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不是莓

2014-11-25 16:08下一代英才编辑部
下一代英才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兔眼越橘拓荒者

下一代英才编辑部

同学们,在上一期的《下一代英才》儿童版上刊登了一个同学随家人去采摘蓝莓的作文。很多同学看完文章以后就疑惑了,蓝莓主要生长在哪里呀?为什么我们这儿没有呀?问题接踵而至。今天,小编在少年版上也揭密一下蓝莓的秘密。走吧,我们一起去!

虽说蓝莓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它们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蓝莓既不是长在地上,也不是长在大树上,而是长在一小丛一小丛的灌木上。

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的果实有着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

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蓝莓植株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同学们看到这,是不是想着把蓝莓像载盆景一样搬到家里去呀!看了下面的知识,你可能就不会再有这个念头了!

栽种蓝莓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听到这些,同学们还想栽种蓝莓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兔眼越橘拓荒者
《拓荒者》
笃斯越橘播种育苗试验
《草原上的小木屋》——拓荒者的奇妙之旅
结膜出血变“兔眼” 其实隐患在“网后”
云龙水源保护区蓝莓“兔眼”品试初报
徐剑:道路养护“拓荒者”
红豆越橘果总黄酮保护线粒体及其机制
越橘果实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