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 论吴礼鑫的禅寓言
    而继承发扬者少。佛学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一、表现佛学问题禅寓言的写作,角色不仅仅有禅师、大师、佛祖等,更重要的是禅理佛学对现实中人所遭遇的烦恼疑惑等问题的表现和对治。佛学宗旨是通过修行去除烦恼,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很多寓言选本都选了吴礼鑫的《上帝与穷人》,这篇寓言以穷人和上帝装扮的乞丐为角色,以穷人的逐客为主要写作对话,通过上帝的思考来揭示寓意,指出了善良、情义比财富、智慧更有价值。李莉芳肯定了作者创作的逆反

    名作欣赏 2022年26期2022-08-15

  • 浅谈魏晋南北朝服饰艺术风格
    期;服装;玄学;佛学1魏晋南北朝服饰艺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权利不断更替变化的朝代,虽然战乱纷争政权更换频繁,南方北方因为战乱从而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安。虽然社会战乱纷争社会混乱但却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文化很繁荣的一个时期,不输于中国历史上朝代统一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的政治权利逐渐被外来少数民族取代,与此同时各个民族的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得到了相互的交融和传播。魏晋朝政时期,胡服开始流行同时佛教的传入,玄学的兴盛印度和希腊的文化同时也传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2期2022-07-02

  • 《如来藏—袍修罗兰》演奏技法分析
    。关键词:二胡;佛学;《如来藏—袍修罗兰》;刘文金;揉弦;划音二胡的技巧具有多样化,深深吸引着二胡爱好者。二胡作为中国近代随着时代发展逐步完善的乐器,同时也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二胡乐曲中蕴含的许多深刻思想,也是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一、《如来梦》套曲的创作背景及思想(一)作曲家简介《如来梦》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在1997年创作的一组无伴奏二胡套曲,是根据中国台湾文学家愚溪的文学作品

    大观 2021年7期2021-09-12

  • 论《鹿柴》中“空”在王维禅诗中的表现
    鹿柴》 “空” 佛学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斯奈德诗学和生态文学的国际会议,对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研究者来说,真的是一场饕餮盛宴。在本次听会中,我不但除了领略到了一些中外大家的风貌,更使我对于生态文(诗)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其中,最使我产生共鸣的是来自芬兰Tere Tahtinen的演讲。他主要讲述了中國古典诗歌(尤其是寒山诗)对斯奈德诗歌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一些共性。他首先从中国人老少皆知家喻户晓的《春晓》讲起,然后是王维的《鹿柴》等一些禅诗,分析他们的特点,并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探求中国现代思想的基底
    上述思想人物对于佛学的积极吸收。梁启超曾说佛学是晚清思想的一大伏流。应该说不只是在晚清时期,在此后的现代史上,佛學也同样是一大伏流。佛学不仅构成现代思想人物的基本学养,而且堪称中国现代思想所具广度与深度根本性的动源之一,是现代思想创生性力量的发动机。书中提及的思想界人物不必说,就是更多投身实践的革命人物也多有学佛并且受到佛学启发的经历,如刘子通、瞿秋白、恽代英等皆是。如其一九一七年日记所显示的,对于恽代英而言,阅读《大乘起信论》《楞严经》《心经》《金刚经》

    读书 2020年6期2020-06-11

  • 佛学思想对于石涛艺术心灵论中“心灵转化”的影响
    方逸云摘 要:佛学的关于“自性”的学说对于石涛美学中心灵转化影响较大。石涛的《画语录》核心内涵之一即“心灵转化”则体现了佛道精神的渗透。石涛借用佛家的“如来藏”清静之心,意图将艺术家内心自觉灵明发明。本文从佛道学说的角度分析石涛对于心灵之“灵”的重视,从而能深入了解“自性”之于绘画的意义。关键词:艺术心灵 自性 佛学 本真之我石涛画语录一大核心内涵是去除心灵的遮蔽,将自己内在的创造“真性”发挥出来。①前人研究中发现了其心灵论的重点,认为要从心灵出发感受蒙养

    艺术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3

  • 从西樵山到万木草堂
    不断传播和发展。佛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为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救世改良情怀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渊源,并且对中国近代思潮演变也有重要影响。关键词:康有为;西樵山;万木草堂;佛学晚清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康有为就是成长于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指出“影响一个世代人群的政治,社会价值最重要的经验和记忆,常常发生在这个时代人的青少年时期”。国势的安危和清朝政府的腐败给康有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时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03-10

  • 知识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佛学转型 ——以“科学”观念为中心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佛学与传统佛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近代中国佛学的知识转型。关于近代中国佛学的相关问题,学界或以人物身份立场的分别、或以现代性的解释框架来展开研究,这些研究范式虽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定局限。[1]参见拙文《论近代佛学研究范式的建立》,《宏德学刊》第九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56—67页。近年来已有学者从知识史的视角对近代中国佛学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尝试开拓出新的研究视域。[1]以龚隽教授的《作为“知识”的近代中国佛学史论:

    哲学评论 2019年2期2019-12-14

  • 《天龙八部》中的佛学思想
    化与人生哲理,而佛学思想更是贯穿全书,由书名到人物和情节,或蕴含着“贪、嗔、痴”的佛家法奥,或体现着因果循环、众生皆苦的佛家义理,意义深远。【关键词】金庸;佛学;万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233-01“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短两句囊括了一代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14部作品,它们长短不一,各有精妙之处。孔庆东教授曾在他的《金庸评传》中说:“我遇到的读者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2019-11-14

  •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佛教思想
    轼的瓷不但充满了佛学禅味,而且还经常以僧人禅院为题作诗词,还多以佛教典故入诗词,可见佛教思想对他诗词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苏轼受佛教思想的渊源、苏轼诗词中佛学和佛典为线索分析佛教思想在苏轼诗词中的具体表现。关键词:诗词;佛学;佛典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留下许多不朽诗词篇目,在这些诗词中有大量关于佛教的论述。作为一个中国古代传统士大夫的代表,苏轼诗歌创作却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极大影响,引人注目。苏轼受佛教思想的渊源苏轼受佛教思想的家庭渊源。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州的一

    大东方 2019年12期2019-10-20

  • 禅学实相与谬相的论辩
    法的真实相状。《佛学大词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盘、无为、无相等。以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与实相对应的就是谬相。关键词:佛学;禅学;实相;谬相[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一、不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2019-09-16

  • 日本茶道文化的审美内涵与特征探讨
    文化;审美内涵;佛学;宗教文化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外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其中,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茶道文化发展中,人们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茶道文化更富有情趣,深受人们青睐。一、日本茶道文化的审美内涵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茶文化发展中,逐渐流传到其它国家,日本茶道文化就是在我国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日本本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2019-06-15

  • 论杨仁山居士佛学对晚清维新思潮的影响
    经处、祗洹精舍等佛学机构,专注于佛经的整理、传播和佛教人才的培养,开创了近代正规佛学教育的先河。杨仁山几乎是尽毕生之功推动中国佛教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复兴。杨仁山作为近现代佛教的重要代表,学界对他的研究更多是关注其弘法利生事业以及对近代佛教复兴所起的作用,或是论及他对居士佛学的贡献,比较系统地阐发其佛学思想,而对杨仁山居士佛学与近代政治思潮关系的讨论则相对薄弱。有鉴于此,笔者力图从杨仁山与当时维新人物交往情况,管窥其居士佛学思想与维新思潮的关系,以期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0

  • 论太虚与印顺佛学思想的几点差异
    与印顺法师是研究佛学不可越过的重要人物,学界对两者思想的异同多有争议。印顺师从太虚,通常认为其佛学是太虚佛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未有本质不同。但从两者对佛教的基本判释出发,深入分析三宗判教说与三系判教说,透过名目安立的不同选择,可分析出两者在佛教立场、佛学宗依、研究目标等有诸多不同,进而理清两者佛学思想的根本差异。关键词:太虚;印顺;判教;佛学;思想差异1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不同立场太虚大师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环境,十几岁的太虚,抱着对仙佛神通的追求成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2018-10-20

  •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佛学中的一些争论
    发了笔者的思考。佛学中存在的一些令大家困惑的问题其实也正是语言哲学中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名与实,能指与所指,意义与指称……是这些让大家疑惑:佛是什么?众生平等吗?众僧向往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归根结底,佛学其实也是一门语言哲学,不过这里的语言限于与佛学相关的追寻与探求。关键词:语言哲学 佛学 名与实机缘巧合,笔者参加了文殊院一个三天两晚的禅修营体验活动,短短的几天时间,对佛教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僧侣们每天的生活起居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一次所谓“一茶一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4期2018-06-29

  • 现代中国美学前期建构中的佛学因素略论
    前学界也普遍认可佛学或者佛教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佛学美学理论研究、中国传统佛学美学研究、现代美学家个体思想的佛学影响等方面,相关研究探讨已经较为丰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一、现代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一个问题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专门从佛学角度切入的针对中国现代美学史的贯穿式综合研究一直十分匮乏,罕有问津。这种情况直到新世纪之初才有零星的改变与突破。就笔者所见,2006年詹志和在《佛陀与维纳斯之盟: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2-13

  •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佛学中的一些争论
    发了笔者的思考。佛学中存在的一些令大家困惑的问题其实也正是语言哲学中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名与实,能指与所指,意义与指称……是这些让大家疑惑:佛是什么?众生平等吗?众僧向往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归根结底,佛学其实也是一门语言哲学,不过这里的语言限于与佛学相关的追寻与探求。关键词:语言哲学 佛学 名与实机缘巧合,笔者参加了文殊院一个三天两晚的禅修营体验活动,短短的几天时间,对佛教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僧侣们每天的生活起居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一次所谓“一茶一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2期2018-02-11

  •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佛学中的一些争论
    发了笔者的思考。佛学中存在的一些令大家困惑的问题其实也正是语言哲学中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名与实,能指与所指,意义与指称……是这些让大家疑惑:佛是什么?众生平等吗?众僧向往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归根结底,佛学其实也是一门语言哲学,不过这里的语言限于与佛学相关的追寻与探求。关键词:语言哲学 佛学 名与实机缘巧合,笔者参加了文殊院一个三天两晚的禅修营体验活动,短短的几天时间,对佛教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僧侣们每天的生活起居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一次所谓“一茶一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2期2018-02-11

  • 营口楞严禅寺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特色;佛学;文化内涵一、营口楞严禅寺的历史以及地位总览我国古代的建筑,促進建筑发展的力量中宗教信仰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相当大一部分为宗教建筑,其中寺庙建筑占比最大,可见寺庙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首次接待高僧的官署名为鸿胪寺,寺这一名称成为佛教禅寺的专称被保存至今。佛教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等学说使百姓信服,并成为了帝王的统治工具。隋唐时期,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为积累福报、消除业障,将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2期2018-01-25

  • 谭嗣同的生死观
    成熟的著作融入了佛学观念,浸透着浓浓的佛学思想的生死观,决定了这个悲剧英雄慷慨激昂的悲剧命运。关键词:谭嗣同;佛学;生死观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维新志士谭嗣同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个满腹遗憾的有志青年带着未完成的梦与对后人的期望成了刀下亡魂,时年仅33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期望用自己的死亡唤醒后人继承其遗志,这个悲壮的结局与他个人的生死观密切相关。本文试以《仁学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2017-11-03

  • 浅论佛学音乐哲学研究
    摘 要:佛学是一门以觉悟智慧为宗旨的实践哲学,具有成熟、精细的教育系统,涉列音乐美学哲学较多方面,蕴含丰厚的哲理。佛学音乐哲学作为原生东方音乐哲学,对音乐描述具有独特的理论。本文对佛学音乐哲学浅显的研究,主要从音乐本体、功能、行为心理和境界观四个方面阐释,对我国音乐精神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佛学;音乐哲学;研究一、佛学对音乐本体的认识佛学研究的是“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的生命、世界本质问题,即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存在论问题。在实际论经中,因场合、对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2017-10-20

  • 熊十力:道不同,亦相为谋
    论》,阐明个人对佛学的认识,本与他人无关,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梁漱溟卻指名道姓骂起熊十力来,痛斥其根本就不懂佛学,还在那里大放厥词。原来,熊十力在《庸言》上发表有关佛学的文章《健庵随笔》,没想到事隔3年,还会招来不快。熊十力本与这个小八岁的后辈素昧平生,被人无端詈骂,按理说当该有所表示,但熊十力却选择了沉默。再过3年后的一天,已经将骂人之事忘却的梁漱溟,突然收到熊十力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道:“你的大作我早就拜读,骂我的话不错。夏天我要来北京,可否一叙?”1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4期2017-09-03

  • 谭嗣同佛学思想发微
    摘 要:佛学对谭嗣同的影响颇深,并成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阐述了平等、无我、心力的佛学思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与看法。谭嗣同自幼被三纲五常侵蚀,他期冀实现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人与物“圆融无碍”的平等世界。他借鉴了华严宗“无人相,无我相”之义,了悟到“我”的空无,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赴死,慷慨就义的原因所在。他试图“以心力挽劫”,来破除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从而追求他心心向往的“仁”之境界。关键词:谭嗣同;佛学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佛学的现代转轨 ——梁启超早期应用佛学思想探寻
    日新”为特征,其佛学思想也概莫能外。学者大多将梁启超与佛学接触的生涯分为四段:第一段为梁氏早年求学至戊戌变法失败的期间(1891─1898);第二段为梁氏逃亡日本期间(1898─1912);第三段是辛亥革命成功后梁氏回归国内参与政治活动(1912─1918);第四段是梁氏自欧游回国后一直到其去世为止(1918─1929)。其中前二段可谓梁启超早年佛学思想成型时期,而第一段则是他接触清末维新同志学佛思想最多亦最活跃的时期,第二段是他在日本流亡时对戊戌变法时期

    普陀学刊 2017年0期2017-01-28

  •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儒学;佛学;石恪;影响;文化融合;绘画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28-01佛教与儒家文化融合,与其自身调整有很大关系。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 在此过程中,绘画深受其影响,而石恪正是此时的重要代表。他可看做是写意减笔人物画的第一高峰。许多学者对石恪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研究石恪者多集中在其画风、绘画技巧上。因此,本文从三方面进行研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2

  • 浅析佛学文化元素的美学特征与在设计中的应用
    取决于其本身对于佛学文化以外的文化的影响。唯有如此,佛教才能够显示出其深度和广度,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更有内涵的建设性作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无一不对设计由思想到形式上进行引导指向,设计正是要研究探讨这种有关东方独具魅力文化的根源所在。关键词:佛学;文化;设计;传承一、背景“文化”这个词在中国的含意是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行而发展改变的。即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一样的学者们,对它也有很多相同的想法、看法。中国当代的哲学界和文化界学者都认可这种说法,“文

    大观 2016年10期2016-12-03

  • 苦厄的修行
    内核中传达出来的佛学思想底蕴。影片导演吸取之前《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经验,从别出心裁的众生相、一波三折的情节走向以及深层次的价值理念着手,诠释了深厚的佛学文化奥义。【关键词】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佛学;思想内蕴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92-02一、三毒——别出心裁的众生相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作者吴承恩依据佛学思潮构思的神魔小说。作者用具象化的手法表述了从人到佛再到内心澄明的艰难历程,而修佛的最终

    戏剧之家 2016年21期2016-11-23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号招贤法师,他佛学修养高深,时常到各地区传道讲经。有一天,招贤法师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法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大家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法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法师讲完经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有关佛学修养的问题请法师解答。法师还了礼后,慢慢地回答说:“修养很高的佛学境界,就好像爬到了一百尺高的竿子上,看得远,看得全。”这名僧人马上接着问道:“那百百尺竿头是不是已达到佛学的最高境界了呢?”招贤法师随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6期2016-11-14

  • 试论隋唐时期佛学对医药发展的影响*
    究·试论隋唐时期佛学对医药发展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梁玲君李良松△隋唐时期是我国佛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伴随佛学的发展,佛医学发展也兴旺起来。为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技术,研究隋唐佛学对当时医药文化上的影响有其现实意义,通过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典籍、医家著作以及后世著作中关于隋唐佛学与医学的著作,了解隋唐时期佛学在医药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以帮助理解传统医学中的医学理论体系,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隋唐时期佛学医药佛医自佛教传入中国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4期2016-11-09

  • 《文心雕龙》中“圆”审美范畴的佛学审视
    :《文心雕龙》;佛学;圆;审美范畴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杰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赞其“体大而虑周”。《文心雕龙》共50篇,出现“圆”字凡17次,遍及16篇。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正如饶宗颐先生所言:“佛学者乃刘勰思想之骨干,故其文艺思想亦以此为根柢。必于刘氏与佛家关系有所了解,而后文心之旨,斯能豁然贯通也。”[1]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圆”及以“圆”字作为限定性语根所组成的审美批评术语的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2016-05-30

  • 论朝鲜王朝学者李圭景的佛学与诗学
    ;《诗家点灯》;佛学;诗学摘要: 朝鲜王朝学者李圭景著有《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和《诗家点灯》,其中涉及佛学的资料非常丰富。一些有特色的条目涉及佛教传入韩国的历史、对佛教宗派林立的看法、对轮回说的看法、对《西游记》石猴来历的考证,以及佛学与诗学互证等项内容,对于中韩佛学与诗学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6)01003609李圭景(1788-1856)是朝鲜王朝后期实学家,字伯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5-30

  • 梁启超的心物论哲学思想
    诣颇深,而且对于佛学极为崇信。其心物论包括“镜者心造”论、“非唯”论与“心物合一”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研究梁启超的心物论有助于把握其全部思想的核心与本质。关键词:梁启超;心物论;心学;佛学;镜者心造;唯心论中图分类号:B2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086-03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诞生于广东省新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7期2016-05-14

  • 论朝鲜王朝学者李圭景的佛学与诗学
    王朝学者李圭景的佛学与诗学詹杭伦(香港大学 中文学院,香港 999077)摘要:朝鲜王朝学者李圭景著有《五洲衍文长笺散稿》和《诗家点灯》,其中涉及佛学的资料非常丰富。一些有特色的条目涉及佛教传入韩国的历史、对佛教宗派林立的看法、对轮回说的看法、对《西游记》石猴来历的考证,以及佛学与诗学互证等项内容,对于中韩佛学与诗学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圭景(1788-1856)是朝鲜王朝后期实学家,字伯揆,号五洲、啸云居士,本贯全州。为著名学者李德懋(17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8

  • 艺术禅趣与形上本体
    重要的理论支撑是佛学中的形上精神。此种形上精神的渗入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正因为此,中国古代思想的问题域由“道”向“理”进行了更换。文章对于艺术禅趣的考察同样置入了这样一个视域。文章同时认为,佛学的形上精神对意境理论的成熟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佛学;形上精神;禅趣;意境艺术禅趣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兴趣、妙悟均有甚大的关系,可见禅化诗性思维对于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诗性思维中国自古有之,意象理论、言意之辨中国也早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蕅益智旭视界中的“太极”
    ,其本义是在介绍佛学,藉儒说佛,会通儒佛。关键词:蕅益智旭;太极;儒学;佛学蕅益智旭(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幼时痴迷于儒学,饱读儒书,著有《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儒佛会通著作。学术界关于蕅益智旭之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旭的宗教践行、净土思想、性相思想,儒佛会通,而缺少关于其儒学观的研究作品。本文通过分析智旭对儒学基本概念“太极”的理解,探求作为僧人的智旭在儒学观方面的独特见解。“太极”一词最早可见于《易传·系辞上》,《易传》提出了“太极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2期2016-03-15

  • 解读佛的教育
    317000)佛学是教人了知世界和人生,以及教人道德建设和精神修养的一门学问,它对于人的道德建设和精神修养是有积极作用的。佛学的世界观和科学是一致的,佛学的人生观是乐观向上的,佛学着重研讨心,科学着重研讨物,佛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佛学;科学;悟空;正信一、佛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佛学的世界观。佛教本义是佛的教育,佛教的学问称佛学。人的认识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做出的判断。人们把看到的形相称为物,把物与用联在一起,又称物为事物;人们把看不到形相的称为空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2-13

  • 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
    0041)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范慧杰(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心性和谐思想是中国佛学和谐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具有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的特征,它突出发展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智慧解脱思想,相对于印度佛教而言,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实之用的特征。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体现在修行观上、心性本体论和境界论上,具有将心性和谐推展到现实人生,将内在精神和谐与应对世间智慧相结合的特征。中国佛学; 和谐; 心性和谐; 修行观; 心性论;境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2015-11-17

  • 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和应用。关键词:佛学;禅宗;景观设计一、禅宗文化的思想起源佛教衍生于印度,而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在禅宗文化的思想传播中,其精髓分为三个部分,即顿悟、不立文字和心性。顿悟,是人生阅历、书本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经验在大脑中累积,个体通过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贯穿潜意识到意识,从而达到自身的思想新高度,它是一种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灵感思维方式。在设计中,曾经积淀在大脑中的案例、观点等设计信息经过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2015-07-13

  •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摘要:将佛学哲理应用于音乐表演实践的规律性研究,认为音乐作品与世间所有事物一样都是缘起有而“空无自性”,也即“法无我”,因而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诠释。人本身也不存在不发生变化生灭的实体,不存在独立自生的永恒不变的“我”,也即“人无我”。由此提出,音乐表演实践“直指人心”、“随心而为”的观点。基于音乐作品的“空无自性”,对以往音乐表演理论的相关研究冠以“忠实性”的概念提出了质疑。关键词:音乐艺术;佛学;音乐表演;空无自性;随心而为;美学理论中图分类号:J60文献

    艺术百家 2015年2期2015-07-07

  • 情不重,不生婆娑
    婆娑世界;情爱;佛学人们常说性情中人,这性情中人自然是情重。情重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佛家有句话是说:“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什么是娑婆?娑婆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这个痛苦隐忍的地方。这里的情也不是单指男女之爱,泛指人世间的所有情感,所有的欲念.人因为有了牵挂、欲望、贪婪等,而有些事也却是很奇妙,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就会对你好,让你不悔生于这婆娑世界;然而有些人你拼命想要对他好,可笑命运捉弄,这个机会也很奢侈。请相信在你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与你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2015-05-30

  • 丰子恺的佛学价值取向初探
    00)丰子恺的佛学价值取向初探冉祥华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摘要:丰子恺推重佛学,是受弘一法师的影响,但是他的佛学思想比较驳杂,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禅宗、律宗等在其身上都有所体现。丰子恺信佛但不迷信佛,不是为了成佛,更不是为了获得与佛同在的最高幸福。他信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精神生活代替物质生活”。在他的眼里,佛只是一种最高的人格境界。佛教的“无我说”乃苦难的解脱之道。“无我”首先要抛弃“我私我欲”的贪念,正是在这一基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20

  • 浅论杭图佛学分馆创建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
    文化的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的创建,标志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开始介入佛教图书馆的建设,杭图佛学分馆多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介入杭州社会文化生活,既增加佛教文化的辐射能力,又与杭州城市品牌、地区形象相匹配,增加杭州文化内涵,努力建构杭州文化新坐标。[关键词]佛学;图书馆;公共文化;精神;价值佛学是什么?简而言之,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佛教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3期2014-11-24

  • 读《宋明理学概述》札记
    的根本是儒学而非佛学。[关键词]初期宋学;师统和道统;儒学;佛学钱穆先生是上个世纪著名的国学大师,史学大师,少有的“博通四部”的学者,亦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钱穆先生治学广泛,尤精于思想史与学术史,其理论体系体大思精,治学功夫深厚扎实。钱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敬意充溢在他的学术著作之中,这是后人读钱先生作品最当注意的地方。《宋明理学概述》是钱穆先生参悟研究宋明理学三十余年后所写的一本综合性的著作,大致可以展示钱穆先生对宋明理学的全部观点。而钱穆先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2014-11-11

  • 哲学家视角下的佛学研究 ——读萧萐父先生的佛学研究论著
    写研读萧萐父先生佛学研究论著体会方面的文章。之所以从这个方面写文纪念萧先生90诞辰,是因为我认为对萧先生佛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不利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萧先生的学术思想。这只要对萧先生的学术有全面的了解,就不难理解。正如师门学兄所强调的,萧先生“漫汗通观儒释道,从容涵化印中西”,其学术思想明显具有儒释道融会贯通之特色,若不了解其佛学研究,势必使其融会贯通儒释道流为空说,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其学术研究特色。萧萐父先生的佛学研究论著,刊发者共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4年1期2014-03-04

  • 神游鸟道贯中西 ——萧师与佛学研究
    40页。。于是,佛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理解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自近代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开创以来,大凡哲学史家无论对佛学的轻重存在着如何不同的意见,都对中国佛学的观念有所论评。佛学成为中国哲学史创作中一个不可绕过的环节。无论是对六朝或是隋唐哲学史的理解、书写,都不能回避佛学的议题,甚至对宋明理学乃至近代中国哲学史的论述,也无法抛开佛学的影响于不顾。而困难在于,作为中国哲学史重要一环的佛学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与外来的思想系统,这需要我们对佛学的理解与研究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4年1期2014-03-04

  • 近代杨文会的佛学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人,中国近代著名佛学家。他是近代佛教复兴的启蒙者,被美国哈佛大学学者Holmes·Welch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文会生活的晚清危机重重,乱象丛生,社会动荡不安。欧洲诸强并起,近邻日本也开始崛起。面临如此紧迫逼人的形势,如何振兴中国就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杨文会经过对欧洲的考察和对现实的认真思考,认为“斯世竞争,无非学问,欧洲各国政教工商,莫不有学。吾国仿效西法,不从切实处入手,乃徒袭其皮毛。方今上下相蒙,人各自私自利,欲兴国,其可得乎”[1]394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2-19

  • 佛学理论术语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中国符号学角度观察
    100006)佛学理论术语重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中国符号学角度观察李幼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北京 100006)对有关佛学理论文本的现代化重译不是指一般性语言改译,而是特别指以现代汉语通行词语来改译原佛学理论术语之译名,以助其参与人文科学界的普遍交流。此一有关古典理论文字的重译构想,不仅基于西学理论翻译者之经验,更相关于本人一贯的学术实践立场:各界各派可以有不同的思想立场,但均应“共享”一共同的“工作语言系统”。文化认同;文化差异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1期2011-04-12

  • 佛教易学发展史综论
    之为佛教易学,或佛学易。自三国时康僧会引易明佛始,佛教易学从最初的格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易学成为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儒学的义理哲学化发展,对易学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隋唐时期,佛教界大多借助易学象数、义理权说佛理,在佛教各宗创教立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宋时期,儒学复兴,宋儒借佛理论易解易,而佛教徒论易反不如儒家为盛。此时,杨简、王宗传等以心学言易而流于禅,开易学新风。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后期,儒家以狂禅解易,流于异学。而佛

    周易研究 2010年1期2010-06-22

  • 蒋维乔与佛学
    家,也是近代居士佛学的代表人物和佛学专家,还是南方高等学府开讲佛教哲学的前驱。其佛学著作《佛学概论》、《佛学纲要》和《因是子静坐法》等,传诵甚广,尤其是他编著的《中国佛教史》,是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系统的佛教通史。本文对蒋维乔学佛因缘及其在佛学上的贡献略作通观,以就正于方家。一、学佛因缘与佛学研究的开展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892年中秀才,后来考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合,同时攻读两院课程。190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3期2009-10-26

  • 《无间道》的佛学意蕴
    词]《无间道》;佛学;苦;色相《无间道》自2002年问世以来影响深远,掀起一股黑帮题材的“后无间道”时代;因其影响巨大,“无间道”一词在各行各业中广为流传,遂成“卧底”的代名词。《无间道》就内容来说取自港片传统的“黑帮”题材,但却颠覆了此类影片以展现“暴力美学”和“江湖义气”为中心的传统叙述模式,抛开了对枪战与动作画面的刻画,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描述,透过个人矛盾心理的刻画体现出个人生活之苦的思索,进而上升到群体生存之苦的思考,影片导演对“人生为苦”这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2009-07-20

  • 《心经》之于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意义探索
    和谐。[关键词]佛学 心经 道德教育作者简介:王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规范文化,不同于法律制度等强制性规范文化。虽然它与法律制度一样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但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与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我们谈论道德问题,不是道德科学研究出现了学术问题,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不遵循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甚至肆意破坏和践踏现存道德规范。一些社会领域道德缺失已经很严重,如果不及时地遏止、预防,日后

    消费导刊 2009年12期2009-07-07

  • 李纲与佛教
    。关键词:李纲;佛学;三教思想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1-0015-05李纲(1083~1140),字伯纪,宋代政治家、军事家。因其一生政治、军事功绩突出,对他的研究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涉及佛教的不多。事实上,李纲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三教会通思想,在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本文即对其与佛教的关系予以梳理,敬请专家指正。一、早期学佛李纲最初接触佛学的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从他回忆的

    五台山研究 2009年1期2009-05-22

  • 佛学当代价值意蕴初探
    郭继民摘要:现代佛学是从古印度传入华夏后,经与儒家、道家近千年摩荡而终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诸种原因,近百年来,佛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隐而不显。当下人类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重返经典无疑给人类有益警示,尤其在解决人生问题、伦理道德问题、文化沟通乃至提携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佛学;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1-0035-05佛教虽诞生于古印度,然佛学却大兴于

    五台山研究 2009年1期2009-05-22

  • 中国佛学之“大体":宗教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
    王俊杰文化是佛学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精神则是佛学的实质,用精神作为主题对佛学进行研究避免了学科分疏带来的不必要的界限和肢解。从中国佛学精神探讨佛教有太虚大师多年前的论文《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太虚:《佛学入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以及学界的部分论文,但是作为专著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梳理中国佛学精神,洪修平、陈红兵著《中国佛学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版)可以说是开山之力作。本书的优点在于从中印佛学精神的比较、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学发展的历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4期200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