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临床观察

2014-11-25 10:47陈闪闪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触痛烯酮异位症

陈闪闪

(宜阳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河南 宜阳4716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女性育龄阶段,患者不仅在月经期要经受痛经的折磨,还要面临一系列生育阶段的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生育几率极为低下,还有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年轻化。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如何针对患者的生育要求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成为治疗的重点。宜阳县人民医院针对患者的不同生育需求,采取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宜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67例,并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以r -AFS 分期为Ⅱ期的32 例,Ⅲ期20 例,Ⅳ期15 例。患者均未进行过手术治疗,其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31 例,暂时未有生育需求的36 例,被诊断为不孕的41 例。年龄21 -42 岁,平均(32.5 +2.4)岁,曾经治疗过的52 例,未经过治疗的12 例。入选标准:所有病例3个月内未服过任何激素类药物,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无并发症。排除标准:肿瘤,内分泌系统疾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按照患者就诊意愿分为两组,研究组35 例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32 例口服孕三烯酮,2组患者在年龄,病史,疾患程度以及治疗需求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结果具有对比意义。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给(25mg ×6S,国药准字H10950003,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5 mg口服,每天1 次。

对照组:孕三烯酮(2. 5mg × 8S,国药准字H19980020,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 mg 口服,每周2 次。

2组患者疗程为6个月,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激素变化水平,观察患者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

1.3 疗效标准 显效:原疼痛症状缓解,盆腔触痛包块消失。有效:疼痛症状减轻,盆腔触痛包块变小,触痛减轻。无效:疼痛症状复发,盆腔包块触痛加重,B 超提示卵巢出现囊性肿块,渐进性下腹痛。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进行数据统计,采用t 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或组内比较。

3 结果

3.1 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率为68.6%,有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34.4%,总有效率为96.6%,2组药物的治疗疗效相当,P >0.05(见表1)。

3.2 2组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及用药后第6个月测定血清中FSH、LH、E2、P 水平,2组血清P 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 =2.312,2.317,P 均<0.05)(见表2)。

3.3 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见表3)

表2 2组激素水平比较

表3 2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比较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理目前仍未明确,因此针对该病病因的治疗尚未形成方案,迄今为止最为直接的方法是手术治疗[2],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在一定的诱因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重新复发,复发的病灶可以是原有的,也可能是新的病灶,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甚至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导致治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也是笔者研究中可以看到患者会出现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际上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地方生长繁殖的一种病症。是一种良性的妇科疾病,但是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增生、扩散、转移的特点。病程越长,病变侵及的范围就越深越广,因此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发展是治疗的关键。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当今的技术下难以治愈,但是该疾病有一个特点可以作为治疗用药的依据,这就是具有激素依赖的作用,人体性激素水平维持在较低的状态,可以预防其发生。因此可以针对其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孕三烯酮是人工合成的19 一去甲睾酮衍生物,具有中度抗雌激素作用及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同时还具有雄激素及微弱的雌激素作用,使体内游离睾酮含量升高,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水平,抑制FSH、LH 的峰值,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吸收。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结合剂,可以起抑制孕激素分泌到减小及抑制病灶生长、缓解痛经的目的[4]。但是孕三烯酮的副作用较大,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而米非司酮用药剂量较大(25 ~50 mg/d),长期使用有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5],鉴于两者的临床疗效相当,遵循治疗最小副作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患者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需要联合用药,减少肝功能损伤,增强疗效,减少副反应,可供同仁借鉴。

[1]乐 杰. 妇产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9.

[2]李 琴,陈炳香,梁向华.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江苏医药,2012,36(21):2 558 -2 559.

[3]章靖一,张月娥.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9 例临床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64 -65.

[4]姚晓红.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及治疗杂志,2012,26(5):513 -514.

[5]谭松银,吕水玉,符明慧,等.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孕11 ~14 周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 642 -1 644.

猜你喜欢
触痛烯酮异位症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膝部滑囊炎病灶注射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我坐在夜寒里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