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14-11-24 06:42程子阳肖金克
关键词:账号公众群体

程子阳,肖金克,赵 静

(三峡大学 机械与动力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背景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手机聊天软件。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 亿,是亚洲地区用户群体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支持多种语言,支持Wi-Fi无线局域网、2G,3G 和4G 移动数据网络,iOS 版,Android 版、Windows Phone 版、Blackberry 版、诺基亚S40版、S60V3 和S60V5 版[1]。从商业价值上看,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也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其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在微信上进行商品查询、选购、体验、互动、订购与支付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也正在逐步实现。

移动互联网界的更新速度惊人,QQ 聊天工具已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微博局限于弱关系社交,而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推出后迅速被北上广和沿海地区学生使用。对于内陆地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微信尚未达到普遍的程度,我们着重调查宜昌地区高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

2.调查情况

本研究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法、网上调查法,以期取得最好的调查效果。调查对象为宜昌在校大学生和教师。被调查对象问卷填好以后主动收回,并对各题各选项进行分析总结。此次调查,我们在高校校区内发放1000 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98%。对于网上调查,采用微博和微信调查方式,主要获取网络群体对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使用情况,回复达到200 次。

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调查,我们获得了宜昌市各高校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包括经常使用的功能、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类型及内容、朋友圈常见内容类型、微信使用频率等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高校微信使用人群基本情况及分布比例

根据对宜昌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微信的男生为639,占57%,女生487 人,占43%,男生群体略多于女生。男生对电子产品、手机软件等要求更高,对比较新的产品更愿意去尝试和使用。

对微信使用在高校群体的年级分布及身份情况,从图1 可以看出: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体,大四待毕业学生和研究生较少,教师群体更少。其中大一学生占54.7%,大二学生占30%,大三学生占11.2%。由此可见年级较低的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更强,相比较高年级学生和教师来讲,年龄较低学生也更有精力和时间去发现和体验新产品。

图1 高校使用群体年级分类

2.学生使用微信及订阅微信公众账号的情况

在调查的群体中,有87%的调查对象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手机客户端。调查中还有极小的一部分群体(13%)未使用智能手机。从此数据可以获知,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普及,微信这一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手机客户端已经为广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和使用,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微信作为生活中常用工具之一。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微信使用频率低于每月使用一次的只有179 人,只占17%,这就是说在89%的微信安装用户中,使用微信的占到83%甚至以上,能够每天坚持使用微信。而把微信作为日常生活常用软件之一的已经突破半数,达到了51%。这也更进一步证实了上文的观点。

图2 微信使用频率及时间

从我们调查的微信使用时间数据中可以获知,已经有近40%的微信使用者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达到1 ~2 个小时以上。过多使用手机对身体会有不好的影响,使用一个手机软件占用这么多时间危害更为严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或者手机是未来教育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对微信使用群体的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得知有69%的人订阅了不同数量和不同内容的公众账号。这些群体已不仅是使用微信基本功能,例如微信语音聊天、漂流瓶、摇一摇等功能,公众账号已经开始进入大学生视野,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微信公众账号开放性强,具有跨平台性,包括信息查询在内的多种多样的功能可以减少其他手机客户端的安装,对学生来讲,能够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手机,减少流量的额外消耗。

3.学生订阅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及功能使用状况和处理信息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69%的高校群体已经订阅了不同的微信公众账号,如此大的用户群体为做自媒体或者微信营销的账号打下了群众基础。那么,这些用户和尚未订阅公众账号的潜在用户关注什么内容或者喜爱使用什么样的功能就是营销针对性的重点。我们做了通过微信客户端获取信息类型的调查,调查显示:31%的用户是关注新闻信息,27%的用户是为了获取朋友圈内朋友的动态,19%的用户是在关注休闲娱乐信息。对于订阅的微信公众账号:学生群体还是以关注本校的校园动态和校园新闻为主,这两块内容占比45%,达到了近一半。休闲娱乐内容占20%,名人明星占了16%。

图3 学生通过微信关注的信息类型

图3 的数据不仅表明学生想要通过微信了解到的信息类型,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经常获取的信息类型。校园新闻动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要第一时间获取自己身边的动态是每个学生的追求。除了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以外,就是自己兴趣上的东西,包括各种科技、音乐、技能等信息。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不少追星者,调查中16%的关注名人明星。

图4 推送消息的处理方式

用户对于推送的消息主要有3 种处理方式,其中46%的用户会对自己关注的账号推送的消息点开查看并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享;37%的用户只会点击查看;剩下17%的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但对其推送的内容缺乏关注。近一半的用户会进行分享,也就促进了信息的二次乃至多次传播,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面。这对于信息的传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一半的人会进行分享,无论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是直接发送给好友,都表明学生群体对于较好的内容更愿意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另外17%的群体对推送的消息不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信订阅好折叠后,信息的累积性,多个公众号折叠在一起,容易对信息造成累计,信息多了也就减少了点开查看的兴趣。

经过调查发现用户希望接收到的信息推送方式主要是图文形式,这类用户占到了44%,其次分别是纯文字、语音和图片形式,各占16%。图文形式的信息能够将将图片、文字结合起来,给人更好的浏览效果。甚至插入视频等更方便直接的获取信息。语音、视频、图片这三种推送方式也可以让用户体验较好的视觉效果,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讲,这三种方式更消耗流量,产生的费用较高,相比之下,图文则更为学生群体喜欢。

图5 用户希望接收到的信息推送方式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学生群体中安装了微信客户端的学生中有69%订阅了微信账号。为了调查哪些信息更能获得二次或多次传播,我们进行了朋友圈内容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34% 的是私人的生活信息,而10%是广告信息,17%是朋友感兴趣的文章。

图6 调查对象朋友圈分享内容情况

朋友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公开平台,只有好友才能看到对方发布的信息。所以如果文章内容不能迎合粉丝的兴趣,很难进行二次传播。一般朋友圈内朋友分享的内容70%都会点击查看。所以信息的多次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朋友圈的分享信息。从调查中发现,除了和个人相关的生活信息以外,更有利于传播的信息是内容丰富的图文消息,那么,也就说明,怎样做好推送的图文消息才是信息传播的关键。

三、小结

微信作为新潮的通讯和娱乐工具,多种功能集于一体,能够满足大学生群体对新技术产品的积极追求和尝试。而高校学生群体中,更具有兴趣和精力去尝试的是较低年级的学生群体。在宜昌高校中,微信这一手机软件已被广大学生使用。其中有近一半学生把微信作为常用软件,每天都会使用且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大于一小时。

对于微信公众账号,除了能给学生生活带来方便的功能外,媒体性质也越来越浓烈。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获取校园动态、地区新闻甚至各种技术教程成了学生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重点。如何做到信息广泛传播,高校微信运营者还需多多分析总结。

微信的普遍使用,已经出现了不少学生对微信的过度使用,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聊天通讯上,还有一部分花时间在公众账号阅读和娱乐上。我们建议,面对微信,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使用微信的时间,对微信这类新事物保持客观的使用态度[2],做到让其在生活、学习中产生好的影响而不是负面影响。对于高校微信运营者,我们建议及时更新与学生群体有关的信息,适当丰富信息类型,让学生在关注中受益。

[1]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 7.htm?fr=aladdin 2014-5-7.

[2]李志静.河西地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3(1):186.

猜你喜欢
账号公众群体
彤彤的聊天账号
公众号3月热榜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我国社交媒体账号的对外传播之道——以“人民日报”Facebook账号“特朗普访华”议题报道为例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