,要免费向中小学学生开放各类社会体育活动资源。这是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基础保障。个别地区政府和体育部门在前几年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争创体育强市,实施了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活动,要求学校、社区以及其它各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假期、休息日向学生和社会人士开放,取得了较好效果。只要进一步解决资金、管理、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扩建和开放更多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课外锻炼的场地不成问题。

第三,要组建更多校外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锻炼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锻炼活动。当学生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在同伴的影响、带动下,体育锻炼的氛围会更浓,兴趣会更足。我们学校体育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组织、策划和宣传工作,协助学生创建兴趣爱好类的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锻炼兴趣小组,教给学生安全、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技能,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培养锻炼骨干积极分子,把更多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多方综合性的因素造成,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突破口还在于学校体育教育,核心落脚点还在于我们体育教师。尽管学校体育工作任务重,困难大,但大有可为。作为体育教师要敢于担当,不能一味等待、埋怨,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改革之中,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学校体育在教育大环境中有所改善,协调好各种关系,把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结合起来,健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为学生体质健康尽自己最大的责任。

(浙江省奉化市新城实验小学 3155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炎锡秀”
体育课
快乐的体育课
谈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与新教师谈如何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怎样运用“两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