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4-12-01 06:36李巷杨春水王传明李雯飞杨志刚林勤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溶栓脑出血脑梗死

李巷,杨春水,王传明李雯飞,杨志刚,林勤郁

(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深圳 518052)

急性脑梗死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增加致残和死亡的可能性。针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是实现血管的再疏通和恢复神经功能[1]。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探讨该疗法治疗的预后效果,我院对70例在发病后的不同时间内进行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从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经颅部CT/MRI确诊[1]。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分为ABC3组。A组为3h内患者,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为(52.3±3.4)岁。B组为3~6h患者,共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46~74岁,平均为(56.3±3.2)岁。C组为超过6h患者,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为(55.7±3.6)岁。对比各组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患者均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静脉溶栓治疗,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来选择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2]。其中UK方案具体为:将100~150万U的UK加入100~200ml的生理盐水中,在0.5h内完成静脉滴注。rt-PA方案具体为:取总量为50mg的rt-PA,将其中的5mg行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h内完成静脉滴注。C组因为发病超过6h,无法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降低颅压、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并发症的预防治疗等具体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DS)变化,其具体评价标准参照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观察4周后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后脑出血发生率。临床疗效标准参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其疗效分为:①CR:NDS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②PR:NDS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为1~3。③SD:NDS评分降低18%~5%。④PD:NDS评分无变化或增加18%以上。其中有效率为CR和PR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DS评分比较

同组间治疗前后对比,A、B两组的N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C组评分在治疗后24h及1周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周评分有所下降(P<0.05)。不同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前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对比

2.2 临床疗效比较

A组的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B组的73.07%和C组的6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对比

2.3 脑出血发生率比较

A组出现3例,B组发生4例,C组发生1例,各组的脑出血率分别为12.50%、15.38%和5.00%,常规治疗的出血率低于静脉溶栓(P<0.05)。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脑梗死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在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对其血管进行再疏通,及时恢复脑部供血可以有效避免脑组织的坏死,因此静脉溶栓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对发病在3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还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存质量。有研究亦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5]。

在本组的研究中,在3h和6h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B两组患者,他们的NDS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C组,且A组的疗效比B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和常规疗法相比,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越早进行治疗,其疗效会越显著。

同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危险的症状就是脑出血。在本组的研究结果中,三组的脑出血率分别为12.5%、15.38%和5%,常规治疗的出血率低于静脉溶栓。这一结果表明,虽然静脉溶栓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他们的预后效果,但是在如何降低脑出血率上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所以在使用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时要重点注意预防脑出血的问题。如何降低脑出血的发生概率是今后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方向。

[1]杨娟,白青科,赵晓晖,等.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脑功能的评估作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6(11):408-410.

[2]何世发,华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8(7):184-185.

[3]王世芳,肖卫民,吴志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2(10):71-74.

[4]王建军,区健刚,邹达良,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5(2):126-127.

[5]王妍,张孝良,程冬敏,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17):41-42.

猜你喜欢
溶栓脑出血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