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再造的三大支柱

2014-11-28 09:04于新东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浙商支柱法治化

于新东

市场化再造的三大支柱

于新东

只有一个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才会是招商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第一大支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促使“浙商精神回归”、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再出发、深化浙商回归工程的前提与基础。

市场化磁石般吸引了省内外、海内外的浙商大军回归浙江这片充满生机活力、日益欣欣向荣的广阔市场中搏击成长。用时髦的经济良方术语来说,那就是“加强供给端管理”。这一点,浙江可谓是看得准、行得快:大到“三张清单一张网”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问题实质、找准了突破口,具体到“五帮一化”服务政策的密集出台实施,可谓帮助体贴入微、极富人性化与个性化。这必将在海内外的天下浙商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推进“浙商精神回归”、市场化取向改革再出发的首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则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只有一个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地方,才会是招商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这同样适用于浙商回归工程。这也就是为什么浙江省提出打造审批速度最快省份的根本原因所在。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把推进浙商回归工程与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大的方面可以有这样三条,一是将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同浙商回归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二是以浙商回归工程的推进进一步倒逼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检验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三是把浙商回归工程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第二大支柱,建立起统一开放与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促使“浙商精神回归”、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再出发、深化浙商回归工程的核心与关键。

历史地看,浙江是出了名的资源小省,资源要素瓶颈对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形成了巨大的倒逼效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形成了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的巨大需求,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其他要素市场初具规模。新世纪以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发展。这一切为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市场体系基础。

从发展来说,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就是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只有逐步建成这样的现代市场体系,浙商回归工程的推进才会具有广泛的支撑。因为公平竞争意味着企业能够凭真本事成长壮大,消费自主意味着产品销售取决于自身的质量与品牌,要素自由流动意味着企业创业创新能够更好获得支持与保障。这既能够强有力地吸引浙商的回归,也确保回归的浙商在浙江现代市场体系的良好市场生态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从而更好地吸引浙商回归。

第三大支柱,营造出规范严格与公平正义的法治化市场环境,这是促使“浙商精神回归”、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再出发、深化浙商回归工程的动力与保障。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实质就是法治经济。而当我们特别强调法治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时,其实具体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法治精神;其二,法治轨道;其三,法治保障。这对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心向往之的。法治经济在浙江如能率先建成,市场化的法治契约精神在浙江大地的开花结果、大行其道,何愁浙商不如同大旱望甘霖一般纷至而归呢?

浙江当前营造法治化市场环境的重点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执法,着力清除市场壁垒,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与此同时,更加突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方面的立法,如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立法项目。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猜你喜欢
浙商支柱法治化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则与进路
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