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仙风 卓尔不凡——美术大师郭敬科的艺术之路

2014-11-27 00:33文丨张塑堂编辑丨伊蕊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台声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佛学水浒罗汉

文丨张塑堂 编辑丨伊蕊 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郑州,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华璀璨的千年文明,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地杰则人灵,著名美术大师郭敬科就出生在这里。

郭敬科大师自小便热爱画画,从漫画、连环画到工笔画,他一直在创作道路上摸索前行。

工笔画,是中国画技法类别之一,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

郭敬科,号胜景居士,国家一级美术师,1959 年生于郑州,祖籍濮阳。现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理事、北京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副院长、中外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朴初东方禅意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禅宗书画院院士、中国佛学书画家协会副会长。画表现方式。其使用“尽其精微”的理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完成一幅工笔画的创作, 创作者要经过精心的构思、谋篇布局、反复推敲以及最终定稿,同时要运用墨、分染、水色、多遍罩染等才能使画面得以完成。由于工笔画的创作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其创作过程复杂、难度大,所以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不用心力的, 一旦作画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对其后的制作、染色等步骤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难。

为避免这些困难的出现,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对画面的境界、画作的进展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还要做到能够熟练地对工具、材料的性能进行运用并把握好创作的程序。为此,郭敬科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不断地探索。再经过徐寒、冯钟云等书画家的精心指导,他苦练出的线描人物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郭敬科在“批宋江,评《水浒》”的运动时,对《水浒》中的人物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水浒》中的人物性格及造型进行深入的研究。1978年,他任职于濮阳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之后创作了大量《水浒》人物题材的连环画作品,并为省级报刊创作插图,被河南省文化厅先后授予集体创作二等奖两次、优秀奖多次。改革开放后其作品远销东南亚地区,并深受港台、日本及新加坡的收藏家喜爱。

2004年定京后,随着对《水浒》人物更深入地研究,在多名艺术家的指导和熏陶下,他苦练线条艺术,结合现代名家之优点,汲取历代名家之精华,对《水浒》《三国》等作品进行了书画领域的再度创作,耗用三年时间先后创作了大型人物长卷《水浒英雄谱》和《水浒一百零八将》。

佛学,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偶然的机会,郭敬科接触了佛学,佛学中理性主义的超然性深深地将其吸引。郭敬科表示,学佛就是学做人,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这也是其生活和创作的理念。

近年来,通过对佛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专研,郭敬科渐渐将书画的重心放到了佛学和历史人物上。随着对佛学深入的学习和领悟,他的作品也越发的具有灵气。经过十多年的创作,成功绘出了《水浒一百零玖图谱》、《历代人物传》、《群英会》及佛教《五百罗汉卷》、《大悲咒》等系列作品,特别是2008年至2012年绘出了佛教巨卷《法界源流图》。

众所周知,一幅画卷上出现几十甚至上百个人物,很容易出现表情、动作的重复,给人以视觉的疲劳感,然由于长期的积累,郭敬科在人物细节描绘上把控得尤为得体,笔头轻转,便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长达42米的《五百罗汉卷》图,几百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介于重彩与淡彩之间的着色,更是将人物点缀得活灵活现。

经过多年的创作探究,郭敬科的书法也独具一格,广受好评,并获得了多项荣誉。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曾点评郭敬科绘《五百罗汉卷》的画卷。他的画深受各界名流、文人雅士的喜爱,被中外艺术爱好者广泛收藏。

静心创作、融汇古今、道骨仙风、卓尔不凡,这正是郭敬科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佛学水浒罗汉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李宏禹作品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