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2014-11-25 09:27张月菊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性选题课题

张月菊

按照Sternberg的成功智力教学理论,学校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三种思维能力,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而传统课堂模式只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忽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使是现在提倡的探究式教学,也有教师“预设”的痕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研究性学习完全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权威和垄断地位,更能使师生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组合、自主探究,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那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教师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一、开放性的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传统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少有质疑的声音,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能力了。因此,教师要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首先要主动创建开放性的课堂。开放性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鼓励他们带着质疑的目光思考和分析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地寻找富有价值的研究性课题。

二、以合作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制定课题

1.帮助学生明确选题的潜在价值和可操作性

学生进行课题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甄别课题的潜在价值。选题的潜在价值指的是课题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当然,课题的选择不必刻意地求新求异,也可以是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研究兴趣放在第一位,把科学价值放在第二位。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有问题可以研究就能确定为课题。

其次,要考虑课题的可操作性。选择课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理解能力、身心特点、生活阅历等,要能使研究课题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最有效的学习。因此,选题不宜过难,过难则超出学生的研究范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样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宜过易,过易则学生感觉不到研究的价值,无法形成持久的兴趣,就会半途而废。选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切入口较小,并且容易实施。

2.提供范式

对于以前没有参与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教师必须提供范式。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或辅导报告等形式来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探究动因。

3.注意参与的广度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尖子生的专利,而应该成为人人主动参与的一项学习活动,所以,课题最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由兴趣相投的学生自愿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角色和任务,这样能充分发挥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研究性学习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①群策群力胜于单枪匹马,既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又能节省时间。②每个成员在小组的学习活动中都是任务分担者和成果共享者,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评价,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研究性学习既是组内成员互教互助,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所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加充足、更加广博。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特点,并且课题可能横跨各个学科,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专多能,尤其是跨学科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我们经常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是“一条流动的河流”。

5.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角色定位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由“讲师”变为“导师”,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对整个研究性课题,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在跟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时要“假装糊涂”,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和见解,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指导性意见。即使在表达自己意见时也应该“点到为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因此,总的原则是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并且这种角色定位应该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始终。

三、帮助学生选择和制定有效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1.教师最好自己制定一份课题方案设计

其中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制定方案的目的在于教师首先要对该课题研究的流程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

2.教师的指导在于帮助学生寻找可能的问题解决途径,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比如,教师在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时,要告诉学生你所收集的资料和数据须具有代表性,避免出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对于有些资料的真实性还需要实地调查和走访;野外观察和测量应注意哪些问题或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并指导他们如何获取这些资料等。教师如果进行正确的指导、适当的点拨,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且这样的指导还能使学生学会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监控、督促,使研究性学习朝着有序、预期的方向发展。

四、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结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但绝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写过论文,没法合理高效地组织材料,所以写出来的论文多半比较稚嫩,甚至思路不明,缺乏论文要求的结构合理性和规范性。因此就会出现以下情形,有些学生的研究成果很有价值,但写出来的论文却没有太强的说服力,遮盖了其价值。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和分析资料,根据资料提出合理的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论据要充分,材料要客观;将成果最好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行文要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等。

五、成果鉴定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丰富灵活、评价方法多样性等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应用和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辅以专家和教师的评价。一般对研究性学习有三种评价方式:①对课题成果的评价。②对探究过程的评价。③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该三者结合,真正起到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从教师层面来讲,因为教师的指导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更应该注意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并且,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选题课题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