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5-07-13 11:23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佛学禅宗景观设计

龚 谋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龚谋(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摘要:禅宗是古印度佛教思想中国化的产物,其最主要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式,探讨心性.追求以最本源的初心来面向世间万物.禅宗所赋予的对本性的重视和对其展开的与万物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凸显出了人对于真理的追寻和探索的精神的重要性.在本文中主要是探讨禅宗文化的精髓并由浅至深的挖掘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

关键词:佛学;禅宗;景观设计

一、禅宗文化的思想起源

佛教衍生于印度,而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在禅宗文化的思想传播中,其精髓分为三个部分,即顿悟、不立文字和心性。

顿悟,是人生阅历、书本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经验在大脑中累积,个体通过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贯穿潜意识到意识,从而达到自身的思想新高度,它是一种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灵感思维方式。在设计中,曾经积淀在大脑中的案例、观点等设计信息经过下意识地、飞速地分析如滴水灵泉般的涌入脑海,使你为自己为某个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不立文字”,同样是禅宗的重要教义。在禅修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所体会,例如人们会发现人的思想是极其抽象并且很难完全准确阐述的,但是人们一直更加热切的想要进行思想的沟通与表达,所以才有了聚会、聊天等沟通形式,然而,在禅宗的思想精髓中认为佛法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终极真理。它认为语言和逻辑是一种形式上的束缚,要想使人们跳出这种束缚就需要打破这种枷锁,在大脑中形成种种的直觉,靠主观意识示意和传达那些不容易表达和阐述的东西。所以在日本枯山水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就会利用白沙、青苔和褐石等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来创造一个静肃空间的氛围,来表达语言形式无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同样也是一种高于语言表达的意外之意。

“心性”,从文字解释,心即佛心,而性是指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在禅宗的思想中认为在众生的心中皆有佛性,无需借助外界力量成佛。人心自有一种静寂明澈的心性,正所谓“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充分体现了禅宗回归本心、明心见性的宗旨和心中无纷扰、无执念、无哀愁的空寂淡然的心态。这种思想往往会是禅宗景观的最高层次的表达,为人们提供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正所谓处处是修行,步步是道场。

二、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禅宗景观一直深受大众喜爱,极具代表的禅宗景观例如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和中国的中式古典园林。其中虽然禅宗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古典园林却是集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为一体的体现,从各方面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源远流长。相反,日本枯山水园林则是集中体现禅宗文化,枯山水在英语中的释义就是禅花园,虽然源于寺庙,但也广泛应用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中。

1.禅宗在景观形态上的表现

在景观形态上,禅宗倡导简约和朴素的表达形式,其核心是“空即是有,少即是多”的禅境。日本枯山水在设计手法上主要是利用白砂、褐石、青苔和盆栽等小景打造一个静寂空灵的空间,呈现出一种融入自然顺应自然的自然空间。有些造园者还会将个人的禅宗与茶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具有茶道根基的景观空间。而在中国园林中禅宗的设计手法与枯山水有着一些差别,例如,枯山水是以砂代水,利用这些相对静止的元素来达到使人感到宁静的效果,而中国园林则是打造山水园林,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正所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说的就是世间万物皆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

2.禅宗在景观材料选择上的表现

在选材方面,日本的枯山水几乎不采用任何有生命的植物,主要采用白沙、山石和青苔来作庭。以此为煤,打造一个特殊的精神空间,体现宇宙的空灵与神秘。其中,白沙,采用的是经过处理的大小适中的花岗岩,通过这种代表明净正直的白砂象征大自然的流水与海洋,用明亮而洁净的身心与神进行感应与沟通并且得到庇佑。山石,主要是以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这些岩石棱角分明,外表呈块状,象征着自然界的岛屿和山川,给人一种敦实稳定的安全感。青苔,是一种微型的绿色植物,象征着生命和森林草木,可以以此表现出一种古老而枯寂的神秘氛围,同时也与白砂颗粒的干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枯山水中极简的布置看似相当的谦逊,而这谦逊却透露着无限的神秘空灵。与枯山水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园林在表达禅宗文化时,材料上的应用则采用的更加广泛。一花一木一阵风,一山一水一缕烟,均能体现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

3.禅宗景观在空间上的表现

禅宗空间对空间尺度有着独特的把握,通常会采用横向尺度显得格外的亲切怡人或者采用较为低的纵向尺度以显得肃穆。在禅意空间中,无论是日本枯山水还是中国式园林,相对的空间尺度越小,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就越大。在这一点上和“极简主义”的“少即是多”的观点不谋而合,少能够给人们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可能性,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在思想的海洋里遨游。同时,禅意空间还非常善于利用时令的变化,并且通过时间这一变性因素,利用四季中环境的变化将空间的客观界限逐渐消逝,同时渲染出空灵的变化之感,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这种空间环境上季节的变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空间的客观界限感的同时还给人带来生命生生不息的精神感受,为禅宗空间增添了无限神韵。

三、结语

佛说:“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无论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还是中国园林景观,其精髓都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和追求极致真理。造园者也正是通过禅修,体悟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无拘无束的自我之性。也正是将这种自我之性、物质之性和佛道之性交互融合,清澈敞亮、了然于心的禅宗景观才会有所体现,当实现了超然与无缚,才会渐进妙境。本文通过对禅宗文化思想内涵和禅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探讨,找到了一些现代禅宗景观设计的规律和特点,日本枯山水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从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代的禅宗景观设计有着借鉴意义。鉴于此,在我们今后的禅宗景观设计中,应适应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积极巧妙地运用现代的设计材料和设计手法,以禅宗理念为指导思想,提供一个真实的心灵栖息场所,营造一种适应于当代民众精神需求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中)赵晖.《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变现应用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06).

[2](中)尹安石,徐倩.《中国山水园林景观中的禅宗思想及其文化内涵》.艺术百家,2008(06).

龚谋,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在读,景观设计专业。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佛学禅宗景观设计
禅宗软件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灵 山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落叶禅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