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51◆傅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学习者农民

◆傅 宁

(淄博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依旧是今天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中的重点,也是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想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了农业的支持,也离不了农村、农民的繁荣富裕。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广大农民;农村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必须依靠思想解放、敢于创业的新型农民。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的是解决农民问题,即人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是一批新型的农民。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解放,具有创新进取精神,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根本出路在教育,尤其是在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现在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农民再教育实现困难、难以形成农民终身教育、在许多贫困偏远山区农村教育处于封闭状态,等等,这就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设置了障碍。而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和灵活开放、方便简捷的诸多优点和优势,可以突破农村教育封闭的现状,带动教育模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村实行的前景到底会如何呢?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成为农村腾飞的助推器?笔者在广泛阅读了大量已开展或准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地区资料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感觉农村远程教育目前主要面临三大问题:资金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教育资源问题。

一、资金问题掣肘基础建设

资金问题是中国教育心中永远的痛,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更是长期得不到国家资金的有力支持,可以说,过去几十年整个农村教育是农民自己掏腰包办起来的。很多农村的中小学就是农民集资建成的,这就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基础建设落后,缺乏必须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法陈旧落后,曾经广泛存在于农村的民办教师就是这一事实的历史见证。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要解决农村教育落后、提升农民素质等一系列问题,开展远程教育是一条前途光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但开展远程教育最基础的建设就是网络的建设,网络建设是远程教育工作普遍开展的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没有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就很难在农村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要建设网络,购置相关的电子设备,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资金来源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村远程教育的普及。因为资金问题,很多农村又一次面临被时代所抛弃的困境。十几年前,中国农村的农民可以咬咬牙、勒紧裤腰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乡村建立起宽敞明亮的教室,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还可以让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而建设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吗?这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显然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山村,那里的农民可能连电脑、互联网这样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依靠他们自发地去展开网络建设、进行教育信息化显然是天方夜谈。

农民不能永远生活在无知愚昧当中,农民的孩子也有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教育的权利,远程教育给了他们一丝光明,资金问题又把这丝光明遮蔽起来,如何解决远程教育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了摆在广大农村的一道坎。笔者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因地制宜,就是应该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政府资金的投入比例,对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可以自行筹集资金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的,应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相关教育部门只需给予相应的指导、技术支持即可;不能完全筹备所有资金的农村,政府可对资金缺口进行填补或通过其它方式来筹措剩余资金;对于西部地区贫困偏远农村则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加大投入即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多渠道解决就是各级乡镇政府也不能只是等、靠、要,而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例如可以与企业协商先行建立计算机教室,然后通过学生上机适当收费来还清企业投入;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农村远程教育的对口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通过扶资金、扶设备、扶技术、扶师资等方式减轻贫困农村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压力等等。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困扰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多年的资金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师资不足影响实际应用

农村远程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不足正日益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我国农村中小学,不少信息教师是“半路出家”,个人业务素质和能力不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很多已建立了计算机教室的学校也因没有专业教师而闲置不用,只作为形象工程供上级领导检查时敷衍塞责,这完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远程教育如果得不到实际的利用,只是一个“花瓶”,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那不仅是浪费国家的巨额投资,而且整个农村也将再一次失去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对整个国家战略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搞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切实发挥出远程教育的实效,而要发挥实效,最关键的是教师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培训最好以县为一单位,以县内各项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利用寒暑假实行重点培训,即从农村地区所有中小学各抽调一至两名教师,培训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一名专家型骨干教师,这样就可以避免“走过场”式的全面培训,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更可以实现重点突破。然后利用培训好的骨干教师再在其所在学校进行校内培训,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素养。同时,笔者认为教育部门还应联合农业、林业、牧业、养殖等各部门、相关高校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人才培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各村设立远程教育学习点提早储备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做好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相关培训非常重要,也是远程教育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有效教育资源欠缺阻碍持续发展

有效教育资源是笔者自己想的一个概念。有效教育资源指的是在农村远程教育中有针对性、互动性、评价性,能促进农村发展的优秀教育软件资源,不仅包括中小学各类学科课程,也包括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针对性即该教育软件能针对农村实际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给予指导,解疑答惑;能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诠释;互动性即学习者和软件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可以互动,软件不是单一的展示教学内容,而是需要学习者进行思考,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学习者可以和其它学习者进行网络互动,互相帮助,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评价性是指该教育软件能随时记录学习者的使用过程,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习者了解到自己哪方面表现良好,在哪方面犯了错误等等,从而吸取教训,避免相同错误的产生。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好农村远程教育,配套的有效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否则,农村远程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却恰恰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虽然教育软件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直接演示教学内容,不能进行研究式教学和协作式教学,不能诱发学生启迪、思考。同时,我国教育资源开发的标准化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难以实现共享! 这就导致各软件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之间缺乏互操作性,不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不同的学校使用多个厂家的软件,随着应用软件的增加,导致软件应用日益复杂,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不少软件操作及使用繁琐,让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学生望“网”却步,想用却用不了,也影响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所以,我们应建立教育软件资源开发与传输的长效机制,使信息资源的不断供给成为投资效益发挥的有力保障。在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迅速发展与深入的背景下,对教育软件资源的需求呈多元化和高要求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举措保障教育软件资源的开发,以保证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远程教育对农村的重要作用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应该把实现农村远程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实行。随着教育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行政部门到业务部门,从学校到教师,都已经看到了农村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不管是教育资金短缺也好,或是教学资源匮乏的弊端,还是教师业务培训问题,只要通过努力,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学校齐心协力,各教师用心实干,相信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必然走向辉煌。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学习者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