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2014-11-28 20:30李秀云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要求园林绿化

李秀云

摘要:植物造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建造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介绍用于造景的植物应满足的条件,阐述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深化对植物造景的理解,以更好地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植物造景创造现代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现代园林设计;要求;形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16-03

植物造景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环境条件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创造出与环境周围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的活动。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可以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深入了解植物造景,可以更好地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使植物造景与现代园林景观完美结合。

1 植物造景对植物的要求

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与气候,以及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其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用于植物造景的植物应满足以下条件:1) 要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如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容易成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等问题。2) 要因地制宜。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所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得到统一;同时也要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和改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3) 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2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其以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形式。

1) 孤植。是指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孤植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因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2) 对植。是指两棵或两丛树相对各植。对植可用在建筑门前、路的两侧、桥的两端等处,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或形成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的纵深感。左右两棵或两丛树的重心应该与对称点一致,以形成均衡而又相互呼应的风格,显得生活泼。

3) 丛植。是指将三五株至八九株乃至一二十株同种或异种树木以不等距离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成为一个整体轮廓线的种植方式。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株树的丛植亦有孤赏树的艺术效果。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挥集体的作用,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对环境也有较强的抗逆性。

4) 群植。是指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群植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

5) 花坛。是指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花坛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为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沈阳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6) 花境。是指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境在设计形式上是沿着长轴方向演进的带状连续构图,是竖向和水平的综合景观。平面上看是各种花卉的块状混植,立面上看高低错落有致。每组花丛通常由5~10种花卉组成,一般同种花卉要集中栽植。花丛内应由主花材形成基调,次花材作为补充,各种花卉共同形成季相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植物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3 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造景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的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也有着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现代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观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植物造景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1)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在重要或显著位置栽植市树或市花,利用其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造景,蕴涵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对少年儿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也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不仅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降低噪声,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造景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现代城市植物造景常常采取生物措施普遍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

2) 植物自身的文化气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由于植物具有丰富的寓意和立体观赏特征,使得文人居住的园林、庭院充满了诗情画意,声色俱佳。古典园林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赋予其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因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

如果植物仅有境而没有情,那么只能算是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利用植物造景的同时,进行意境的设计,使风景具有一种活泼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的统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3) 乡土植物的运用。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回归大自然。园林绿化的主要宗旨是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园林。因此植物造景强调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绿地的生物量,又可以利用乡土植物造景,反映地方季相变化,更重要的是易于管理,可降低管理费用,节约绿化资金。

园林是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虽然生态学思想在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中被应用,但是往往只停在表面而不深入,要真正更新当代植物造景的生态理念就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造景。植物是一种具有生命发展空间的群体,是可以容纳众多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生态理念运用在植物造景中,设计才更具有可持续性。

4 结语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一方面,它创造现实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它又反映意识形态,表达强烈的情感,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要求园林绿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