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2014-11-28 23:51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华富
浙江经济 2014年20期
关键词:常态浙江全省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华富

适应新常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华富

《浙江经济》必须以推进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为己任,把研究探讨新常态下浙江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宣传交流新常态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共识经验,作为首当其冲的历史使命

宣传探讨浙江发展新常态是《浙江经济》的历史使命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研究新常态首当其冲成为发改系统的重大任务。从字面上理解,“新”与“旧”相对应,说明我国的发展环境已经不同于以往,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常态”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我国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呈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问题,是全省发改系统必须积极应对的新课题。我认为,当前应当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即三个“新”。一是新挑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结构调整面临困难重重但刻不容缓的紧迫局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实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还需要时间继续消化。从浙江的发展环境分析,呈现出十分严竣的新挑战,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方面。“江南水乡”污染严重,“五水共治”任务艰巨;PM2.5数据频繁超标,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生活品质;气候变化挑战加大,资源保障面临量和质的双重压力。

二是新速度。经过30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我省发展成经济大省,总量居全国第四。然而,进入“十二五”,浙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至一位数。2011年经济增速为9.0%,2012年为8.0%,2013年为8.2%。今年一季度,更是以7.0%低开,二季度略有回升至7.2%。今年7月初,省委及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要“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8月份的经济数据分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要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很显然,新常态下需要调整档位,如果说过去是五档,今后应适时调到四档甚至三挡。

三是新动力。拉动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过去30年,我省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出口和投资。但是进入新时期,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低迷,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目前也出现降速,而且世界各地已经到处遍布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新常态下继续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有限。从投资分析,201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超2万亿元,投资率超过50%,且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缺乏新的投资热点,在新常态下依靠投资拉动变得不可持续。在新常态下要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依靠改革和创新释放红利,做好消费这篇大文章。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要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增长质量,逐步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作为省发改委主管的杂志,《浙江经济》必须以推进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为己任,把研究探讨新常态下浙江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宣传交流新常态下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共识经验,作为首当其冲的历史使命。

实践探索办好刊物新思路是全省发改系统的共同责任

图/金川

《浙江经济》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品牌形象,得益于全省发改系统的共同关心。刊物走过30年,反映了我省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见证了全省发改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杰出贡献。今年年初,我们提出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杂志进入全面提升、重振辉煌的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办好《浙江经济》,依然需要发扬光大光荣传统,紧紧依靠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使改版后的杂志更加适应浙江经济新常态,更加贴近浙江发展改革新实践,更加符合全省发改干部的新需求。

一是内容要聚焦全省发改热点。《浙江经济》报道的内容要进一步聚焦到全省发展改革中心工作,要重点报道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海洋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加快“两美”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重大举措,重点反映我省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交流全省发改系统在基层第一线的典型示范经验。

二是线索要来自全省发改一线。《浙江经济》是全省发改系统交流工作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要及时传播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报道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必须深刻剖析基层企业的焦点热点问题,深入反映发改一线的做法经验。近年来,《浙江经济》加强了对基层一线的报道,每期都刊登反映市县发改系统工作的文章,这样的做法很好,希望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加强。

三是发行要依靠全省发改系统。《浙江经济》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总体上位居全省同类杂志前列。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全省发改系统、特别是各市县区发改委(局)办公室功不可没。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继续关心关爱《浙江经济》,继续支持帮助杂志社做好办刊工作。

不断创造《浙江经济》的新业绩是打造升级版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浙江经济》打造升级版之年。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浙江经济》启动了改版升级工作,不仅在形式上有了较大变化,更是在内容上追求质的提高。改版后的《浙江经济》,必须围绕浙江经济新常态,在反映浙江经济创新经验上力求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一是文章质量要越来越高。要组织刊登高质量的文章,来全面、深入、深刻反映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杂志社要加强稿源组织,积极引进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权威文章,及时刊登省委、省政府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全面反映来自基层发改系统和企业一线的新鲜经验。另一方面,杂志社加强合作交流,依托省经济信息中心等深入开展浙江经济新常态的研究,编辑人员要积极练好内功,全面提升对浙江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切实提高把握能力和把关水平,确保刊物质量。

二是读者群体要越来越广。近年来,杂志发行保持了持续稳定地增长。接下来,要继续高度重视发行工作,不断扩大读者群体。一方面,要继续办好纸质媒体,保持发行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积极探索网络媒体的发展道路,把网上、网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浙江经济》办成深受读者喜欢、读者群体要越来越广的经济类刊物。读者是刊物的生命,只有读者喜欢,刊物才真正具有生命力。杂志社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发行工作,确保发行量稳定增长,确保读者群体越来越广。

三是杂志品牌要越来越响。在全省发改系统的支持下,《浙江经济》已经走过30年,在业界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总体上走在全省同类媒体的前列。下一步,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做好精、准、广的文章。文章要精,要短小精悍,重视质量;反映情况要准,围绕焦点热点问题,切中要害;受众要广,通过网上网下,吸引广大读者。要通过及时、准确、权威反映浙江经济的新常态,努力塑造杂志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浙江经济》杂志的影响力。

注:本文根据周华富副主任9月23日在《浙江经济》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改编,有删节。

猜你喜欢
常态浙江全省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