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式法制教育模式的开发与实施

2014-11-30 11:17张为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课间法庭青少年

◆张为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站小学)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合格小公民,我校始终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点,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德在心,法伴行”的教育主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多年来形成了以学校课程和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为主轴,以多样化阵地、系列化活动、愉快大课间和三结合教育为支架的“米”字式的教育模式,使“法”的概念以多元的形式根植于孩子们的思想中。

一、《我与法》学校课程规范化,遵循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律

自2000年开始,学校开发并实施了《我与法》学校课程,经过多年的尝试、实践、修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至六年级共6册的学校自编教材,内容涉及了小学生常规教育、普法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能感受、能观察、能体验的生活常例中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从小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现在全校开设《我与法》学校课程,每周一课时,分年段由开发和编纂教材的教师亲自授课,备课、上课、作业、评价、教研等各项工作规范到位,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家长的好评。

二、“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常规化,拉近学生与法律的距离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于法律的认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一直把“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作为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法律知识和犯罪案例融入其中,激发了孩子们对“法”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法律的距离。现在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定期开展“少年模拟法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孩子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同学们广泛参与“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旁听青少年犯罪法庭现场审判过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和素材,使“法”的精神深深地渗透进孩子们的心里,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法在身边”教育阵地多样化,营造普法教育良好氛围

一是学校在校门口二百米巷道内建成“社区法制教育长廊”,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以及交通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知识、反邪教知识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展板,让广大学生、家长在上下学的路上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既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又美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实现了以学校小环境影响周边大环境的目的。

二是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10分钟”主要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性。每天下午2︰30~2︰40是我校的“德育10分钟”教育时间,班主任对学生及时开展案例分析、规范教育、守法用法教育等,读规范、讲案例、辨是非,听录音、看视频,形式多样,异曲同工,学生受益非匪浅。

三是班级开辟“法制小园地”,张贴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手抄报等,学校组织评比,要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以提高教育氛围和学生兴趣。

四是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开辟法制教育专栏,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入眼,入耳,入心,日积月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

四、“愉快大课间”活动多元化,发挥特色文化育人效能

学校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遵纪守法,促进养成”的新课改理念,以“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健体审美”的校园文化育人特点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2000年以来“愉快大课间活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成为学校校本必修课程之一。“愉快大课间活动”为25分钟,早晨第二节课后进行,活动内容由五小(小皮筋、小沙包、小毽子、小游戏、小跳绳)自主开放式活动为铺垫,在音乐声中逐步过度到五个篇章(《文明礼仪篇》《道德规范篇》《传统武术篇》《健体审美篇》、《队列行进篇》),在寓教于乐的主题操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知、行、意、德的统一和谐。

五、“做守法小公民”课外活动系列化,贴近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

为了实现“法在心中,伴我成长”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为了使每次活动富有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系列化的普法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以传统节日、纪念日为依托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既让学生理解这些特殊日子的特殊含义,学到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小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是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以“德在心,法伴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届时全校参与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学校主题队会,班级模拟法庭展演等;同时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图片和案例的制作、收集和展览活动,举办普法教育知识竞赛、普法教育宣传栏评比等等,以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一体化,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身处新世纪的学生,他们涉足的社会舞台更加广阔,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想,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我们以学校为中心,将普法与社区、家庭构成三结合教育网络,使法制教育发挥社区优势,促进齐抓共管的合力。一是把家长学校作为对学生家长进行普法的重要课堂,通过对家长的普法教育,提高了家长的法律意识,同时也将家长培养成对子女进行普法教育的老师,多开通一条普法的渠道。二是学校聘请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广大师生做法制宣传教育讲座,与校方一起研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案;同时经常与所在社区联系,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及时向校方反映学生在校外的不良苗头,将青少年犯罪扼杀在萌芽状态。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形势在变,青少年法制教育更是充满了挑战,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合于时代,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在学校的不懈努力中获得终身难忘的教育,做一个明理、诚信、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猜你喜欢
课间法庭青少年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青少年发明家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模拟法庭” 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