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思维力的培养

2014-11-25 03:35薛树培
教育 2014年30期
关键词:公鸡母鸡周长

薛树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重视说理训练,改善思维品质;加强实践操作,启发学生思维;实施分层教学,促进群体发展。

重视说理训练,改善思维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虽然明白其中道理,但却表达不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能做到这几点:第一,要掌握好基本概念。只要有了明确的概念,就可以对一些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与推理。笔者还要求他们经常互相进行准确的叙述解题思路,相互查漏补缺。第二,会说清一些简单的道理。例如,在解方程X×3=60时,其中X=60÷3这一解法的依据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但经过长期训练,对其智力的培养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第三,学会知识迁移,综合运用。例如,笔者在教学“母鸡比公鸡多16只”这句话的题意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3种数量关系式:

母鸡-16=公鸡

母鸡-公鸡=16

公鸡+16=母鸡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引入“列方程解题”,学生很快地接受了方程解题法,提高了学习的水平。事实证明说理训练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确实有了提高,思维品质也有所改善。

加强实践操作,启发学生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笔者很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作”启发学生思维。

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是教师演示:用实物演示,让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二是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学具盒中的大小不同的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三是观察讨论: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滚动一周的长度与圆的周长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四是交流小结:圆不论大小,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圆周率。

五是推导公式:通过以上几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这样,操作、观察、思维与言语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也让他们懂得了学习方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笔者很注重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不断提供有关信息、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积极思维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笔者一改以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是精心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比赛。由学生报出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较快地说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当学生还在埋头计算时,老师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的同时产生了问题:为什么老师能如此快地得出结论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得出初步结论后,笔者又围绕其中“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视的条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判断总结前面判断失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了这一转化规律。整个过程老师只充当了“提问者与导游”的身份,由学生自己一步步独立思考。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群体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但班级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每一堂课的作业都精心设计,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个体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提高。

如把12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由于拼法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练习时,能解出一种结果的得“良”,两种不同结果的得“优”,3种不同结果的“优”加一个“☆”。这样给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课堂练习中,笔者还采用这样的方法:每天的作业分A、B组题,A组题人人必做,B组题能做的就做,有困难的可以相互讨论后再完成。同时,在班中还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即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余帮助学习成绩滞后的学生,并经常检查他们间的互助效果。这样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还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高新区新华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鸡母鸡周长
母鸡
两只公鸡
母鸡下蛋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母鸡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