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被轻易忘记——读《两岸人民对日本态度的差异》有感

2014-11-27 00:33文丨任挥全国台联联络部编辑丨伊蕊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台声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两岸人民德克心态

文丨任挥 全国台联联络部 编辑丨伊蕊 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一篇台湾《旺报》10日刊登的台湾大学生林于雯的文章《两岸人民对日本态度的差异》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口气读完以后,有些话更是如鲠在喉。

林同学提出高中课本学习到的“文化相对论”,文中说到:“简而言之,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以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特别提到“台湾在日本人统治下,地方颇有建树,建立自来水与下水道系统,引进西医,广设卫生所,使公共卫生改善不少,许多致命传染病销声匿迹”,所以作者认为,因为日据时代的开启,在日本人统治政策推动下,台湾岛内死亡率大幅下降,日本人的这些功绩,使生活在日本统治背景下的台湾人,对日本的看法亦起到了变化。所以林同学得出“某种程度上日本人算是台湾的恩人”的结论。

林同学感恩日本人对台湾的建设,但林同学忘记了这是日本人野蛮占领台湾后,在血腥屠杀千万个“林同学”的祖辈后的建设!

然而,我们却不能过于责怪她,台湾经历了特殊的历史发展路径,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近20年来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之下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心态,使众多像林同学一样的年轻人的眼光拘囿于台湾这一相对的狭小环境,拘囿于他们这一辈人眼前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缺乏完整的历史观和民族文化观,缺乏对宏观历史的深思与反省来看待台湾岛内近代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今天站在“文化相对论”的角度,再来审视发生在百年前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许会有较为清楚的脉络。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创明治维新,学习欧美,进行工业化浪潮,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在甲午战争和随后的抗日战争中,日本的入侵是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全方位暴力压制,以宣扬日本大和文化,毁灭其他地域文化为目的,采取暴力的手段,血腥的方式,妄图以极短的时间完成对异域文化中持异议的个体在肉体上进行暴力的征服或消灭,日本什么时候考虑过所谓的“文化相对论”了?

晚清瀛弱,甲午战败,马关割台,但台湾同胞何尝放弃?《赛德克·巴莱》电影中再现了当年历史,在受尽日本殖民统治者凌辱,赛德克人传统文化在“皇民化”统治下日渐消失之际,日本殖民统治者何曾站在“文化相对论”的立场给予过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应有的尊重与包容?民族文化存亡消失之际,赛德克人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的心态与日军决一死战,赢得的是世人对其做人的尊严和对其民族不屈精神的尊重!此外,还有守台名将刘永福,在无外援敌我彼此力量悬殊陷入绝境之时,浴血奋战守台10个月,虽败犹荣,这是民族的精神和脊梁!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台湾岛内经过李、扁执政20年“去中国化”教育政策,不少台湾年轻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出现错位,我们虽然“理解台湾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复杂心态,尊重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但台湾年轻人不能忘记台湾之殇源自甲午!

林同学认为两岸要多多交流,理性沟通,才能真正理解彼此。我非常之赞同,国家完全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大陆会尽量理解2300万台湾人民的复杂心态,但同时,台湾人民也要尊重和理解13亿大陆人民的心态。正如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领袖时说:“我们所追求的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猜你喜欢
两岸人民德克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微言大义
贺德克液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大运河的年轮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台当局要处罚厦门台胞社区助理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